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入85億,連漲13年,跨界全能王!中藥化葯生物葯,啥風口都有!可是請恕我直言,這業務布局有點辣眼睛……

年入85億,連漲13年,跨界全能王!中藥化葯生物葯,啥風口都有!可是請恕我直言,這業務布局有點辣眼睛……

— 01 —

麗珠集團

調整產品結構戰略

創新研發,產品線5年一升級

麗珠集團成立於1985年,創始人為徐孝先。1992年完成股改,但,管理層股份少於控股股東。1993年,麗珠上市,為全國醫藥行業首家A、B股同時上市公司。

但是,整個過程中,徐孝先都充當了職業經理人角色。

光當個職業經理人還不行,2002年,徐孝先計劃通過MBO獲取麗珠集團的管理權,但MBO失敗。於是,他連夜找到朱保國,將管理層持有的9%股份全部轉讓。

朱保國,這個人不簡單。

他畢業於河南師大化學系,1988年,擔任飛龍化工廠的廠長,當時的飛龍產值不到80萬,三角債嚴重,現金流捉襟見肘。

結果,在他的帶領下,飛龍經過要債和改革,廠子逐漸有了起色。1991年,飛龍產值突破500萬,短短5年翻了6倍。

可是這之後,朱保國想要繼續買設備、擴產能時,飛龍老闆聽說要花錢,就反對了。於是,朱保國一氣之下,辭職回家。

回家後,機緣巧合,從親戚那裡知曉了一個活血通絡、美容顏的偏方。有著敏銳嗅覺的他,買斷藥方,並研發了風靡全國的女性保健品——「太太口服液」。

此後,這家製造「太太口服液」的企業(後更名為健康元),2001年成功上市,股票代碼600380.SH。

雖然手握現金,公司上市,但他卻一直有個念想,認為保健品做不長久,想要轉型醫藥製造。他到處物色合適的標的,看中了本案,麗珠集團

提出購買麗珠集團部分股權,不過,徐孝先拒絕了。

所以,當麗珠集團MBO失敗,徐孝先找到他轉讓股份時,手握充裕現金流的他,立馬拿下,之後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總共獲得麗珠12.536%的股份。

但是,此時,朱保國的持股比例仍然低於名義大股東,東盛集團(12.72%)。

東盛集團,旗下擁有上市公司平台——廣譽遠,創辦人為郭家學,被譽為醫藥界的「郭廣昌」,他曾操盤東盛集團入股雲南白藥的改制,也是一個厲害角色。

東盛集團VS朱保國,誰才是麗珠的實控人?

兩人暗地裡開始較勁,後來,東盛集團因入股雲南白藥,資金吃緊。而朱保國以10配6的高配股方式,變相稀釋了東盛集團的股份,最終晉陞實控人。股權架構是這樣的,來體會一下。

坐穩大股東位置,朱保國開始對麗珠進行變革。

改革的第一步,2005年,對普葯進行產品升級,提升毛利率,從低端打入中高端市場,並且,從中成藥領域,橫跨到化學葯領域。

此階段,他大力推廣,終於讓麗珠的核心爆品——參芪扶正注射液,愈來愈嶄露頭角,最終升級為單品爆款,支撐了麗珠十幾年的營收、現金流增長。

2010年,參芪扶正注射液的單品營收為3.41億元,比2005年的6900萬元翻了5倍。綜合毛利率也由2005年的44.27%,上升到2010年的52.87%。

同時,進入化學葯研發領域,布局消化道、輔助生殖、心腦血管等領域,生產出了麗珠得樂系列、麗福康(伏立康唑)、麗珠威(鹽酸伐昔洛韋片)抗病毒顆粒等化學藥品。

到了2010年,麗珠又開始了第二輪改革,這次,他又看上了生物製藥領域。

2010年,麗珠成立疫苗公司、單抗生物技術公司,布局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這兩大生物製藥領域。

研發了具有代表性的尿促卵泡素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鼠神經生長因子等產品,布局了輔助生殖、生長激素等領域。並且,實現了每個單品銷售額,超過1億。(不過,這和明星爆款參芪扶正注射液,十多億元的營收,還相差很遠)

到了2015年,麗珠集團又做了一個重大戰略,涉及當下超級熱門的單抗微球的研發布局。

目前,重點研發的單抗產品是「重組人源化抗人腫瘤壞死因子TNF-α單抗」。這個產品如果研發成功,預計能夠對標全球醫藥巨頭艾伯維研發的修美樂。說到修美樂,不得不提這葯太牛逼了,是全球銷售額排名第一位的「全球藥王」。

經過兩輪改革,麗珠形成了以下多元化產品格局——

1)現金流產品:2015年,明星產品參芪扶正注射劑銷售額為15.37億元,單品銷售額破十億;

2)化葯產品:艾普拉唑(4.28億元)、雷貝拉唑(1.61億元)、麗珠得樂系列(1.66億元)等產品單品銷售產品破億;

3)生物製藥產品:尿促卵泡素(4.32億元)、神經領域的鼠神經生長因子(5.17億元),醋酸亮丙瑞林微球(5.49 億元),單品銷售5億左右。

這樣的產品矩陣,一方面,由現金牛產品提供穩定收入來源,另一方面,有時間、有金錢進行新產品研發,尋求新的收入增長點。於是,麗珠集團5年收入複合增長率為24.76%,綜合毛利率為61.97%。

不過,雖然在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但在這些領域的多元化布局,都暫未出現10億元以上的單品爆款,而最有可能實現10億元突破的產品,仍在研發中。

總之,麗珠的核心競爭力,是:跨領域的技術研發。

— 02 —

步步為營

穩住爆款產品

創新新品類

麗珠集團,主營醫藥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涵蓋廣,主要涉及中西藥製劑產品、原料葯和中間體、診斷試劑,涵蓋腫瘤治療、消化道、心腦血管、輔助生殖等多個領域。(在A股醫藥公司中,自研團隊能同時涉及這麼多領域的,的確少見)

其上游,主要各種原料葯、中間體以及醫藥用的化工原材料等材料供應商,上游材料可獲得性強;其下游,為各類醫療機構、連鎖藥店、疾控中心和衛生部門等,近年來,其對下游的應收賬款佔比比例,逐年降低,話語權保持強勢。

2015到2017年,麗珠集團的營業收入為66.21億元、76.52億元、85.31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5.38億元、6.82億元、8.20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分別為9.28億元、12.79億元、13.16億元。銷售毛利率分別為61.10%、64.09%、63.86%。

其中,西藥製劑占營收比重最高,為43.62%,其次為中藥製劑(24.1%)、原料葯和中間體(24.78%)、診斷試劑(7.49%)。重點來看西藥、中藥製劑。

西藥——涵蓋範圍品類眾多,以消化道藥品和促性激素兩大產品為主,分別佔西葯製劑營收的比例為37.04%、26.41%。

消化道類藥品包括:艾普拉唑、麗珠得樂系列、壹麗安等。其中,艾普拉唑主治腸胃潰瘍,2017年營收4.28億元,占消化道產品收入比43.8%,是核心產品之一。

促性激素類藥品包括:尿促卵泡激素、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其中,尿促卵泡激素占該類藥品收入比為40.85%,單品營收5.49億元,為另一大核心產品。

中藥製劑——雖然收入佔比不如西藥製劑,但其中的參芪扶正注射液,是麗珠集團的王牌產品,也是唯一銷售破15億的大單品。

參芪扶正注射液,主要由党參、黃芪組成,主要應用在胃癌、肺癌的放化療後的輔助治療,可以減毒增效,增強免疫力。正是依靠這個產品,麗珠集團才有了抗癌藥龍頭的稱號。

2015年到2017年,參芪扶正注射液營收分別為15.37億元、16.80億元、15.73億元,該單品的營收,比西藥艾普拉唑與尿促卵泡激素之和,還要多6億,是妥妥的現金牛產品。

但是需要注意這單品的風險:2017年的營收為15.73億元,同比下滑了6.37%,是2005年以來的首次下滑,開始遭遇瓶頸。

這與中藥注射液的行業大背景相關。新醫保出台(多種注射液使用範圍受限)與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的頻發,中藥注射液整體呈現下滑趨勢。麗珠集團的參芪扶正注射液適用範圍,由2009年的不受限制,變成2017年的限在胃癌、肺癌的放化療中使用。

可見,如果只單單依靠某一個大單品,遲早會遇到收入增長的瓶頸。因此,唯有持續研發、不斷擴充研發管線,才能保證競爭力。

作為一個中成藥起家的公司,麗珠的發展思路,著實和很多中藥公司不一樣。很少有中藥行業跨領域發展,最常見的是依靠中藥保護制度、或明星爆品維持營收,在研發投入往往很懈怠。比如:東阿阿膠、匯仁腎寶。

此外,還有以明星配方優勢,在日化領域開發產品的,比如雲南白藥、片仔癀。

無論是中藥、化葯、生物製藥領域,儘管都屬於醫藥範疇,但各個細分領域專業壁壘都很高,想從一行跨到另一行,一般企業會選擇併購。但是,麗珠卻堅持自主研發,併購很少,賬面上商譽為1.03億元。

注意,這種內生式增長,雖然成長速度有點慢,但是比高價收購、徒增商譽地雷要穩妥一些。所以,麗珠的股價走勢自2005年至今,近12年來都保持上漲。

綜上來看,麗珠做生意的核心邏輯是:

1)無論哪個領域,全部自主研發;

2)擴充在研產品管線,進行「中藥、化葯、生物葯」跨行業發展

3)持續尋找未來的單品爆款,重點布局腫瘤、輔助生殖兩大賽道

這三個邏輯都對應在財務報表上,是「研發投入」。

— 03 —

麗珠集團

加大研發投入

聚焦單抗與微球新管線

2015年到2017年,麗珠集團研發投入分別為2.90億元、3.76億元、4.75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67%、6.20%、6.75%。逐年遞增。

與同樣製造中藥注射液的公司相比如何,來看數據:

益佰製藥——2015年到2017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05億元、1.89億元、2.20億元,占營收比分別為3.17%、5.13%、5.76%;

石葯集團——2015年到2017年,研發投入分別為3.25億港元、4.03億港元、8.15億港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5%、3.26%、5.27%;

九芝堂——2015年到2017年,研發投入分別為0.27億元、0.78億元、0.93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7%、2.92%、2.42%,呈下降趨勢。

不僅如此,就算與西藥製造業的公司相比,它的研發投入強度也很高,排名第6。比如,恆瑞(10.7%)、復星(7.6%)。

另外,就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會計處理上看,益佰製藥資本化比例最高,資本化比例均在60%以上,這個數據有點誇張了。而麗珠集團3年資本化比例的均值,在2%以下;石葯集團和九芝堂最為謹慎,資本化比例為0。

綜上來看,麗珠集團、石葯集團都是行業領跑者。其中,石葯集團的營收規模130億港元,研發投入強度近三年大幅增長,且研發費用零資本化。

接下來,問題來了——注重研發的麗珠集團,這些錢都花到哪去了?答案是:布局新的產品線。

目前,麗珠布局的在研產品管線主要有單抗、微球平台、診斷試劑、化學製藥等。你看,弄得全是風口賽道。按照在研進度快慢來看:

臨床三期:注射用重組人絨促性素;

臨床二期:重組人源化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抗、消毒安腎膠囊;

臨床一期:重組人源化抗PD-1單抗、重組人鼠嵌合體CD20單抗等;

臨床前:PD-L1單抗、醋酸奧曲肽微球等20多個項目;

其中,單抗和微球平台技術門檻高,值得仔細研究。

先來看單抗。

單抗即單克隆抗體,1986年第一個單抗產品問世至今,全球已有70來個單抗上市。目前單抗發展到第四代技術,全人源化單抗(中文後綴名為「木單抗」)。前三代分別為:鼠源單抗(「莫單抗」)、人鼠嵌合型單抗(「昔單抗「)、人源化單抗(「珠單抗「)。

單抗,是現在最熱門的生物技術概念之一。單抗的研究門檻高,國內參與單抗研發的都是醫藥製造巨頭,如恆瑞、正大天晴、華蘭基因(華蘭生物旗下)等。

不僅研究門檻高,如果能夠成功研發,回報還十分豐厚。舉個例子:修美樂(由美國艾伯維研發),也叫阿達木單抗,連續5年穩坐全球藥王稱號,2016年單品銷售額160億美元。

修美樂,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全人源抗腫瘤壞死因子單克隆抗體。注意,雖然名字裡帶有「腫瘤」,但是該藥品是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

其致殘率高、危害性大,可能會侵犯心臟、血管、肺臟、視覺、神經系統等,引發相關嚴重併發症,甚至可導致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據統計,其兩年致殘率達50%,三年致殘率達70%。[5]

麗珠集團,目前在研單抗產品,主要採用的是第三代人源化單抗技術。其中,在研產品「注射用重組人源化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抗」,已經進入Ⅱ/Ⅲ期臨床,也是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對標藥品便是修美樂。

如果麗珠真的能夠成功研發,這個市場非常可期。另外,目前處於臨床前和臨床一期的PD-1單抗,也很熱門,有機會我們再深入研究。

除了熱門的單抗,還有微球。

微球,是藥物溶解或分散於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體或類球體,可以顯著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且可以通過改變藥物微球的直徑,從而使藥物具有更強的靶向性。

微球製劑技術壁壘較高,國內目前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在研發,如恆瑞綠葉製藥聖兆藥物,以及本案的麗珠集團。放眼全球,目前微球的市場,基本被國際巨頭瓜分,如諾華武田製藥強生艾伯維阿斯利康等。

目前,麗珠有一款微球產品已經在2017年上半年上市,名為亮丙瑞林微球。這是一種促性腺激素釋放的激素類似劑藥物,產品功能主治:子宮內膜異位、前列腺癌及停經前乳癌、中樞性性早熟症。

亮丙瑞林微球上市後,帶來了2.82億收入,據保守估算,該產品對應市值可達11億元。[4]另外,其他在研微球項目,還有曲普瑞林微球(臨床I期),戈舍瑞林微球等微球(臨床前),集中分布在輔殖領域和抗腫瘤領域。

綜上來看,目前在研產品確實是多,而且概念相當好。醫藥領域你想要啥風口概念,基本都有。

可是,你得看看研發進度和市場規模啊——

重組人源化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抗:進度最快,但目前處於臨床二期。預估臨床二期到臨床三期有1-2年時間,臨床三期到申請生產批件有1-2年,那麼,距離它上市,至少約有2-4年時間。預計2020年上市,上市後市場規模可達25億。

重組人絨促性素:目前正在進行3期臨床,預估會在2019年上市,但相比α單抗,該產品市場規模較小,市場規模預估在7億左右。[6]

— 04 —

麗珠集團

改革銷售模式

銷售對收入的拉動大

醫藥行業兩大命脈,一是研發,二是銷售。

2012年前,麗珠集團主要採用代理商銷售模式。2012年後,麗珠取消該制度,採用總經理、大區經理、省區經理、城市經理和醫院經理(負責具體醫院)的營銷體系。

其中,醫院經理直接對接終端,但是注意,醫院經理與其團隊不屬於公司在編人員,沒有基本工資,主要薪資來源於終端銷量的提成。這種無底薪的銷售模式,沒有了薪資的基本保障,極大地起到了減員增效的作用。

2015年到2017年,麗珠集團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5.42億元、30.70億元、32.65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38.39%、40.12%、38.27%。

再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

益佰製藥——2015年到2017年,益佰製藥銷售費用分別為20.45億元、18.37億元、18.35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61.91%、49.82%、48.19%。

石葯集團——2015年到2017年,石葯集團銷售費用分別為22.67億港元、27.88億港元、43.75億港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19.90%、22.54%、28.29%。

九芝堂——2015年到2017年,九芝堂銷售費用分別為0.73億元、6.77億元、16.19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8.37%、25.32%、42.19%。

基於上述數據,我們來做個分析:

1)銷售費用率三年複合增速VS收入三年複合增速

銷售費用對收入拉動效果,比較明顯的是麗珠集團和益佰製藥,麗珠集團在銷售費用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複合增長了14%,而益佰製藥,在銷售費用率負增長的情況下,收入也保持增長。

石葯集團和九芝堂次之。石葯在銷售費用率增長19%的情況下,收入複合增長16%,拉動作用比較弱。

注意,九芝堂,看上面數據是不是挺美?可是你錯了。它的收入複合增長雖然高達110%——不過,其主要原因是收購友博葯業合併報表所致,所以別想入非非,沒那麼美。

2)單位銷售費用貢獻率(銷售收入/銷售費用)

單位銷售費用貢獻率最高的是石葯集團,為3.53。其次是麗珠集團、九芝堂、益佰製藥。不過,石葯集團的銷售費用的單位貢獻率雖然最大,但呈下滑狀態,反觀麗珠集團,穩中有升。

注意,這和之前優塾投研團隊研究長春高新不一樣,並非是銷售增速越快越好。因為,銷售費用增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只有當新品上市,才需要大力推廣,這是好事;如果長期銷售費用保持在高水平,但又沒有新品上市,就必須注意銷售費用的運營效率是否得當,甚至還得關註:有沒有商業賄賂的風險。

綜上來看,港股的石葯集團的銷售費用率占收入比重最低,且單位費用貢獻最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麗珠集團的銷售費用中,有很大一部分為預提的銷售費用。

說到預提費用,我們曾經研究過格力,它的報表上有600多億的預提銷售返利,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把金子藏在鞋墊里」的公司,財不外露。

按照會計準則,計提的預提費用,會進入當期的費用類科目,削減當期利潤。

以2017年為例,麗珠集團的「其他應付款」科目非常大,其中,有7.1億為預提費用,占整個銷售費用21.7%,佔比較大。

— 05 —

中藥領域

還有那些值得關注

本案,按照麗珠的主要爆款產品來分類,隸屬中藥行業。其產業鏈分為三個環節:

上游,中草藥種植業,因有農業屬性,且多為散戶種植,一般很難上市。但因中藥材的質量決定了中藥的品質,通常會被下游的大型中藥製造企業,進行參股或收購;

中游,中藥製造業,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其中,中藥飲片的毛利在20%-30%左右,中成藥的毛利在50%到80%左右。代表公司有:白雲山(南派中藥,如消渴丸、華佗再造丸、板藍根顆粒系列等)、天士力(芪參茶、銀杏葉滴丸等)、康恩貝(珍視明滴眼液等)、華潤三九(999系列,如999感冒靈、999皮炎平)等。

下游,消費終端(醫藥、藥店、商超)。

重點來看中藥製造環節。

2016年,中藥行業總產值超8000億元,其中中成藥約佔75%,中藥飲片約佔20%。[1]

中藥飲片——2016年市場規模1956億元,4年複合增速19%。行業競爭激烈,進入門檻很低,所以參與企業眾多,行業集中度非常低。唯有一個龍頭企業,叫做康美葯業(600518),市佔率不足5%。[2]此外,比較特殊的是,中藥配方顆粒。

中藥配方顆粒,進入門檻高,有牌照限制。目前,全國只有6家企業拿到了全國性生產銷售的牌照,分別是:中國中藥(天江葯業、廣東一方)、紅日葯業(康仁堂)、四川新綠色、華潤三九(金蟾葯業)、培力控股(培力南寧)。

中成藥——2016年行業規模為6700億、行業增速為17.10%,目前主要應用於三大領域心腦血管、腫瘤、呼吸道,分別佔市場份額的比重為37.24%、13.56%、12.78%。

由於中成藥的行業規模更大,且技術門檻較中藥飲片更高,所以,中成藥賽道更值得關注。

中成藥的種類很多,可分為: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等。其中,中藥注射劑,是將藥物經過提取、精製、配製製成注射製劑,技術門檻相比其他製劑更高。

2016年,中藥注射劑的市值總規模為1084億元,其中用於心腦血疾病用藥佔67%,腫瘤疾病用藥佔15%,呼吸系統佔14%。[3]

本案,麗珠集團的明星產品就是注射用,且適用於抗腫瘤賽道。針對中藥注射液賽道,我們可以找到:

腦血管類代表公司有:景峰醫藥 (參芎葡萄糖注射液 )、中恆集團(注射用血栓通(凍干))、九芝堂(疏血通注射液)。

抗腫瘤類代表公司有:麗珠集團(參芪扶正注射液)、益佰製藥(艾迪注射液 )、石葯集團(參麥注射液 )。

呼吸系統類代表公司有:紅日葯業(血必凈注射液 )、上海凱寶(痰熱清注射液)、康緣葯業(熱毒寧注射液)。

根據營收規模等因素,初步篩選出九芝堂、石葯集團做對比。並且,我們再結合幾家知名中成藥企業:白雲山、天士力、康恩貝、華潤三九。一起來做個對比分析:

綜合研發投入、銷售費用、營收規模等財務指標來看:

從研發投入來看——麗珠集團佔比最高為6.7%,其次是益佰製藥(5.8%)、石葯集團(5.3%)、天士力(3.8%)等;

從單位銷售費用貢獻率來看——天士力最高,為6.35,白雲山(4.89)、石葯集團(3.53)、麗珠集團(2.61)緊隨其後;

從營收規模來看——白雲山最大,為209.54億元,其次是天士力(160.94億元)、石葯集團(129.25億元)、華潤三九(111.2億元),麗珠集團(85.31億元);

從市值上來看——最大的是石葯集團,為1267.33億元,其次是白雲山(621.38億元)、天士力(503.83億元)、麗珠集團(381.07億元)等。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石葯集團(18.08%)最高,其次是麗珠集團,接著是九芝堂(16.68%),益佰製藥(9.42%)最後。麗珠集團因2017年處置資產,ROE明顯高於其他企業,其2015、2016年的ROE在15%左右。

從研發費用資本化來看——益佰製藥資本化比例最高,為67.47%,天士力(17.81%),華潤三九(12.51%),麗珠集團(1.83%)次之,其餘企業均為零資本化。

綜合看來,中藥這個產業值得研究跟蹤的標的,其實是香港市場的石葯集團。

石葯集團,1994年在香港上市,主營創新葯、普葯、原料葯三大板塊,產品主要包括恩必普(國內上市的世界上第一個專用於治療腦血栓的新葯)、克艾力(主要用於抗腫瘤)等,主要用於心腦血管、抗生素、維生素、抗腫瘤用藥等領域。

綜上,本文的研究邏輯如下:

1)在整個中藥產業鏈上,最值得研究的賽道是中成藥,而在中成藥中天花板最高的是消化道和抗腫瘤這兩個領域。

2)中藥製藥領域門檻低,毛利低,要想獲取更高的利潤,只有提高產品附加值。(所以以雲南白藥、片仔癀為首,開始搞日化、美妝)

3)對於麗珠來說,其邏輯,其實是依靠爆款產品(參芪扶正注射液)獲取穩定現金流,為新品研發提供資金保障。而其在研的領域,都是資本市場上想像空間比較足的賽道。

4)按照慣例,對本案做個風險提示。一是,核心現金牛產品遇到瓶頸,使用範圍受限,銷售承壓,業績和毛利已開始出現下滑,而新的重磅產品還青黃不接,這是個重要風險點;二是,未來業績主要看在研管線。公司目前研發布局超前,進入3期臨床試驗的產品有2個,所以,未來情況要靠想像。

5)這兩個品種,分別是:注射用重組人絨促性素,重組人源化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抗,是分別治療女性排卵障礙和類風濕關節炎。預計上市後,市場規模分別可以達到25億、7億,合計規模32億。

6)所以,研究到這裡,你會突然發現背後的邏輯:基本面其實並不算特別亮眼,但在核心爆款之外,其他領域給韭菜們的想像空間很足。研發管線觸及多個熱門概念,並且之前的跨界研發,不像其他一些垃圾公司一樣是純講故事實現不了,它還真研發出了不少新品,儘管這些產品都很難說是頂尖的頭部爆款,但問題是人家還真能搞出來,而且布局廣,韭菜們想要的啥熱門概念都有。無論製藥領域的哪波利好的風起來,都少不了它;哪波利空的雷砸來,也很難砸得動它。因為啥,賽道廣唄。所以,與其說是背後的爆品銷售在支撐上漲,倒不如說是豐富的賽道想像空間在支撐著它。

7)所以,醫藥投資,全靠想像力。尤其最近一段時間大盤不穩,這個領域無論什麼阿貓阿狗都開始飛。

8)從估值角度,麗珠集團動態PE28倍,中藥領域行業平均PE27.8倍,化學製藥領域行業平均PE為32倍,中藥領域代表公司雲南白藥35倍、片仔癀44倍、天士力33倍、康恩貝18倍;化學葯領域代表公司恆瑞製藥63倍、信立泰25倍、華海葯業58倍。

本案估值高低,相信看完數據你會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只負責基本面研究,不負責你的交易體系。後續的思考,需要你自己獨立完成。

— 06 —

除了這個案例,你還需要學習

中國資本市場進程中

典型的財務魔術

案例已經看完,但我們的研究還在繼續。

作為IPO領域獨立投研機構,優塾投研團隊認為,公司研究能力、財務分析能力、行業研判能力,是每位金融人都需要終生研究的技藝。無論你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只有掌握這幾大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安身立命。

我們站在投資機構角度,像醫生一樣,解剖IPO、併購的每項細節,將要點系統梳理,形成系統的研究框架。

我們是一群研究控,專註於深度的公司研究。

這三套攻略,濃縮了我們的研究精華,是優塾私密社群群友人手一套的指南。

每日精進,必有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併購優塾 的精彩文章:

格力VS美的:以董小姐的性格,就在今年,很可能會有大事發生!格力不分紅事件,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性……

TAG:併購優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