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才能擺脫焦慮的苦澀?

如何才能擺脫焦慮的苦澀?

文/小宋老師

01.

我是一個很容易為小事感到焦慮的人。可以說,我的焦慮閾限特別低。

在別人眼中的一件「雲淡風輕」的事情,到我這裡就很容易變得「波濤洶湧」。

雖然,學心理學的經歷,可以讓我比以前更快地從焦慮情緒當中走出,但是人的本性難移——我的這種容易焦慮的人格特質始終沒能徹底改變。

最近兩個星期,我很容易陷入一股對未來的焦慮情緒當中。(天吶,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在文章中這樣說了)總之,反覆思考未來,讓我的心感覺很累。

當一個人感覺心累的時候,身體也容易感到疲憊。最近的一個假期里,我想出門走一走,來改善心情,所以就去爬離家不遠的佘山。

佘山號稱上海陸地的最高峰,有100.8米高,快的話,20分鐘就能爬到山頂。

然而,我爬到山的一半,就打起了退堂鼓,執意拉著家人往回走。

為了不影響家人遊玩的心情,我堆起滿臉的笑意,強忍著憂愁講了幾個小笑話活躍氣氛。好在兒子和寶媽都非常心疼我,不管我說什麼,她們都笑意盈盈。

02.

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去想:我的生活這麼美好、家庭這麼幸福,為什麼最近這一年時間會活得這麼憂傷,總是無法停止對未來的焦慮?

我覺得焦慮的原因並不僅僅是,自己的心態越變越差了,而是因為要去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

工作、學業、寫書每件事情都是一個強大的焦慮源。以上三件事,哪一件事情都對我來說特別重要,所以任何一件事進展不順利,都很容易讓我感到焦慮。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誰讓你這麼貪心,什麼都想要,所以會把自己搞得很焦慮、心很累啊。

沒錯,我就是這樣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想要抓住更多的東西。

不過,從整個職業生涯的角度來講,30歲左右的年紀不正是儲備燃料的黃金期嗎?如果此時不努力提升自己,我擔心自己會在40歲的時候整日長吁短嘆,對生活充滿了抱怨。

每次回家看到兒子,只要我做出一個鬼臉、或者是說出一句好玩兒的話,都會把他逗得哈哈大笑。因為他的心是透明的,沒有任何事情值得他擔憂。

每次聽到兒子的笑聲,我都會感覺很治癒,但是一想起心裡的各種心事,又很容易陷入焦慮情緒當中。

03.

我們知道,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使一個人更好地為未來做好準備。但是過度的焦慮,卻對一個人百害而無一益。

所以,當陷入焦慮情緒不能自拔的時候,我首先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現在到底是適度的焦慮,還是過度的焦慮?

我所理解的適度焦慮,應當是由現實當中某個問題情境所引發的,並且能夠促使當事人採取具體的行動來改善現狀。

例如:公司即將進行裁員,你因為擔心自己失業而更加賣力工作,或者是積極尋求其他方面的就業機會來為可能到來的危險情景做好準備。這就是一種適度而又正常的焦慮。

我所理解的過度焦慮,往往是由非理性信念所引發的,並且導致當事人沉溺於消極情緒當中無法自拔,遲遲不肯採取行動來改變現狀。

這裡提到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是指沒有任何事實依據所支撐的信念。

例如,有人因為受到了領導的一句批評,就感覺自己在公司裡面前途無望、沒有任何晉陞的機會了。於是就開始消極怠工,自毀前程。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以偏概全」式的非理性信念。

04.

可以說,我們大腦中的「非理性信念」,是導致我們過度焦慮的真正元兇。

當我認真審視自己所體會到的焦慮情緒的時候,發現既有適度的焦慮,也有過度的焦慮。

例如,我有兩個周的時間沒有推送訂閱號的文章了,所以感覺很有緊迫感,這個就是適度的焦慮。

在這股焦慮情緒的推動下,我會努力看書,並儘力抽出時間去完成一篇訂閱號文章的寫作。

再例如,最近我經常會為博士是否能夠順利畢業而擔憂,這個就是過度的焦慮。

因為,這種擔憂本身並不能幫助解決任何問題。而且這種擔憂並沒有太多的事實依據——畢竟畢業論文已開題,各項研究也再正常推進。

雖然推進的過程中碰到了一些小問題和小阻礙,但是也沒有到達無法畢業的程度。

心理學大師埃利斯曾經在《控制焦慮》一書當中提到過非理性信念的危害,我們應當引以為戒:

「非理性信念通常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反而會給我們帶來不少傷害。它們往往會讓你感到焦慮;還會給你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和虛弱;非理性信念造成的恐慌會干擾你的智商——使你搞不清楚要做出怎樣的規劃才能取得成功,或是怎樣執行這種規劃。」

而戰勝這些非理性信念的最佳方式就是:以事實為依據,和大腦當中的這些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

就像是一名律師在法庭上進行辯護的時候,每得出一個結論,都必須拿出確鑿的事實證據,才能贏得官司。

當我努力為「博士無法順利畢業」這一結論尋找證據的時候,我發現,其實這只是一種沒有事實依據的擔憂,只要按照計劃努力奮進,就一定會有結果的。

05.

很多容易焦慮的人,內心都會有類似的潛台詞:如果我在大腦當中不停地為某件事感到焦慮,去想像最壞的結果,那麼最壞的結果就不會發生。

然而,《秘密》這本書講到過一個吸引力法則。根據吸引力法則來分析,我們越擔心什麼事情,什麼事情就越容易發生。

五月份的每個周末,我幾乎都有相應的安排,而且每個安排都很重要,例如,新書籤售會。所以,我從五月初的時候就開始焦慮,希望不要有臨時增加的安排。

結果擔心什麼,就來什麼。很快就有兩個重要的安排在時間上有所衝突,所以必須二選一了。

我想表達的是:擔心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而能促進問題解決的是,我們為了緩解焦慮所採取的建設性行動。

最近讀了好幾本有關如何化解焦慮情緒的書,這幾本書都有提到一個化解焦慮的類似方法,那就是:要採取具體的行動才能去化解焦慮。

當我為最近的寫作進度緩慢而感到焦慮的時候,最好的化解焦慮的方法其實就是,馬上動手去寫。只要完成寫作任務,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06.

簡單總結一下,當你感覺深處焦慮情緒當中不能自拔的時候,你可以運用以下兩個秘密武器:

第一,以事實為依據,和大腦中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

當你努力去為大腦當中的那些災難性的想法尋找依據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發現:我們的很多擔憂都是多餘的。

第二,用行動去化解焦慮。

那些令人感覺煩心的事兒,只會越想越多,但是卻會越做越少。當你感覺焦慮的時候,「做點什麼」會比「想點什麼」更加管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宋老師的幸福課 的精彩文章:

那些輕鬆好玩的事情,我再也不想做了

TAG:小宋老師的幸福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