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三大疑案的移宮案是怎麼回事,為何說它造成了宦官亂政?
作者:宋佳,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天啟朝的移宮案與萬曆朝的梃擊案、泰昌朝的紅丸案,並稱「晚明三大疑案」。若要探究移宮案,還要追溯到萬曆朝。明神宗朱翊鈞寵愛鄭貴妃,長子朱常洛備受冷落,儲位也遲遲未定。後防止鄭貴妃陰謀篡奪儲位,東林黨人請求儘快建立儲君。經過一系列的波折,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即後來的明光宗。
光宗初即位,鄭貴妃恐光宗念舊怨,故獻媚於光宗所寵李選侍,請立為皇后,遷到乾清宮。經朝臣力爭,光宗僅封李選侍為貴妃。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一日,只當了三十天皇帝的光宗朱常洛病死,這時的李選侍仍欲居乾清宮。大臣劉一燝、周嘉謨及御史楊漣、左光斗等恐李選侍挾太子(即熹宗朱由校)干政 ,在司禮監太監王安的協助下,以李選侍非皇后,不能居乾清宮為由,請李選侍移宮。在熹宗即位的前一日(九月五日),劉以燝、方從哲等又立宮門力請,李選侍不得已,移居噦鸞宮。
御史楊漣
以東林人士為核心的外廷,在王安為首的司禮監的配合下,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但不久形勢急轉直下,魏忠賢一夥竟變劣勢為優勢,將東林人士一網打盡,形成了長達七年的專權亂政。考察天啟朝政局的變遷,「移宮案」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明熹宗朱由校
熹宗朱由校的生母和光宗的正宮去世較早,故光宗朱常洛死後,熹宗朱由校便成了孤兒。雖然熹宗懼怕李選侍,但李選侍畢竟撫養過他,光宗在臨終前曾「命封選侍衛皇貴妃」,其意也是想為小皇帝找一個託付人。所以說在內廷,能夠起到節製作用的只有李選侍一人。在這種情況下,東林黨人對光宗死後的政局缺乏冷靜全面的分析,沒能理解光宗的意圖,迫不及待的清除李選侍,造成後宮無主的局面。
魏忠賢
李選侍移至噦鸞宮後,遲遲不被冊封,這時後宮無主,御史賈繼春上書指責東林黨人,這時的東林黨人意識到情況不對,但熹宗朱由校利用東林黨人對李選侍的敵視態度,公開表態自己對李氏的仇恨,遏制言論,將為李氏說話者一概歸為李黨,可以說這時年僅15歲的小皇帝已經不受外廷的制約了。在這種情況下,魏忠賢一伙人乘虛而入,趁勢弄權,掌控了孤幼無依的頑童皇帝,使得天啟年間的宦官亂政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參考文獻:
1.呂士朋:《明代的黨爭》 《明史研究》1997年00期
2.任昉:《明末的黨爭與三案》 《文史知識》 1994年01期
3.張憲博:《再論「移宮」》 《中國史研究》 2002年03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桐城派」為何說是清代最大散文流派,鼎盛一時為何又走向沒落?
※一千餘年的科舉制該不該廢除,清政府廢除後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TAG:青年歷史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