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將現湖光山色美景
「原來那麼多的湖水,怎麼這麼幾天就沒了?」……昨天,家住中山區朝陽街的劉大爺望著植物園湖心熱鬧非凡的施工現場不無感慨地說,原來的弔橋這回改成拱橋,不但美觀大方,而且要安全得多。據記者現場了解,植物園綜合改造完成後,將現小橋流水,湖光山色美景。
目擊 拱橋墩柱已經豎起
家住中山區朝陽街、83歲的劉大爺說,這麼多年,他每天到早市買菜,都要到植物園遛彎。以前植物園叫南山公園,曾經給他這個歲數的老人留過許多童年回憶,這裡樹木眾多,公園中心的這座小湖還能垂釣……所以他們對植物園的改造非常關心。
最近,本報接到一些讀者的詢問:植物園湖中的弔橋拆除了,還要建橋嗎?如果建橋要建什麼樣的橋?還有讀者提出疑問,原來植物園湖中的水能有半湖多,這些水是怎麼抽乾的,去了哪裡?
帶著諸多疑問,記者到植物園現場進行了探訪。
上午9時許,記者經望海街,直接從新建好的東門進入園中。理石階梯、無障礙通道、栽種各種花卉的綠化帶……將植物園東門裝扮得大氣而通透。拾階而上,便是植物園湖。
站在湖東岸,如果你以前來過植物園,你會發現,東岸多了個大觀景平台,能有近百平方米,探進湖心。遠望湖心西南角,有施工人員正在施工,搭建拱形的模板。記者詢問一位施工人員,其介紹,湖心的弔橋已經拆除,目前正在弔橋的位置建設一座三跨的拱形橋。
沿著湖東岸的木棧道向南走,能有幾米深的湖心又存些積水。南望,在最南端有一條寬敞的水系,裡面鋪設著鵝卵石,水系與湖區交界,一座長有20多米的拱形橋映入眼帘。小橋有實木製作的紅色油漆扶欄,格外顯眼。在小橋的東頭有一眼用混凝土封蓋的深井,上面正準備鋪裝木棧道。行人經此,不僅可以憑欄望湖,更可以欣賞小橋流水的江南景緻。一位施工人員說,工程完成後,湖中將會注滿水,水系中將會安裝水泵,會將湖中的水打至水系的南頭,形成小橋流水的景觀。
記者站在岸邊,低頭下望,發現護坡上鋪滿了河沙。施工人員介紹,這座湖在未改造前,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為了防止湖中的水流失,此次改造,將湖區四周的岸坡進行了防水處理,再放上沙石作為岸坡的保護層。
環顧湖區四周,岸坡上的岸牆已經做成精緻的理石牆。貼近湖面,呈月牙形。施工人員說,岸牆內部是混凝土骨架,外面干掛大理石,顯得湖區精緻美觀。
釋疑 3台強排泵車抽了5天
不少網友有疑問:植物園湖中那麼多水,都到哪裡去了?是防水,還是抽水?
對此,施工人員說,為了施工,需要把湖中的水全部排凈。一是清淤,清淤最深達2米多。二是施工,準備在湖心做兩三個「浮島(人工島)」,上面栽種各種植物,以供遊人欣賞。
為了把水抽干,施工方用3台強排泵車,將水排至雨水管網中,總共用了5天時間。
工程 計劃年底前全部竣工
作為2017年市政府重點民生項目的植物園綜合改造工程,經過前期的方案編製、規劃籌備,於2017年8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主體工程計劃在今年6月底完工,工程全面竣工計劃在12月底完成。
植物園位於中山區南山片區,由中心園區和風景林區兩大部分組成,場地現狀景觀資源豐富,具備良好的山水骨架,配合周邊山體背景,自然環境優越,但同時也存在植被配置簡單、品種單一、水土流失嚴重、現有活動空間不能滿足居民活動需要等突出問題。為有效提高植物園整體環境,解決場地水土流失問題,豐富植物種類,增加科普文化價值,市政府決定對植物園進行綜合改造建設,並將其列為2017年重點民生項目給予督辦落實。
植物園綜合改造工程是以解決水土流失問題為重點、以構思建設「海綿城市」為設計理念來實施環境修復提質升級建設的,主要改造項目有拆除場地臨時用房、破損擋土牆、地面鋪裝等,新建及改造車行道、人行步道等道路,新建駁岸及水邊景石,新建景觀照明系統,新建配套服務設施及補植景觀綠化工程等內容。改造工程共分4個標段進行。
植物園綜合改造工程完成後,將大大提升整個區域的環境品質,有效保護和恢復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使植物園切實成為市民周末休閑、親子遊玩的理想場所,成為名副其實的市民植物科普文化教育基地。


※夏秋航季南航大連新開8條航線
※3歲男童進入ICU搶救!醫生從肺里掏出巴掌大的東西,太可怕
TAG:半島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