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利己主義者緣何泛濫?

利己主義者緣何泛濫?

五哥教育沉思之利己主義因何泛濫:

和一位教師朋友聊天,說起教育,說起國家的育人目標。

這位朋友持一臉詫異的表情說,「什麼國家的育人目標,這與我上課有什麼關係啊?而且我敢保證,我身邊的同事沒有一個人知道」。

我說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依法履職,完成國家交給我們的育人任務。如果作為教育者都不知道國家需要我們培養什麼樣的人,國家的育人目標就無法實現,我們的工作方向就迷失了,還怎麼完成教育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呢?

朋友都快笑岔氣了,說別跟我講這些大道理,我給學生上課複習考試,國家給我開工資就行了,我還不管什麼建設者和接班人,國家需要什麼人才與我無關。

說起以上這件事,我並沒有一點批評朋友的意思,他也不過是一個無辜的人,而且他的認知與做法會有很多教師認同。

注意1:不過這就是一個教師中的利己主義者的思想表現。一個利己主義的教師,很難不培養出懷有利己思想的學生來。今天的每個學生都是未來社會的一分子,他們能不構成一個充溢著利己思維的社會么?

利己者,只會好好愛自己,為自己辯解,可以把問題與責任完全推給社會、制度、上級、同事。總之就是要給自利找個借口,甚至需要時家裡那輛老舊的電動車都會成為罪魁。

如果要造一艘木船,我們不要直接帶工人去伐木,而是應該帶他們到海邊,告訴他們大海的深邃、神秘,激起他們對探索海洋的嚮往。當然用在教育上,這段話是指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和學習動機的確立。如果教師連造船這個大方向都不知道,就不要再談什麼對海洋的嚮往了!因此一代又一代人即使不遺餘力、殫精竭慮的建造,其結果也不過是造出了一支船帆而已。

而更讓人不安的是,我們有很多學校也缺少靈魂,缺少對教育方向的把控。學校沒有基於國家育人目標制定出自己的育人目標,或者胡編亂造出來應付檢查,就更別提什麼深入人心,保證每位教師能依照育人目標去從教育人了。

現在的諸多社會亂象,歸根結底,其根源是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所致,學校和教育者脫不了干係。

先說學做人,說學校的德育工作。

學校的德育活動,往往帽子扣的很大,虛浮的多,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跟一二年級的孩子講愛國,可祖國在他們心裡還根本沒有概念。因此,不如在他們吃喜歡的水果時,告訴他們這椰子是海南產的,因為祖國物產豐富,地大物博。而只有我們熱愛祖國,建設祖國,我們的國家領土完整而強大,我們才能吃到各種美味。這種教育方法從細節入手,不虛假,很實際,比背誦愛國歌謠要有意義得多。其它年級也如此,應該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做針對性的教育,不要認為大鳴大放就會有效果。

曾經聽說過日本二戰前從幼兒園就這樣教育孩子們:「白米飯好吃不?想吃么?去中國搶」。且不論此事真偽,不過這種教育是否行之有效,我們可以預見。中國不想稱霸,想富強,我們的教育目的不一樣,但從細節入手、腳踏實地的體驗性教育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注意2:學校德育工作,應該關注細節,並注重體驗性。

我們有自己的核心價值,但由於長期以來空喊的口號太多了,人們已經疲於應付,因此當真正的二十四字價值觀橫空出世的時候,並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於是教師在個人修養方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成為空想,也不會考慮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與自己有什麼關係,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否更與自己無關,因此教師對孩子價值觀教育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品德教育蒼白而不落地,就會造成了孩子們的信仰迷失,本該有的大愛就變成只知道愛自己了。

沒國就沒有家,更沒有個體的幸福生活,現在的我們必須感謝沒有生活在敘利亞。所以愛國是每個人的責任,而做好身邊的每件小事,就是愛國的體現。

對學生來說,認真聽講是愛國,完成作業是愛國,撿起垃圾是愛國,尊老愛幼是愛國,不闖紅燈是愛國……教育者通過細節把愛國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心懷大愛,才是正確的德育手段。

注重體驗式教育,讓孩子在經歷中培養情感。比如教育孩子們保護小動物,老師在教室里講多少次都沒有意義,讓孩子們參與到養殖過程中,體驗到愛和溫暖,創造愛、發現愛、傳遞愛、感知愛,想不讓他們保護、珍惜小動物都難。

以上提到的德育工作方法,都是傳統的虛浮做法不能比擬的。而現實問題是,說教和假大空的方法依然盛行。就比如學生遠足,如果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不承認學生間的差異,以幾十幾十公里為噱頭,那還是真正的體能、體力與毅力的鍛煉么?再比如軍訓,孩子們不是軍人,相關法規要求在高中、中專以上學生中進行以體育教師為主的體能訓練,軍人做軍情和國防教育,初中小學不宜軍訓,現在就已經在很多地方變了味道……

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與其搞太多的形式花樣,不如沉下身和心,認真思考卓有成效的德育方法,做真正有益於孩子們成長的決策。

再說做學問,說學校的教育質量。

國家依據育人目標出台考核標準,考察學校的辦學質量。如果目標確定的不一樣,考核標準也肯定有差異。

教育部在2013年就頒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以政府規章的形式規定了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和學業負擔狀況。

但實際情況是,大量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此意見置若罔聞,或者乾脆不知曉,只以學生學業發展水平為標準來評價學校,因此催生了學校管理完全向學生考試成績服務的現象,造成學生品德發展也靠考試評價的笑話,學生身心健康被忽視,興趣特長被埋沒,學業負擔嚴重等教育亂象,更破壞了教育生態環境。

各種給學生按成績排名、排隊、排座位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排名是利己的開始。孩子們意識中沒有共同進步,沒有協作,很少互助,而不懂合作的人註定在未來社會生活中沒有出路。

某些學校大言不慚地吹噓自己在全縣(市)學校統考排名,其實是不動聲色地舉報了自己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不作為,違背了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而且,這些學校有沒有繼續關注自己培養的狀元和所謂精英們的未來,他們的情商發展如何,身體狀況如何?不關注學生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教育者,把學生做為自己邀功請賞的工具,不僅短視,而且卑鄙。

各種以對學生負責為名的體罰、限制人身自由、殘害身心健康的所謂教育手段輪番上陣,並如瘟疫般泛濫,被更多的無腦管理者效仿,其實質就是違規違法!而很多教育行政管理者則選擇無視或默認。我一個朋友聽說學生跑操時,被要求一邊跑步一邊看書也已經被廣泛效仿時怒不可遏,非要去舉報、去曝光,被我委婉地勸住,於是他只能把滿腔怒火又憋了回去。

更可怕的是,在學校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下的家長們,也成為了無魂的殭屍一般,被牽著走的同時,也對錯誤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的泛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個學生,被洗腦三年後,曾經非常坦然地告訴我高考前還挨了班主任幾個嘴巴,她說這是家常便飯,不會就該打,自己欣然接受,這樣的孩子已經完全被奴學教育奴化成奴才了。而在這之前,這所學校已經發生了學生跳樓的極端事件!我們不要說跳樓只是個別孩子的特殊情況,如果這孩子就是你家的,你還能大言不慚地說這是嚴格管理么?

注意3:沒有依照國家規定的評價方法考核學校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沒有依據教育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管理學校的管理者,我們不妨定義其為違規違法甚至犯罪嫌疑人。

從去年開始,各地高中考狀元和高中考排名等錯誤做法被制止,這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改革招生考試工作的重要措施。但由於執法力度不均衡,部分學校仍出現類似的違規宣傳行為,以及破壞正常招生秩序等錯誤做法。而那些不懂政策,對教育亂彈琴的所謂專家和教育大咖更是發揮了對抗教育法規的排頭兵作用,在一些沒有自我,連鸚鵡學舌都做不好的失魂教育管理者的簇擁下,依然大有市場,整個教育生態系統繼續被破壞!

為完成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國家早在2001年就實施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頒布了綱要,即新課改。目前,新高考時代全面來臨,開啟了高校與學生間雙向選擇,「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成為這次改革的核心目標,從錄取制度上做出了根本性調整,新課改的真正實施迫在眉睫。

新課改的目的是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實現教學相長;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達到自主、合作、探究,進而為學生的終身教育與發展奠基。新課改的主要實施途徑是通過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但被誤讀的情況比比皆是,最普遍的現象就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新課改的全部。因此所謂改革的目的依然是只要分數,從而以課改戰術上的課堂教學改革替代了戰略上的課程設置改革,改革的大方向出了偏差。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上最突出的變化有兩點:一是課程三級設置,即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給學校充分發掘校本資源、開設校本課程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機會。二是在國家級課程中增設了從三年級(2018年暑假起一、二年級也開始開設)起始的《綜合實踐活動與創新》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與創新》課程的設置,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保持興趣和特長,為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人才。而校本課程決定著學校的辦學特色,是學校特色育人目標的集中體現和實現手段。

在小學階段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發現興趣和特長,樹立自信;初中階段發展興趣,進一步深入學習;高中階段確定興趣,確定高考報名時專業選擇;上了大學專業研究興趣,拓展深度;大學畢業後做與興趣有關的工作,能不快樂幸福,能沒有創造力么?

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中規定評價學校五個方面的檢測,也正是基於新課改實施而制定的,是新課改有沒有落在實處的重要檢驗手段。

正是由於至今在新課改精神還沒有完全落地,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還沒有完全落實的情況下,被大量機械、重複的練習、背誦、運算掌控下的,缺乏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考試精英們,才會被不斷製造出來。

那些以「教育就是考試」觀念的學校案例中,學校美其名曰在培養精英,學生上學的目的就是考試、考高分,什麼思想道德、身體健康、興趣特長都無所謂,為了一個分數熬成近視眼、老胃病都在所不惜。在這種往死里學的精神鴉片推動下,學生之間的競爭是你死我活的,所以不為自己著想,不利己就是傻瓜。而且這種把考試當成唯一追求的的孩子,他們一旦在學業上受挫,就會覺得人生盡毀,輕者失去自信,影響一生的發展,重者就會把學死做為唯一的選擇!

而且,精英教育模式培養出的學生並沒有真正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否則學校精英就會成為社會領袖和楷模。「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我們身邊更多的是學校考試的強者成為工作生活中普通人的案例,而恢復高考以來的幾千位狀元也早泯然眾人,或為洋人效力,很少有對我們的祖國和社會有突出貢獻的,這也是國家大力度實施新課改的原因和動力。

注意4:在教育即考試、考試即學生唯一追求的教學模式下,經過十二年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精緻利己者粉墨登場了。他們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習慣一旦形成,就已經很難改變。而他們,將構成一個只知利己的社會……

綜上所述,在教育目標盲目或不正確、科學的教育評價被打入冷宮的情況下,如果一位局長只用考試成績評價學校,一位校長只知道考試成績是學校的全部,一位教師按教材上課就是完成任務,一個孩子認為超越身邊的同學就是勝利,整個教育系統就會人人利己,又緣何不培養出只知利己的一代代學子呢?

不清楚國家育人目標和教育質量評價方法,不知道我們做教育要依法進行,教育者就失去了正確的努力方向,而沒有方向的努力是悲催的;新課改被曲解或落地受挫,又失去了實現國家育人目標的有效手段,教育者穿了半隻新鞋,連老路都走不回了。因此,學校失魂落魄,教師麻木機械,最終被影響的還是我們的孩子們,受害的是整個教育系統,進而蔓延到整個社會,危及到我們的國家。

截至2017年,美國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是335位,英國有105位,而中國只有5位。這五位包括屠呦呦、高錕(香港長大,美國深造)、崔琦(香港長大,美國深造)、楊振寧(民國時留美)和李政道(民國時留美),其中跟我們國家關係最緊密的也只有屠呦呦一位。

從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數量來看,肯定不是我們國家科學研究實力的完全體現,但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我們與世界發達國家間科技水平的巨大差距。

而正因如此,中興缺芯事件更該值得我們教育者警醒了。這也能說明,我們這個世界上教育規模最大的教育系統中確實存在問題。

國家興亡與我們的教育息息相關,做為教育者,我們還能再沉靜下去么?而國家從法律和理念層面早已經給了我們教育者規定和指示,我們要做的就是絕不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必須嚴格踐行,保守教育者的良心和底線,不能再繼續麻木,去追隨所謂的大流了!

對孩子們的終身和自主發展負責,對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自己負責,就是對法律負責,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負責。我們不能繼續在混沌中前行,最基本的,每個教育者都要知道國家的育人目標是什麼?我們要把孩子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才能保證他們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注意5:國家的育人目標,請參看2015年12月修訂後的《教育法》第五條。而對其正確解讀,尤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鄰家五哥 的精彩文章:

請隨我對精神錯亂的教育評價說不

TAG:鄰家五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