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庫特納霍拉歷史名城中心的聖巴拉巴教堂及塞德萊茨的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庫特納霍拉歷史名城中心的聖巴拉巴教堂及塞德萊茨的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庫特納霍拉位於波希米亞中部,是斯拉夫時代的地區中心,歷史城鎮中心在烏赫里斯山谷邊緣,其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主要的建築都集中在一起。雖然自古這一地區就有人居住,但直到公元13世紀才設立城鎮。庫特納霍拉在歷史上發揮著防禦、宗教和政治功能,曾經是礦業、工業和行政中心。

庫特納霍拉在城市化以前,這裡遍布著採礦人臨時搭建的帳篷。這一地區還可以發現公元10世紀的鑄幣廠、公元12世紀的熙篤修道院和為數眾多的小教堂。在瓦茨拉夫二世(1283-1305)統治下,庫特納霍拉轉變成為工業興旺的繁榮地區。後來,庫特納霍拉成為城市規劃發展的目標。修道院開始被改造,新的鑄幣廠在1330年建造起來。作為改革的基礎,布拉格的鑄幣廠也建造在這裡。作為皇家礦產城鎮,庫特納霍拉是繼布拉格之後波希米亞地區第二座重要的城市。瓦茨萊夫二世統治期間,建造了宏大的熙篤修道院。

1304年和1307年,城市抵抗了哈布斯堡的阿爾布雷希特的圍攻。在兩次事件之間,它的防禦工事得到加強,到14世紀中葉,防禦工事徹底完工。城中有建造了許多石頭房屋和其它建築,包括聖巴巴拉教堂。1419年至1434年的胡斯戰爭期間,塞德萊克修道院被大火燒毀,以後又迅速得到重建。城市創造了巨大的晚期哥特風格的藝術遺產。1504年礦產資源枯竭,30年戰爭(1618-1648)對城市產生很大的影響。1850年以後它成為各種行政職能中心,這使庫特納霍拉又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

庫特納霍拉的歷史城鎮中心,在中世紀開始了其城市規劃,由上部城鎮和下部城鎮組成。尤其是城市的不規則性和複雜性證明了13世紀的「突進」。兩條非都市路線通向以前的較早年代的村落。除了歷史城鎮中心的兩部分和這兩條路線外,少量的防禦城牆倖存下來。

聖芭芭拉教堂是庫特納霍拉的建築傑作,建於公元14至16世紀之間。晚期哥特風格融入巴洛克因素元素。城市的民用建築風格也是非常多樣的。民用住宅建於中世紀的基礎之上,風格或哥特、或巴洛克或古典。庫特納霍拉也以它非常高大的拱廊而聞名。雖然這些拱廊在19世紀被拆除,但是其中的一些已得以重建。

塞德萊茨的聖母大教堂俗稱「人骨教堂」,在1280年到1320年間建成。在1699年到1707年間在原西多會修道院的基礎上改建。該教堂以聖墳在當地的散居處而出名,吸引著眾多波希米亞內外的教徒前往朝覲。在大瘟疫期間,由於墓地數量的限制,眾多死者無法埋葬,於是在1510年前後,採用死者的人骨裝飾教堂。前後總共採用了大約40,000人的遺骨進行教堂的室內裝飾。

庫特納霍拉組成中世紀城市傑出的典範,它由於擁有銀礦而享受繁榮。作為經濟繁榮的結果,這裡的眾多建築具有偉大的藝術和建築價值,尤其是聖芭芭拉教堂對於中歐以及隨後時代的建築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保護良好的眾多民用建築反映了這類城市社會和經濟形態的與眾不同。

庫特納霍拉(Kutná Hora)是隨銀礦的開採而發展起來的。14世紀時,這裡是一座皇城,城中的許多建築都代表了其曾經的繁榮興盛。聖芭芭拉教堂(Church of St Barbara),是代表晚期哥特式建築風格的一顆璀璨明珠,而塞得萊茨(Sedlec)的聖母瑪利亞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又保留了18世紀早期巴洛克風格,這些都影響了中歐的建築風格。這些建築傑作同城中一些精緻的私人宅邸一起,向我們展現了一幅保存完好的中世紀都市畫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行者 的精彩文章:

聖奧古斯丁考古公園

TAG:隨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