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發展民辦教育需加強政策設計

發展民辦教育需加強政策設計

近日,浙江省繼出台《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後,又相繼出台了《現有民辦學校變更登記類型實施辦法》等7個文件,被稱為鼓勵民辦教育發展的「1+7」政策體系,這標誌著浙江省民辦教育進入了依法辦學、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階段,為民辦教育改革指明了制度性方向。這個政策體系設計,顯然是為了規範和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科學引導民辦學校合理定位、規範辦學、教師權益、課程建設、特色發展、收費標準、財政資金激勵等,既大力支持非營利性辦學,也鼓勵營利性辦學,著力營造公平統一環境,營造公辦民辦共同健康發展的教育生態。

改革開放四十年,民辦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民辦教育不僅增加了教育資源供給,彌補了國家公共教育資源的不足,同時也把市場競爭的理念引入到教育市場中來,使辦學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滿足了人們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民辦中小學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加快教育發展,有效擴大教育資源總量,而且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選擇性教育需求。

但是,在民辦教育蓬勃發展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法律缺失、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嚴重製約了民辦教育的科學發展,出現了經營管理與教育理想之間的矛盾,使得民辦教育遭遇各種社會「非議」,導致民辦教育長期處於教育的劣勢地位。當前,民辦中小學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爭議性的問題。釐清這些問題,需要明確政策方向,需要正視民辦教育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從政策制度入手,對民辦教育發展中的若干政策問題做出明確政策規定,確保民辦教育科學有序的發展。如法人地位問題、產權明晰問題、教師地位問題、融資渠道問題、風險規避問題、退出機制問題等,都需要明確的整體解決方案。浙江省的民辦教育「1+7」的政策體系,顯然是為了解決這些現實問題而設計的。

去年9月開始實行新的《民促法》規定:民辦學校將按照營利性或非營利性實行分類登記。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制度,成為民辦教育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文件,嚴格限制了民辦學校的經營和營利範圍。其實,在民辦教育極為發達的美國,其中營利性私立中小學也只佔約2%,絕大多數私立中小學為非營利性的。由於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對公、私立學校在教育立法、財政資助、信息服務方面,採取了一視同仁的政策,這就形成了公、私立教育並存並榮、互相競爭、互相促進、共同推進美國教育發展的局面。

應該看到,在新時期,民辦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大力發展民辦教育仍然是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職責,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仍然是重要任務。各級教育部門也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民辦教育要獲得更大發展,就需要政府「規範與促進」雙管齊下,不斷修正民辦教育發展的動力機制。地方政府在發展本地區教育事業時,將發展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同時作為自己的職責,並以政策扶持為先導,用好行政政策的手段,用政策設計和制度建設來規範和促進民辦教育發展,形成民辦與公辦協調發展的良好教育局面。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0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雅頌千秋曲,風華萬古辭」
感受科學的魅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