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8句古語,一語道出中國古人的處世智慧

18句古語,一語道出中國古人的處世智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位飲,耕田為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擊壤歌》

我每天太陽出來的時候幹活,太陽落山的時候休息,打井喝水,種地吃飯,帝王的力量對我有什麼影響呢?

反映了中國幾千年的封閉式的農耕生活,自給自足,山高皇帝遠,造就了中華民族穩重、內斂、偏保守的性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道德經》

人們依據於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於上天而寒暑交替,孕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而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最合乎自然哲理和科學規律的名言,是中國文化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源頭。其中「道」、「法」二字蘊含多少深邃的文化精神。


仁者愛人。——孟子《仁者愛人》

「仁」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核心思想,更是中國魂。仁愛、道德、禮法三位一體,最終的目標是社會和諧,直到今天仍是時代的主題。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孟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中國人普遍信奉的一種人生奮鬥目標和行為準則,雖有其狹隘性,但是可行度比較高。

這句話其實是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體現,前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而後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陳涉世家》

難道那些做王侯將相的,都是天生的貴種嗎?

這是古代社會所有對當局不滿者的至理名言,引發了後來的多少農民起義和政變改革!這是人性思想的解放,更是積蓄已久的力量的迸發。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人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輕。

這句話影響了多少人的價值觀與現實選擇。古往今來,不少仁人志士因為這句話,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在今天,這句話依舊有用。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原話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後人一直拿這句話詬病曹操。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操只不過是大膽的說出了實話,中國古代歷史上在政治上獲得成功的人無不遵循此原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中國文人崇尚的人生境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追求內心的平靜。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真是讓人嚮往的生活態度和精神境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日知錄》

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一個老百姓的責任。

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努力奮鬥,將個人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繫起來,架起個人自我實現和社會價值的橋樑,這句話永遠是時代的主旋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對任何一件事情,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的,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的意義不大就不去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君子總是從善良或有利於他人的地方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的時候推波助瀾。小人相反。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見到別人有方面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別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有沒有那樣的缺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蘭花的香氣,容易接受。

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遇到應該做的事情,不要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身旁,也要搶著去做。後來發展為「當仁不讓」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得益。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傳統文化 的精彩文章:

養生之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TAG:中華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