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何都是短命鬼?三大原因讓人落淚,最後一個人人都會犯
歷史上的那些九五之尊的皇帝,為何大都是短命鬼?其實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要說最幸福的人是哪一類人的話,相信很多都會毫不猶如的說出「皇親國戚、王孫貴胄」。的確,無論是在夏商周三代的奴隸制社會時期,還是在秦始皇以後的封建社會當中,王孫貴胄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那些人,與生俱來的富貴命。
他們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農田裡勞作,不用「十年寒窗」的小黑屋裡面讀書,甚至不用「馬革裹屍」的上戰場拼殺,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登堂入室,封侯拜相」。
而在這些王孫貴胄之上的皇帝則更是尊貴無比,皇帝又被稱為「天子」,是替上天下凡來治理萬民、執掌軍機的,因此在深宮之內,無論是吃、穿、用度以及花銷等所有的一切都是普通百姓所無法匹敵的。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皇帝身邊都會有很多太醫,隨時為皇帝檢查身體。
可是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80歲以上的皇帝只有5個,分別是清朝的乾隆(89)、梁武帝蕭衍(86)、唐朝的武則天(82)、宋高宗趙構以及元世祖忽必烈(80)。
而70歲以上的皇帝只有11個,即使是60歲以上的皇帝也才只有30個,那麼問題來了,古代那些所謂的九五之尊的皇帝,為何大都是短命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大概有三點原因很關鍵。
第一點:高危職業的特殊性
雖然說皇帝是一個掌握著億兆黎民生殺予奪大權的人物,是一個可以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風流人物,是一個可以坐擁天下、傲視群雄的佼佼者。
可是自從春秋戰國的時候,一種所謂的「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的思想已經在人們的思想中蔓延了。換句話說,就是皇帝必須時時刻刻都要警惕被刺客暗殺,被奸臣篡權,以及被所謂的農名起義推翻自己的統治。正所謂「高處不勝寒」,所以說皇帝是一個舉世公認的高危職業。
第二點:高度繃緊的壓力
古語有言:「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同樣也不例外,他面對的是一個國家、億兆黎民,不能僅僅想的繼位稱帝之後就是為了貪圖享樂,如果那樣就是典型的亡國之君。
一個合格的皇帝是既要做到勤於國事、虛懷納諫,與民休養生息,同時也不能忘記對外開疆拓土,立不世之功,創千秋業績。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說說的那樣「治大國,如烹小鮮!」
除此之外,皇帝還要搞好後宮之間的宮闈傾軋,遇到一個賢妻良母還要好一點,若是遇到勾心鬥角的皇后的話,那就是活脫脫的一個現實版的《甄嬛傳》,孩子是不是自己的都要提心弔膽。
第三點:過度的自我放縱
正是因為皇帝是一個高危而且壓力很大的職業,才導致了這些皇帝放鬆的方式與眾不同,因為他們是天子,是九五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除非這些皇帝本身懂得節制,否則沒有人可以約束他們。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中曾經寫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一代帝王面對著後宮的3000佳麗,總是千古聖君有時也難保不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一個絕代女子就足以讓君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了,更何況是一群「後某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傾國皇妃呢?
或許導致這些養尊處優的皇帝壽命短暫的原因還有很多,不過由以上三點原因就足以看出,即使是作為一個「皇帝」,同樣也是要分為三六九等,有的勤於國事而卒,死的重於泰山;有的則是荒淫無道而亡,死的輕如鴻毛!


※影視劇中的砍頭時,會有刀下留人的情況發生嗎?
※張飛死後劉備說什麼,趙雲感到心痛,網友:諸葛亮可以回卧龍崗了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