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經濟學家都是浪得虛名?他們表示自己很委屈

經濟學家都是浪得虛名?他們表示自己很委屈

#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Noah Smith

美國石溪大學副教授、彭博專欄作家

2017年7月,撰稿人兼研究員約翰·雷普利(John Rapley)在英國《衛報》撰寫了一篇題為「經濟學如何成為宗教」的文章。同年早些時候,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和傑里米·沃納(Jeremy Warner)分別在《衛報》和《每日電訊報》發表了篇幅較短但同樣尖銳的評論。2015年,《衛報》刊發了尤里斯·盧因迪克(Joris Luyendijk)執筆的文章,題為「不要讓諾貝爾獎欺騙你。經濟學不是科學。」此外,2013年利亞姆·哈利根(Liam Halligan)在《每日電訊報》上發表了一篇類似的討伐檄文。

我對這種抨擊變得如此標準化(以及如何不準確)感到懊惱,隨即撰文回應。在那篇文章中,我列舉了一些在預測現實世界方面獲得巨大成功的數理經濟學理論,宣稱經濟學已經成為一門更具經驗性基礎的學科,並且證明經濟學家大多不是無管制市場的拉拉隊長。

但來自各方的抨擊仍在不斷湧現。在即將出街的2018年5月號《展望》雜誌(Prospect)中,智庫總監霍華德·里德(Howard Reed)發表了一篇題為「撕碎重來:為新經濟學鼓與呼」的文章。里德幾乎絲毫不差地遵循著我在此前的反駁文章中描述的那種「到目前為止,一直很標準」的抨擊模式。他首先譴責經濟學家未能成功預測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他聲稱,社會科學永遠無法達到堪比物理學這類自然科學的精確度。他列出了一些看似不切實際的常見理論假設。他譴責經濟學促成了自由放任的右翼政策。他最後呼籲世人接受一個全新理念,即一種看起來更像社會學或人類學的「經濟學」。

像往常一樣,這些抨擊帶有一定的真實性。金融危機爆發前,宏觀經濟學肯定忽視了金融部門,並且低估了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可能性。在許多模型中,不切實際的假設確實很常見,特別是在宏觀經濟學領域。幾十年來,撰稿人、政策顧問和智囊機構成功地給經濟學貼上了「自由意志論」標籤,並廣而告之,而學術界對此鮮有回

但到目前為止,這些批評的缺陷已是眾所周知。像上文列舉的許多其他批評者一樣,里德的評論有一個問題:它遺漏了這個故事的相當大一部分。在定量預測方面,拍賣理論、隨機效用模型、匹配理論,貿易引力模型和其他一些數理經濟學理論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功。它們有時候使用那些遭到里德嘲諷的新古典假設,比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行為。經濟學家往往在政治上傾向於左派(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對於以自由市場應萬變的做法,也往往贊成採取干預政策。

里德的許多指責似乎都過時了。例如,他聲稱經濟學家仍然「崇拜」諸如肯尼斯·阿羅(Kenneth Arrow)和傑拉爾德?德布魯(Gerard Debreu)開創的一般均衡理論這類被奉為「廟宇」的古典模型。儘管這種假設每個買賣雙方都太小而不能影響整體市場的模型仍然頗具影響力,但許多理論家現在更願意使用博弈論。與舊的新古典理論不同,博弈論涉及不同人之間的戰略互動。它可能涵蓋工資談判、欺詐,以及許多被新古典均衡學派掩飾或遺漏的其他現象。在博弈論中,充滿理性行為者的自由市場可能容易甚至經常造成一些需要政府干預的低效結果。

……

新聞背景:盤點下任英國央行行長候選人,後脫歐時代誰將駕馭英國經濟?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思·辨》將為讀者每個工作日提供一篇由著名經濟學家和權威專欄作者對熱點事件的獨到觀點和解析,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找到商周知識商店主頁?

點擊這裡,或在本公眾號底部找到>>全視角>>商周知識商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引發市場恐慌,科技股再現投資泡沫
顏即正義?不,現在是顏即高薪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