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真的不是神仙

教師:真的不是神仙

這是

謝sir說100篇文章

GIF

也罷

 也罷

魯向卉 

00:00/05:08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Part

1

這是長眠在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中文翻譯簡潔而富有哲理: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1837年,患了結核病的特魯多醫生來到人煙稀少的撒拉納克湖畔準備等待死亡,因為在那個年代,結核病就是一種不治之症,一旦罹患,只有死路一條。

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鄉村,他沉醉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偶爾也出去爬山打獵,過著悠閑的日子。漸漸地,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發現自己的體力在恢復,不久居然能完成學業並獲得博士學位。1876年,特魯多遷居到了荒野之地撒拉納克湖畔。後來,創建了第一家專門的結核病療養院——「村舍療養院」。特魯多還成了美國首位分離出結核桿菌的人,並創辦了一所「結核病大學」。

1915年,特魯多醫生最終還是死於結核病,但是,他比當時罹患該病的大多數人的生存時間要長得多。

他被埋葬在撒拉納克湖畔。讓他名聲遠揚的,並不是他在學術上的成就,而是他墓碑上刻著的話,他一輩子行醫生涯的概括與總結——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Part

2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本季奇葩大會上《人間世》(2017年豆瓣評分全國最高的紀錄片)導演秦博的分享,儘管這句話是關於醫學、關於醫生,雖然「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但我總感覺這句話冥冥中也適用於教師——醫生在手術台上去救死扶傷,教師在講台上去答疑解惑,一個治的是人身,一個療的是人心。

這句話從另外一個角度揭示了醫學的真諦,時至今日,很多醫務人員仍在踐行著這句名言,表達著醫學對生命的掛牽。作為教師的我,看到這句話,也深有同感。

醫學是面向人而生的,是為了呵護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種種不適而產生的一種專門的學問。就本質言之,醫學是為了人活著而存在的。教育呢?教育是為了教人如何活著。

在醫患關係十分緊張的今天,醫生一度成為高危職業,甚至是弱勢群體,在學校,我們也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教育業也是服務業。很多時候,因為家長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因為學生的叛逆、厭學、衝動,教師們嘔心瀝血的付出,換來的遭遇卻令人唏噓,於是有人說:「教育是一場盛大的暗戀,你費盡心思去愛一群人,最後卻只感動了自己。」

隨手百度,據《法制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2015年內,至少有13起教師被學生襲擊事件曝光。其中,2起涉及到小學生,6起為中學生,另外還有3起的施暴者是學生家長。

當然,只討論極端情況,顯然不合理,在一線工作這麼久,也遇到過很多「奇葩」的家長,也「聽說」過很多「霸道」的家長,他們有的把老師當成保姆,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有的把老師當成心理諮詢師,希望老師能為自己孩子的成長問題支招解惑;有的把老師當成培訓講師,希望老師能火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改善行為習慣;有的把老師當成「孩子的再生父母」——「老師,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

五一之前,有一部由普通老師拍攝的微電影《老師不是神仙》刷屏朋友圈,在許多孩子和家長眼中,老師是「神仙」:他們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能。但其實,老師不是神仙,我們只是普通的勞動者,有很多事情,是老師無能為力的。

Part

3

很多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尤其是寄宿學校),自己卻當甩手掌柜。在他們的觀念里,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才是自己的事。殊不知,在孩子的教育過沖中,學校教育雖然處於持續時間上的主導地位,但家庭教育則是關鍵時間的決定地位,兩者必須相輔相成,彼此配合。

「治癒」是「有時」的,不是無限的,正如醫生不能治癒一切疾病,不能治癒每一個病人,教師也不能讓每一個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改善。當然,老師既然擔得起「師者」這兩個字,就一定會儘力、盡心、盡事。

有一次我寫了一篇關於教育的文章,特意讓班上的家長拿給孩子看,一位家長竟稱我為「智者」,不敢當、不敢當,其實比起「智者」,我倒更願意當孩子們的「治者」,我也希望能專治孩子們的各種「疑難雜症」,只是有的時候,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光有動力,是不夠的。

但「幫助」一定是常常發生的事,在生活上的,體現在對孩子的噓寒問暖與關懷引導,在學習上面,體現在「培優、拔中、輔差」上面,而這,也是教師永恆的使命。

已經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丟掉了「午睡」的習慣了,幾乎每一個中午,都有孩子在我辦公室補課、做題、互幫互助;也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把「8小時工作制」調整成了「18小時工作制」,10點、11點下班是常事,因為要給作業完成得慢的孩子更多的等待和指導,還要給一些「纏著我」補課不放的孩子,學習、向上的機會。

不得不承認,不是所有的孩子,在時間的堆砌下,就能得到質的升華,的確是量的積累不夠,但對於有的孩子而言,無論我們朝時間的增量上,還是時間的存量上努力,都極易付諸東流,因為他們心不在此,志不在此,能力不在此。

有的孩子天生不適合學習語言文化知識,甚至還有讀寫障礙,有的情商很高、有的動手能力很強、有的人際交往水平很高、有的英語學起來很輕鬆、有的藝術天賦很高.....偏偏對語文、數學,打不起精神、提不了分數。

那我們需要跟孩子死磕嗎?

有的時候,我會!

但當家長不配合、不支持、不懂得的時候,一切都會是徒勞。

所以,我總是安慰孩子,你遲早會變得更棒,只是目前學校教育不適合你;

也總是安慰父母,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真的很出色,我們要多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其他亮點;

同時也安慰自己,我們只是師者、並非醫者,使命並非「救死扶傷」,而是「傳道、授業、解惑」。

「道」是我們的育人理念,「業」是我們的專業知識,「惑」是師生教學過程中的思考、對話和成長。

教師真的不是神仙,我們的責任是傾盡一生所學幫助學生和家長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在高分和特長之外,儘可能多一種選擇與希望;

教師真的不是神仙,因為學生的獨特和差異性,沒有教師可以保證,在同樣的課堂上,用同樣的作業、方法和試題,一定可以把所有學生教好;

教師證的不是神仙,作為普通的勞動者,我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親人、兒女、興趣、愛好、性格和小情緒。

教育從來都是一門充滿疑問、暗藏玄機卻又時常令人無奈的學問,而不是一門輕鬆易懂、有章可循的科學。

教師也不只是個技術活兒,更是個藝術活兒。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您也這麼認為,那就熱烈歡迎您加入教師隊伍吧。

謹以此文,

作為「謝sir說」百文紀念,

獻給每一位——

好老師、好家長、好孩子,

下一個100篇,

我來了。

【作者介紹】

一個霸得蠻耐得煩的湖南小伙

一個熱衷文字創作的人民教師

白天逗比地晃悠在三尺講台

夜晚深刻地揮灑著一腔情懷

熱愛文學電影和旅行

喜歡得到知乎和看書

沒有精緻皮囊

追求趣味靈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sir說 的精彩文章:

孩子,除了自己,沒人能拋棄你
成就感,我們聊聊

TAG:謝sir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