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I/O大會,沒有硝煙的火力展示
谷歌一年一度的Google I/O大會是5月9日召開的。隔了挺長時間,看看評論,卻發現不得要領。魔鬼隱藏在細節中,我試著理解下:
1、Google Assistant(背後是Google Duplex),是個語音助手,和你打電話,你分辨不出這是機器。不光光是新奇,谷歌明顯在三個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
a、情緒識別和輸出,我們國內在語義識別和語音合成上還是起步比較早的。但是語言情緒識別這塊,基本是空白。人的對話是有情緒的,語義能表示7%,語調聲調能表示38%。人和人對話,除了說話外本身外,還有情緒的交互,重音的位置、聲調的高低、斷句的長短......都代表著不同的情緒。Google這次放了一個大招,機器能讓人分不出來,說明已經不單單是識別了,相對應的情緒輸出也沒有問題,居然會說「嗯哼」。這個情緒交互模式是什麼呢?不知道。單這一項比我們領先2代。
b、無序對話,演示中,Google語音助手在和一個餐廳接線員聊,平常說話嘛,餐廳的人也是說的前言不搭後語,這個語音助手,居然像真人一樣溝通無誤。這個超出了我們對語義預測的理解。這東西試圖用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去解構我們雜亂無序的語言。什麼方法?不知道。
c、持續對話,不用每次先說「Hey Google」了,可能很簡單,但不知道它的實現方式,如果是全程描繪用戶的思想呢?這個就搞大了。
2、Google News,這個本來也不稀奇,推送唄,我們頭條都會。但是它的專題脈絡,就超出想像了。一件新聞發生了,它構築的是一個新聞的脈絡,類似於一棟房子著火了,最後查出的是幾年前使用了劣質的電纜。這就不是新聞了,這是案件聚焦。這東西在學習我們的社會。
3、自動寫作,比如你寫郵件時,它會根據你上文的意思,自動跳出「你可能會用到的短語」,讓你能拍著空格鍵完成一篇文章,這還是在解構人的思維。跟「無序對話」的演算法應該是一個。
4、Google還賣了個萌,表示自己尊重隱私,在道德方面身懷責任感。我的感覺是Google已經快面臨AI和人之間倫理上的問題了,沒這麼快吧!
其它的Andriod P、TPU、MLkit、App Action、Slices、醫療......這些都沒超出想像。表面的東西花里胡哨,可怕的是背後的強大能力。好在還沒發展成熟,好在這不是戰爭,不然這就是一次火力展示和炮火覆蓋。
不幸的是,這種火力展示每年都會來一遍,差距會越來越大。我們那些「計劃3年內趕上美國、2030年成為人工智慧領域全球領跑者」的官員們作何感想呢?今年可以假裝看不見、明年呢?
一步步地看著牆外的Google走到現在。如果只是搜索引擎的年代,牆的存在是可以忍受的,不就是多點莆田系醫院廣告嗎。我們被告知,要保護民族企業的發展。這個邏輯很荒謬,華為就是在國內面對朗訊、北電,打成世界第一的。到了今天,在人工智慧領域,牆就已經不是保護了,是技術隔斷。我們在牆裡面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你瞧,我們都不在乎隱私,我們的數據多龐大啊」,這已經近乎於無恥了。這次沒有斯坦福的論文可以抄了,還敢說人工智慧大國嗎?這個不像晶元,怪不到美帝國主義的封鎖了吧,軟的東西照樣體現硬的實力。
面對Google這麼一個偉大的公司,落後一點都不可恥,落後了不思進取才可恥。不說教,牆上開個口子,就像經濟特區一樣,比如讓2000萬人能體驗到差距;反壟斷法祭出來,百度不進步,就把路讓開,拆了沒啥可惜的;讓中小企業也能介入到大數據中來充分競爭,數據真是我們的優勢,但要給到有意願的人手裡;大學裡除了跟蹤斯坦福外,要搞基礎研究,從概率論和統計學開始。又要趕超了。
就在這條新聞旁邊,彈出一條「過去100年屬於美國,中國世紀來了」。呵呵,怎麼就來了?生活中充滿了幽默。


TAG:開蒙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