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對錯

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對錯

當家人的幸福大于堅持「三觀」的時候,對錯已經不重要了。

知乎上有人問: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最高贊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爭對錯。

很多人喜歡把家庭矛盾歸咎於「三觀不合」。可是,哪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

更多的時候,只是不分對錯。

《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話說的好:「親愛的,如果你太好勝,永遠都不會快樂的。」

1

馬東主持節目時曾提及他的母親,他說,76歲的老母親,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關燈,屋裡燈亮著,只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掉。

馬東一開始還告訴母親,一開一關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一直亮著也費不了多少電。

但在發現母親每次說「好」,緊接著又關上之後,馬東再也不和母親計較這樣的小事。

馬東說,節約用電已成為母親的思維定勢,就算你告訴她不用隨時關燈的道理,她也改變不了自己過去積累下來的行為。

想想我們的父母親不也正和馬東母親一樣: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訴他們,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可他們應聲之後,接著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們強調,不要再給孩子買零食,可她們答應之後,轉身會帶孫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沒有像馬東那樣,做到不和父母爭對錯,而是冠以「三觀不合」,嫌棄他們墨守成規,甚至為了自認為「正確」的小事和父母爭的面紅耳赤。

傷害了父母的同時,更是讓彼此有了隔閡。

夏天的時候,同事劉儀和我抱怨過他的父親。

他說,母親去世的早,農村夏天熱,好不容易讓父親來城裡避暑,結果閑不住的父親,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廣場撿礦泉水瓶。

他告訴父親,他的做法會讓別人說兒子不孝順,父親說自己習慣了勞動,也過不來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娛樂活動。

兒子說父親不懂得享福,父親說兒子看不起自己,最後的結果是,老人摔門而出,回了老家。

這樣的小事,誰對誰錯,根本不容爭辯。

子女應該明白,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即使他們的一些行為在你眼裡,是不合時宜的,是有失體面的,但想想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想想他們固有的生活習慣,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首先是「樂其心」,就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2

楊絳在《我們仨》里說過這樣的小事:「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

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

我也儘力傷他。

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

她說我對,他錯。

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夫妻相處總會有分歧,一定要爭個對錯,殊不知,贏得了結果,卻輸了感情,自己也落個不愉快。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對一些小事上綱上線:

你想去學瑜伽班,Ta非說買個墊子回家練。

你要去外面吃飯,Ta非說外面都是地溝油。

你說大海很漂亮,Ta非說大海淹死過很多人......

這樣的事情,誰對誰錯?其實都沒有錯,不過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侶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不歡而散之後,總有人問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的?

有人可能會回答是三觀相合。

好的婚姻三觀固然重要,但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對錯。

劉濤和王珂的愛情故事為很多人稱道,劉濤在一次訪談中說到彼此的相處之道,就是不爭對錯。

「有時候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但爭論的過程會讓大家覺得累,心裡不舒服,我覺得任何的計較都是傷害。」

生活中,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家人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

比三觀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問題不劍拔弩張,不追究誰對誰錯。

網上有一個小故事。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讓著妻子。妻子問:「明明知道我錯了,為什麼還讓著我。」

丈夫說:「因為我怕吵贏了,輸了感情,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里,哪裡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不過是你在爭吵,他在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幽悠說情感 的精彩文章:

速戰速決總好過曖昧不清
我會把你的照片放進我的夢裡

TAG:幽悠說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