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負能量的根源在哪裡?

負能量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可以讓現在的自己,帶著長大後擁有的力量——愛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勇敢的力量,為自己療愈,慢慢抹平過去的傷痕。

作者:黃之盈,選自新書《讓我做你的心靈捕手》,由華景時代授權發布

「別人對我好的時候我就會感覺不舒服,但我說不上是為什麼?」

「每當看到別的父母充滿愛意地撫摸自己的孩子,我就想哭。」

「我做的不夠好、不夠多嗎?為什麼爸媽總是不滿意?」

「對人坦誠,到頭來受傷的總是我。」

............

這些其實就是阻礙你過得更健康、幸福的負能量,那麼,這些負能量的根源在哪裡?

曾有一個來訪者A,男,大二學生。儀錶整潔,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看上去陽光有朝氣,並且非常有禮貌。

聊天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了一些跟他的外表看起來很不相稱的東西。

他說自己害怕「尖」的東西,比如鉛筆、桌角等,一看到就渾身感到說不出的難受。

一開始只是怕筆,現在只要看到「尖」的東西都會不舒服,已經持續了小半年。

並且他特別害怕死亡,怕得癌症,尤其是怕自己的媽媽得癌。

他還說,上高中時,自己從來不敢讓媽媽周三送飯,怕她出車禍。

他很在意別人的評價,生怕自己說話不小心傷害到別人,不會拒絕別人,怕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談話的過程中,他常常有一些無意識的小動作,比如:咬手指、吮吸手指、揉眼睛和額頭,輕輕扯自己的頭髮等。

據他自己講,成長過程中,他與母親、奶奶相處較多,父母在自己小學六年級時離婚,繼父對他不錯,因此他覺得父母離婚對自己沒有帶來什麼影響。

他學習十分刻苦,成績優異,在班級及社團工作中認真負責,對於老師留下的作業認真完成並且十分工整,不允許自己有一點塗改,否則撕掉重寫。

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後,我讓A努力回想跟產生現在這種感覺的有關的過去的記憶。

遺棄和牙籤

在A 3歲的時候,有一次,媽媽把他交給爸爸帶,但是爸爸把他一個人關在房間里,自己出門去了。

後來具體怎麼樣,A記不得了,但他清晰地記得自己被一個人關在房間里的那種恐懼和孤獨感。這是他日後產生不安全感的早期因素。

在他5歲時,鄰居小女孩來自己家裡玩,手裡拿了一個非常好玩的玩具,他也想要,在爭搶的過程中,小女孩拿起筷子要戳他的眼睛,他十分害怕,於是向一旁的爸爸求助,而爸爸正在用牙籤剔牙。

爸爸不但沒有幫他反而拿著牙籤指著他並大聲呵斥他。筷子、牙籤是A對「尖」的東西產生恐懼的早期原因。

外婆的嚴格要求

A說,自己6歲時被送到了住在另一個城市的外公外婆家。

外婆平時對他要求非常嚴格,有一回,因為語文語文拼音總讀不好,外婆罰他面壁40分鐘。

說完這些之後,他又立刻解釋,其實外婆對他很好,對自己要求嚴格是為了自己好,應該的。

強迫症患者常常有追求完美的特質,A便有典型的表現,這種特質跟外婆對他長期的嚴格要求有很大聯繫。

爸爸的不負責任

A小學6年級時,爸爸媽媽離婚了。

他記得爸爸整體在外不歸家,常常喝得醉醺醺地深夜才回家,不管他和媽媽。

A從小就怨恨自己的爸爸,他覺得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爸爸,毫無責任感。

他覺得自己的媽媽太可憐了,所以他必須要像個男子漢一樣保護自己的媽媽,做一個好兒子,發誓絕對不要成為像爸爸一樣的人。

對父親的極度不認同是他不安全感的主要根源,對自己的嚴苛要求也是強迫的根源之一。

媽媽對於自己的過度依戀

媽媽覺得自己沒能給A一個完整的家而感到十分歉疚,因此十分疼愛他,盡量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媽媽常常會徵求A的意見,向他傾訴委屈,很多事甚至讓年紀尚小的他決定。媽媽經常教導他「凡事要往壞處想」「要能吃苦」「不可以驕奢淫逸」,否則就是個沒出息的人。

在A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將這種負能量傳遞給了A,使其從小就壓抑自己的快樂。

嘗嘗害怕媽媽不高興,覺得媽媽正在受苦,我不能讓她再受苦,所以自己要多吃苦。

這是一種習得性的自我精神虐待

媽媽的過度依戀,給尚且年幼的他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面情緒的長期浸染,讓他習得一種適應不良圖式。

一、那些記憶模糊的傷,仍在潛意識裡影響你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其實都是原生家庭的縮影,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又久遠的。

其影響效應主要體現在個體心理障礙、親密關係、依戀類型、婚姻關係、職業選擇與發展等方面。

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這一概念源於家庭心理治療領域,是美國心理學家維吉尼亞·薩提亞(1916-1988)提出的。

區別於個體成人後所組建的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個人出生後被撫養長大的家庭,是個體情感經驗學習的最初場所。

薩提亞認為:

每個人的行為和習慣都與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人情感的最初體驗來源於家庭,而在家庭中的獨特體驗造就了其對社會關係的最初認知,進一步影響成年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其後,薩提亞模式的傳承者之一梅利·鮑恩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他認為家庭成員在思想、情感與行為上都和家庭系統存在關聯,個體幼年時期與原生家庭未解決的衝突不會因為距離上的分開而消失。

自主性和獨立性差的人往往與家庭之間不能實現「自我分化」,從而很容易導致社會功能不良。

1

作家蕭紅的一生,愛與溫暖缺失的原生家庭不僅在其生命之初帶給她孤獨、凄涼的生存體驗,形成她孤僻內向、憂鬱敏感的性格,更深刻地影響到她日後的情感生活和文學創作。

在《呼蘭河傳》這部哀歌式的作品中,蕭紅用復沓的句子寫道「我的家鄉是荒涼的。」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呼蘭縣一個地主鄉紳家庭,由於深受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雖然蕭紅是家中的第一個孩子,父母卻大失所望,並且由於出生在端午節,更被視為不吉利。

在《永久的憧憬與追求》一書中,蕭紅寫道:

父親常常因為貪婪而失掉人性,他對待僕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失於無情。

9歲時,母親死去,父親更變了樣。偶然打碎一隻杯子,他都要罵到令人發抖的程度。

後來,每從他身邊經過,我就感覺自己的身上像是生了刺一樣,他斜視著你,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樑經過眼角,往下流著。

9歲時,蕭紅的母親病故,在蕭紅的印象中,母親並不怎麼愛她,母親常常打她,狠起來甚至用石頭砸。

所以,她很害怕母親,覺得母親是一個惡言惡色的女人。

家裡唯一對蕭紅的出生感到欣喜和接納的便是她的祖父,正是祖父讓蕭紅體會到世間除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溫暖和愛,這滋養了她性格當中善良、熱愛自然和美的天性。

所以,在蕭紅19歲時祖父的去世,讓她覺得不僅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更感覺人世間的一切溫暖和愛都消失殆盡。

從此以後,她只能對這「溫暖」和「愛」懷著永恆的憧憬與追求。

2

回顧2004年的「馬加爵事件」,原本外人看來成績優異、前途一片光明的高材生卻接連殺害舍友4人,殘害了他人生命,也早早結束了自己剛剛展開的人生。

其實,分析他的成長背景,我們會發現這與他早年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父親的沉默不善溝通,母親的自怨自艾,弟弟妹妹的們年幼無知,經濟方面的貧困無力,都在無形中給他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造成其心理扭曲。

而進入大學後,室友對他的無視與隔離更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二十幾年來長久積壓的負面情緒在宿舍這個地方找到了一個爆破口。

3

在某項心理調查中,有接近60%的人認為自己在幼年時期受到過來自家庭的不良影響。

如果在原生家庭中主要體會到的是父母之間的冷漠、疏遠、指責、不信任,那麼孩子就極容易變得自卑、冷漠、刻薄、自私、和缺愛。

而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更容易被情緒駕馭,行為失去理智,在感情和人際交往方面與他人粘附糾纏,面對壓力時更容易焦慮、偏執和恐懼。

二、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好的自己

讀到這裡,想必大家對原生家庭及其影響有一定的了解了。

甚至可能有人會忍不住憎惡自己的原生家庭。

但其實,無論父母再怎麼盡心照顧,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人仍然免不了磕磕碰碰,或多或少受點傷,也都會在心底留下或深或淺的傷痕。

並且,反過來想一想,父母也有自身和時代的局限性,正是早年的成長背景和經歷造就了今天的他們。

不管能不能原諒,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去多一點理解和體諒。而這種理解和體諒其實也是在放過自己,放過那個受傷的自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

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期待自己的父母改變,但是我們應當不斷完善自我認知,並努力做出改變,為自己的後代創造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這才是良性循環的開始。

你並不孤單

有一點很關鍵,不要忽視朋友和親人在你認知、覺察自己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你可能常常會覺得自己孤單無助,但其實不然。

「你總是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30歲的小林說,「父母嗜賭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我也常有這種感覺。但事實上,和你具有相同感覺的人很多,他們都和你有著相似的經歷。」

試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開啟良好溝通

情緒的反覆壓抑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產生。只有原生家庭的關係理順後,一切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一個家庭和諧的人更能夠給身邊的人帶來良好的影響。

事實證明,擁有良好家庭氛圍人的更樂意提起自己的家庭,以及自己與父母其樂融融的關係,他們在談論這些話題時情緒活躍,很有感染力,彷彿想要和你分享他們和家人在一起的所有快樂時光。

陪你內心的小孩一起長大

我們應當學會去看見並療愈那個曾在「過去時區」里因為受傷而困住的內在小孩,不管在別人看來是大事還是小事,對於當事者來說,「受傷」以及「受傷的強度」都是絕對真實的。

當我們看見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之後,我們不再像當年身邊的大人。

比如父母,沒有能夠細緻地看見他,適當地照顧他,我們也不再是當年還幼小的自己,沒有能力照顧他,只能用拒絕、否認他的方式,只求生活的列車能夠順利地繼續向前行駛。

我們可以讓現在的自己,帶著長大後擁有的力量——愛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勇敢的力量,為自己療愈,慢慢抹平過去的傷痕

以上部分關於原生家庭的分析來自《讓我做你的心靈捕手》。

黃之盈心理師化身心靈捕手,仿若一位最親切的老友,又像智慧的導師,輕輕為你拂去心靈上的塵埃,給你27次情景重現,全面還原你被情緒加工過的成長記憶,給你破碎重生的契機和勇氣。

因為很多時候,困擾你的不是那些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和記憶。

讀這本書,就像給自己一次精神上的冒險和進步,一切美好回到你的內心。在心靈的重塑中,與過去的自己和解,讓自己進化得更加強大:

缺自信,缺耐力,缺韌性,缺安全感,缺愛,沒關係,缺多少補多少。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爸媽精讀(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強大如你,是否還有溫柔生活的能力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