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須細緻評估網遊對未成年人的危害

須細緻評估網遊對未成年人的危害

未成年人因沉迷網路遊戲影響身心成長,甚至由此造成個人和家庭悲劇,已經成為一個令人焦慮的難題。網遊雖然不是教育問題,但卻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必須面對的問題。

網遊已危害到了相當多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讓許多家庭陷入了困境,也增加了學校教育的壓力,成為影響教育的重要社會因素。據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提供的數據,2017年1月至11月,網路遊戲(包括客戶端遊戲、手機遊戲、網頁遊戲等)業務收入1341億元。有關專家認為,網遊巨大市場的背後,是無數家長和老師徹夜的焦慮,是大量因沉迷遊戲失去自控能力毀滅前途的孩子,是宅男宅女醉生夢死的麻醉,因沉迷遊戲毀掉家庭、人生和前途的故事數不勝數。一千多億元的市場規模,至少說明網遊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已呈現極其普遍化的趨勢,到了必須以更加嚴肅態度面對的時候了。

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面前,任何市場利益都可以忽略不計。減少網遊對未成年人的危害,需要互聯網企業加強自律,守住作為企業公民的底線,自覺平衡市場利益和社會效益的矛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行業要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必須把社會公共利益,把是否能夠增加社會總福利作為必須遵循的基本市場倫理,作為提供文化產品的網路遊戲公司,更應該以這一倫理為基準,否則,這個行業的繁榮,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當下,一些網路遊戲文化內涵缺失問題十分嚴重,一些遊戲格調不高,低俗暴力,有些網遊產品歪曲歷史,價值觀念扭曲,觸碰道德底線,網遊公司不妨先從用戶數量多、社會影響大的網路遊戲產品入手,對價值導向嚴重偏差、含有暴力色情等內容的網遊,來一次自我清洗。

網遊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本質上是個市場利益和教育價值之間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資本天然的逐利性,遊戲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網遊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具有極強的進攻性,只有靠監管、輿論等多種力量抑制這種進攻性,才能為未成年人構築起一道防火牆。長期以來,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此不可謂不重視,也出台過諸多規範網遊市場的規定條例,但由於現有的網路管理制度規章層次較低,或許只有更高層級立法,才有可能使網遊產業得到應有的管理和規範。以往,面對網遊帶來的諸多悲劇,人們更多是從家庭和教育方面找原因,自食苦果,自我擔責,很少考慮網遊產業的責任。其實作為一種產品,尤其是花錢購買的遊戲產品,如果給消費者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甚至是悲劇,網遊生產者應該承擔起何種法律責任,在未來的立法中,這至少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問題。

減少網遊等低俗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需要。從這個高度看,網遊危害未成年人到了何種程度,以往那種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總體描述,很難呈現出真實的狀況,目前有必要在詳盡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細緻的評估,為更高層級立法提供科學依據。不必諱言,從立德樹人的高度看,在減少網遊、短視頻等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上,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有個能力不足的問題,只有意識到本領恐慌,才能以更加恭謹的態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智慧。至少,作為未成年人的直接教育者,家長和老師首先不能成為網遊沉迷者,否則就沒有資格更沒有能力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孩子們是追夢者,更是未來的圓夢人。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都不可能在遊戲中成長壯大,民族復興需要的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未來建設者,也不可能靠遊戲培養出來。只有引導未成年人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做實幹家,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我們的國家才有未來。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0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要對母語心懷敬畏
他激勵我們向初心回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