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愛不止,續說曾經——人物訪談之徐永斌爺爺

尋愛不止,續說曾經——人物訪談之徐永斌爺爺

「養育之恩天高地厚,這是不能忘的。」——徐永斌

在這次的乳山尋愛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有幸採訪了一位當年在膠東育兒所長大的孩子: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徐永斌教授。

徐永斌爺爺1943年出生於膠東,由於其父母在山東軍區任職,1945年的時候被派到東北開闢東北根據地,因此徐本人就被留在了膠東,在那裡,一段感人的故事開始了。

在建國之後,父親曾問過徐永斌一個問題: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在膠東育兒所的生活。但是徐永斌那時年紀實在太小,很多往日舊事已經漸漸記不起,於是父親便跟他重新訴說了當年的一些故事。

在大概兩歲的時候,徐爺爺的父母離開了膠東,將年幼的他託付給了育兒所。膠東育兒所將他安置在西道口村,養父江夫敖養母劉喜夢(音)的家裡。在膠東,當年很多八路軍由於工作上的緣故將孩子暫時寄養在老百姓家裡,而當地的老百姓就負責照顧這些孩子。淳樸的老百姓認為「八路軍替我們打跑了鬼子,我們就替八路軍養孩子。」他們把僅有的糧食給乳兒,在鬼子掃蕩時拚命保護乳兒。兵荒馬亂,條件艱苦,可村民們哪怕置自己的孩子不顧,也要保證八路軍的孩子們茁壯成長。

徐永斌說,在平日里育兒所會派出專門的巡視員到家裡巡視,隨時確認這些孩子們的身體狀況以及精神狀況,全村人都傾盡心血養育著這些孩子。就這樣,他一直在村民家中長大到6歲,才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接回北京,從那之後,他有接近五十餘載沒有回到曾經的那個家中。

徐永斌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乳娘。他多次從北京前往乳山、煙台等地,尋找相關人員打探情況,然而由於歷史久遠,加上當年的事情屬於保密工作,一直都沒有結果。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還是漸漸不太好了,但他一直都沒有放棄。

終於有一次得到一條線索,大約是在乳山的某一帶。他孤身一人前往,到達以後也沒有具體線索,他就一個一個去尋找各個村裡歲數大的老人,說我是八路軍的孩子,詢問是否有人還知道當年養父家在哪裡。老人們一聽是八路軍的孩子,都十分熱心地為徐爺爺解答八路軍當年為鄉親們做的事,這麼多年了,鄉親們依然記在心裡。

然而,在這樣一個大的範圍里尋找這樣一人談何容易,這無疑就是大海撈針。但爺爺堅持不放棄,連續好幾天不停地尋找。他搜尋了好幾個村莊,在山窮水盡之際,所幸有一位老人知道答案。順著老人給的地址,爺爺一刻不停來到了這裡,用顫抖的雙手敲開了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家門,屋子中生活的正是當年養父的侄女,在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一家人經過半個世紀,又重新坐在了一起。與當年的哥哥姐姐擁抱在一起,一家人都十分激動。得知養父養母已經去世,徐爺爺不禁淚流滿面。

第二年清明節,徐爺爺再次來到了西道口村,看著村中道路上過往的車輛,不禁感嘆時光飛逝。他為父親重新立了塊新碑,恭恭敬敬為父親鞠了三躬。徐爺爺在6歲時離開了西道口村養父養母家,但是他克服重重阻礙,越過長達六十年光陰的跨度,回到了當年這個家中,找到了相伴四載撫養自己的那個人,終於在乳山尋到了根。

徐爺爺說:「這些媽媽拼了命地保護我們,捨棄自己的孩子保護我們,只是因為我們頭上有一個頭銜,八路軍的孩子。」八路軍捨生忘死救百姓,百姓同樣以命相護回報八路軍。在那個悲壯的戰爭年代,血濃於水的軍民之情感天動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工尋愛實踐團 的精彩文章:

TAG:大工尋愛實踐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