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漢人」叫蒙古人種?漢人人數可是10倍於蒙古人
根據2000年的相關數據顯示漢人數量光在中國就約有12億,而蒙古人全球加在一起也就約在1200萬上下,可見從人數上來說,漢人才是最具代表的黃皮膚人。
但讓漢人尷尬的是,在部分歐美人類學研究領域中,漢人被歸納為了蒙古人種,即少數的蒙古人在「人種」這個定義上代表了多數的漢人。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目前能夠考證到的源頭是一名叫Christoph Meiners的德國人類學家,他約在1785年前後提出了將人類分成白皮膚的韃靼-高加索人種和黃皮膚的蒙古人種的觀點。
可能是出於對研究前輩的尊重,當19世紀人種學說盛行之時,後進的人類學家們將這個觀點直接沿用了,並在其基礎上擴展總結出了著名的「五分法」。
即人類被主觀的分成「蒙古人種」、「高加索人種」、「 衣索比亞人種」、「 美洲人種」、「 馬來人種」 。
至於西方人類學家為何要以蒙古人種來代稱黃皮膚人?從情感上來說應該是遵循了「先來後到」的原則。
古時中國和歐洲雖有著名的「絲綢之路」為溝通橋樑,但是這個溝通在實際操作中是非常的間接,幾乎完全是由阿拉伯商人充當中間的「溝通大使」。
因而歐洲人和漢人的具體形象往往都只是停留在雙方相關的文字記載中,簡單的說就是古時的歐洲人根本不知道漢人真正長什麼樣子。
相對的蒙古人則不同,大約是在1219年,崛起於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在大汗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向中亞小霸主花剌子模國發起了攻擊,並成功將其滅國,拉開了蒙古人自東向西的遠征之路。
此後在成吉思汗後人窩闊台、旭烈兀的「努力」下,蒙古人進行了2次大規模的西征,依靠著彪悍的鐵騎,打出了北至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南至中國南海的蒙古大帝國。
其中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以伏爾加河為中心,沿第聶伯河跟西歐諸國對峙了數百年之久,直到15世紀末莫斯科的俄羅斯人崛起才結束。
因而對於歐洲人來說,蒙古人是個可怕的鄰居以及他們全社會人民都能最直觀接觸到的黃皮膚人。
所以當歐洲建立人種劃分體系的時候,出於「經驗主義」的思考將蒙古人作為了黃皮膚人最直接的代表,即黃種人稱「蒙古人種」。
20世紀初左右漢人開始大規模跟歐洲人接觸,在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之下,漢人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歐洲人眼中的「蒙古人種」。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除
參看資料:蒙古人種及現代中國人的起源與演化 劉武 - 《人類學學報》 - 1997
蒙古西征與中西文化交流 馬婷 -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2012


※被政府強拆了房子,他摸出族譜:這地自古歸我家
※除了中國以外,它是唯一一個由華人主導的國家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