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進去一棟樓,取出來一張床!別再傻傻的存錢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舊聞),一位廈門的陳大姐,在1973年存了1200元,經過了44年後(2017年)利滾利之後取出了2684.04元。聽到這裡網友們都「炸了」
網友評論
@angwish:當初她存進去一棟樓,現在取出來一張床
@密山哥:不用44年,想想20年後你銀行里的存款能買幾個饅頭。想攢錢養老的,想想可怕不可怕?誰偷走了我們的價值?辛苦工作一輩子省下的僅僅是一些數字。
@作家郭延:1200元在1973年差不多是城市裡普通職工兩到三年的工資。1973年,城市普通職工月均工資20~40元錢,(憑票供應)養活一家四口基本上沒問題。現在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了,但是,(對於辛辛苦苦一分一毫存起微薄積蓄的老百姓)通脹猛於虎!一聲嘆息!
44年前的1200元是什麼概念?當時屬於計劃經濟,普通職工工資每月按30元錢計算。1200元相當於3年零4個月多的工資。如果按照廈門2017年平均月薪6000元算,年工資則達到24萬元。
這裡不禁想到馬未都老師說過這麼一句話「我搞收藏這麼多年,見過唯一貶值的東西就是人民幣」。
不知陳女士聽到馬老師這句話,心裡是怎麼想的...
馬未都老師曾經這樣說「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重新活過一次的話,那麼肯定都是人生贏家。就比如說各位如果可以從新活一次的話,早些年拚命掙錢買房子,買股票,買古董,這都能發家。不過可惜的是,人生沒有如果,世上也沒有後悔葯」
他在《曉說》節目中說也說過:「文革之後,像這些古董的價格都極為便宜,幾塊錢就可以買一件,而且還沒有假的,最多是光緒的瓶子當成了康熙的瓶子。這事讓我們今天聽著都非常的羨慕,恨爹媽沒把自己早生幾年。還有一位收藏界泰斗,王世襄先生,他收藏了大量明式黃花梨的傢具,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是走街串巷,收破爛的時候收來的。
老先生說有一張黃花梨的桌子是他拿一對電鍍的摺疊椅換來的,今天不知道那電鍍的摺疊椅還在哪了,不管在哪,用了幾十年,都幾乎報廢了,可是那張桌子後來卻拍了幾千萬。
現在中國拍賣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等人的畫作當時只賣幾十塊錢,1200元買個30-50張,你知道現在市值有多少嗎?少說10個億!
也對這則新聞也做出的評論 :「甚至,這張存單本身的收藏價值都遠遠大於2600塊錢,有時候別怪老天沒給你發財的機會,這就是眼界的差距。
這世界上最傻的一種人,就是把自己辛苦賺錢的錢存到銀行里,即不讓它產生價值,又不讓實現願景,一輩子只為一串數字忙活,從來沒有好好過一天」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有想了解的話題也可以給我留言的喔,下期見!


※和田玉,中國文化的品牌!
※剛挖出來的籽料原石都要「處理」一下!玉變好了這不是作假嗎?
TAG:一塊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