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品——中國人都該知道的鈞窯瓷

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品——中國人都該知道的鈞窯瓷

近來網上流傳著鈞窯始燒於明早期的說法,此說據出於幾位中日青年學者的合作鑒定。幾位學者用於鑒定的瓷片並非考古發掘所得,所用儀器尚未成熟,以此做出的「科學斷代」結果是鈞瓷只有約600年的歷史,從而斷言鈞窯器為明代作品,以此證偽「鈞窯傳千年」的歷史觀點。

圖1:鈞窯爵杯——經科學鑒定斷代為宋代作品

為此,國內許多專家學者便開始呼應:「宋代無鈞瓷」。據傳聞:201×年×月×日,中國台北故宮展覽中的「宋鈞窯」更名為「明鈞窯」,這在考古與古玩收藏界引起轟動。筆者為此深感遺憾。

圖2:鈞窯玫瑰紫海棠式花盆 北宋 現藏與北京故宮

鈞瓷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一器多色的神秘之美,令多少人著迷,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例外。多少文人墨客以鈞瓷為器,置於文房。與汝瓷的清透至極的溫潤不同,鈞瓷的美富於動感,天然的釉變造就了鈞瓷器的獨特,靜中含動,造型大方簡樸,符合當時的審美趣味。

圖3:北宋鈞窯罐器韻味十足

一直以來,「鈞瓷始於宋代」之說是古陶瓷研究領域的主流觀點。現傳世鈞瓷,器物底部多刻有「奉化」銘文,與宋代汝窯貢瓷底部銘文字體相同,「奉化」是宋高宗妃子的宮殿名稱,宋以前無此殿,學者們便據此斷定鈞瓷始於宋代。

圖4:鈞窯葉形洗

圖5:宋鈞窯出戟尊

1974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禹州市(原禹縣,下同)城北門裡發現了古鈞窯台窯址,並在趙青雲先生的帶領下,展開了大規模地考古勘探工作。初步圈定該窯址的地理範圍,該窯址的出土更新了鈞瓷的歷史定位。禹州鈞窯址位於城關鎮北門的鈞台附近,規模可觀,窰址總面積達三十萬平方米,堆積層平均厚度為一米,最厚的超過兩米。整個窯址分為兩個燒造區域,東部主燒鈞瓷,西部主燒其他民窯瓷器,如汝瓷、影青瓷、天目瓷、白地黑花瓷和宋三彩,鈞瓷和其他宋代著名瓷器同現於一窯址。此次考古發現,包括窯爐、作坊、泥池、灰坑等多處燒制遺迹,還有瓷器殘片、瓷土、泥料、石英、釉藥、彩繪葯等窯具。此外,考古中發現一個鈞泥錢模,刻「宣和元寶」字樣。「宣和」是北宋時期宋微宗的年號,以此可斷定北宋年間已採用鈞瓷燒制模具。鈞窯址的發現和錢模的出土都為鈞瓷的斷代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圖6:鈞台窯窯址北宋文化層出土的鈞泥錢模,刻「宣和元寶」字樣。「宣和」是北宋時期宋微宗的年號。此錢模現存於河南考古研究院

考古學家們將此次鈞台窯出土的鈞瓷標本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鈞窯貢瓷進行比對,釉色、造型十分一致,於是以此推測,鈞台窯在北宋末年被官府壟斷,成為官窯瓷器,專為皇室燒制御用鈞瓷。禹州鈞窯的考古發現,證明了宋徽宗時期鈞窯已經成為御用燒制窯口,為宋官窯之一,為解決古玩界關於鈞窯燒制歷史和斷代界定的紛爭提供了出路。

圖7:宋鈞瓷從科學上分析它的釉面都很有一個相似的共同點,就是其釉面的老化微觀跡象,通過顯微鏡我們可以分析得很清晰,這種叫:」自然老化微觀痕迹分析「。

圖8:這種老化跡象在宋鈞釉面上是很常見的

圖9:現存放北京故宮鈞窯玟瑰紫海棠式花盆 (北宋)

圖10:通過釉面老化來分析是為古陶瓷鑒定提供一項相對可靠的鑒定技術

事實上,鈞瓷始於唐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花鼓瓷為現存唐鈞瓷的代表。唐代南卓《羯鼓錄》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文中的「魯山花瓷」即為唐鈞瓷,魯山花瓷出於魯山段定窯,為著名的鈞瓷窯口,地處今河南省魯山縣段定區,考古工作者經鑒定研究,發現出土於該窯址唐代文化層的花瓷殘件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花鼓瓷質地相同。唐鈞瓷的燒制是宋鈞瓷發展的基礎。

圖11:此為唐代魯山段定燒制的「魯山花鼓瓷」,也稱為「唐鈞」

圖12—13:宋鈞窯琮式瓶,北宋早期窯工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在他得意作品上隨手刻上大「大觀」寄託年款,為後人研究鈞窯瓷提供了重要依據。

圖14:宋鈞瓷連坐瓶。此瓶流行於唐朝宋時期,由於受道學文化影響,很多道學文化器物都融入生活器皿當中;元明之後就很少出現這種器型了。

圖15—16:宋鈞瓷海棠口花盆與盆托兩件套,此器是宋鈞瓷常見的一種器形,宋人用於種花賞玩,極其高雅。

圖17:趙青雲老師在《鈞窯》一書上介紹了鈞窯釉色中的「蚯蚓走泥紋」:蚯蚓走泥紋是北宋鈞官窯器物上的典型紋路,由於官窯釉料加工細,在施釉後出現龜裂,經過高溫燒制,釉層融化彌合,形成紋路,從發掘的大批北宋鈞官窯瓷片標本上可以明顯看出這些物征。

圖18:宋元時期鈞窯瓷器瓷釉的化學成分分析數據,多年來考古工作者與中科院古陶瓷科學研究工作者,通過對考古發掘的標本與故宮館藏品進行了科學分析比對,得出的數據結果,這對於科學鑒定鈞瓷的年代是一項重要的佐證。

在此,引趙青雲先生在其考古錄《鈞瓷》中的一段話作結:「通過近幾年來最新的考古調查和發現,我們發現鈞瓷的燒制在北宋初年已日臻成熟,其產品相當精良,發展到北宋末年更是達到了精美絕倫的境地,這才逐漸被朝廷壟斷為官窯,並嚴格禁止民間燒造。然而鈞窯瓷器在北宋時期所取得的高超藝術成就,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世人給予極高讚譽的鈞瓷窯變藝術,必然經歷一個發生、發展及至最終走向成熟的漫長的藝術探索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獵不奇新生 的精彩文章:

很多浙江人都不知道,過去龍泉市在世界有多出名,500窯日夜燒
紫砂壺——雍正皇帝的紫砂壺

TAG:不獵不奇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