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個地方:恐怖襲擊、政變叛亂也無法阻止你

有個地方:恐怖襲擊、政變叛亂也無法阻止你

海外華人第一平台

數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關注

起飛

GIF

每每提起地跨歐亞大陸的土耳其,總能引起不少人的好奇。近十多年來,這裡已經成為國內媒體宣傳的最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甚至被冠以此生一定要走一回的地方

雖然近些年來不時有恐怖襲擊、政變叛亂的新聞發生,但依舊無法阻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人們。歷史的、人文的、自然的或是探險的,每一個主題都能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老茶客曾先後兩次訪問這個地區大國,來去匆匆,浮光掠影,因為時間的原因,未能到訪卡帕多奇亞、安塔利亞、伊茲密爾等眾多的地方。

但在伊斯坦布爾短暫居留期間的一些精彩瞬間依舊難以忘懷,當決定記錄下當時的所見所聞和切身的感受,一些塵封的故事隨之開始縈繞心頭。

2005年前往阿爾及利亞出差,一周後的8月23日,搭乘土耳其航空公司的TK1154航班離開阿爾及爾啟程回國,中轉期間,專門入境伊斯坦布爾,遂有了第一次土耳其之旅。

GIF

降落

獨特的地理位置

土耳其地理位置獨特,北部與黑海相連,南端則面向地中海,從戰略意義上來分析,可以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家必爭之地來形容。

當年中國從烏克蘭收購的那艘用於海上娛樂的退役航母,因種種原因,也不得不在此地徘徊了好久。

如同其橫跨歐亞兩洲的獨特地理位置一樣,近現代以來,土耳其對自身的定位也頗為矛盾和糾結。

在傳統的行政區划上,它是亞洲大家庭中的一員。事實上,大部分領土也確實位於亞洲版圖內,而從政治意義上來說,它在很大程度上算得上是一個西方國家。

自上個世紀建國起就一直面向西方,極力奉行脫亞入歐的政策,不僅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的成員國,多年來也一直鍥而不捨地申請加入歐盟。

即使土耳其足球,也是名正言順的歐足聯而非亞洲聯的成員,可謂典型的身在亞洲心在歐。

不過到目前為止,土耳其入歐的夢想依舊遙不可及,相反在鐵腕強人埃爾多安的「不懈努力」下,曾經一度一步之遙的入歐夢想漸行漸遠甚至有可能功虧一簣。

其實,歷史上的奧斯曼帝國更是地跨歐、亞、非三大洲,聲名威震天下的龐大帝國,波濤洶湧的地中海幾乎成了其內湖。

待時過境遷,硝煙散盡,土耳其從終點重新回到了起點,無奈地做回那個最初的自己,但曾經策馬揚鞭縱橫千里的風光無限,讓今日的土耳其再也無法心平氣和輕易拋開昔日的榮光,想法設法保持地區大國的頭銜是起碼的底線,駱駝已然廋死,也依舊不忘狐假北約的虎威。

2015年末擊落了俄羅斯的蘇-24戰鬥機,也算斗膽挑釁了一下腰寬背闊的北極熊。曾經滄海難為水,昔日的龍頭老大到如今家道日漸中落,土耳其這種複雜的心態下,很難心甘情願地將自己歸類到某個狹小的圈子裡。

即使在北約內部,土耳其也不是始終步調一致,大多時候都打著自己的小九九,常常左右逢源,近些年甚至與北約的宿敵俄羅斯眉來眼去,暗送秋波。

世俗化政體

土耳其是個伊斯蘭教國家,從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建國以來,就奠定了政教分離的世俗制政體。

公民在享受宗教自由的同時,不得利用宗教來達到政治目的,軍隊在世俗化的進程中一直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每每出現伊斯蘭政教合一的苗頭時,都會旗幟鮮明地強力糾偏。

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具有濃厚宗教色彩,主張按照伊斯蘭教義治國的土耳其繁榮黨,公開反對世俗化,挑起了不少宗教情緒和伊斯蘭復興勢力,甚至還一度上台執政,最終就是被雷厲風行的軍方趕下了台。

土耳其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1960、1971、1980、1997,幾乎每隔十來年就會來一次政變。

可軍隊干政畢竟不是現代文明社會裡值得稱頌的行為,雖然在政治上還有某些積極的意義,但在經濟上卻總不由自主地造成混亂甚至陷入崩潰,正是在這樣人心思穩的背景下,厄爾多安才得以粉墨登場。

世俗化的政體隔三岔五地受到挑戰,這也成了土耳其遲遲未能取得歐盟國家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隨著政治強人厄爾多安的持續執政,長期堅守的世俗化根基開始動搖,文化上主張恢復傳統,推崇奧斯曼蘇丹的文治武功,與凱末爾的西化革新路線背道而馳。

2016年7月16日凌晨,趁厄爾多安在南方海濱度假,部分軍人發動了政變,但僅僅幾個小時後便遭到鎮壓,毫髮未傷的政治強人重新回到伊斯坦布爾。

成王敗寇的邏輯無處不在,接下來,這些莽撞行事的軍人為這個政治強人一直以來有些投鼠忌器,而如今卻進行名正言順的大清洗提供了上好的理由。

如今,向西看加入歐盟的夢想已變得遙不可及,厄爾多安轉而嘗試成為穆斯林世界的領導者,重新做起了雄霸中東、西亞的大國夢。

伊斯坦布爾

位於歐亞交界部分的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歷史上作為數朝古都,不自覺地流露出君臨天下的王者氣勢,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首都,搶了安卡拉不少的風頭。

安卡拉位於亞洲部分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內陸腹地,儘管行事風格稍嫌低調和內斂,但卻是正兒八經的法定首都。

在老茶客看來,凱末爾當時之所以選擇安卡拉,可能更多地考慮到安城地處領土中心位置,中央政府的統治可以有效地覆蓋全國,另外也可能想藉此割裂與前朝奧斯曼帝國的歷史淵源,寓意著土耳其共和國是一個新生的政權,當然這只是主觀的臆斷,具體的原因並沒有作詳細的考證。

伊斯坦布爾在很長歷史時期內都被稱君士坦丁堡,這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當然得歸因於羅馬帝國的那位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是他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並使這裡成了帝國的陪都。

羅馬帝國東西分裂後,君士坦丁堡搖身一變成了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延續達1000年,君士坦丁也被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的創立者,也正是他與李錫尼一起簽署了米蘭敕令,給予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如今一段古老的城牆依然矗立在伊斯坦布爾的老城,記錄著那早已遠去的歲月,據說老城牆是當時世界上最為複雜也最為精密的要塞之一,可以同時用來防禦來自陸路以及海路的攻擊。

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漫長歲月里,基督教也發生分裂。1054年,自認正統的東正教與羅馬天主教從此分道揚鑣。

俗話說,打斷骨頭連著筋,時間也無法真正磨滅彼此的兄弟情誼。

962年之後的公元2016年2月12日,梵蒂岡天主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主教基里爾一世,兩大基督教領袖在古巴進行了歷史性的首度會晤,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千年相會據說是為了商討擱置內部爭議,共同對付外部強敵---日趨猖獗的伊斯蘭國這是後話。

從歷史、宗教等諸多方面來看,土耳其確實與歐洲的血緣關係似乎更加貼近一些。

歲月流逝,河山變遷,你方唱罷我登台,終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橫空出世,1453年,年輕的默罕默德二世在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後,君士坦丁堡成了新帝國的中心,從此這個首都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伊斯坦布爾,一直延續至今,伊斯蘭教也隨之代替了基督教。

奧斯曼帝國在穩固了地區霸主地位後,進入到了漫長的征服擴張期,極盛時期勢力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它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璀璨文明和伊斯蘭教的獨特文化,加上這裡處於東西方地理交通和經濟的樞紐,東西方不同文明得以交相融合。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這座城市可以稱得上全世界最為文明發達的都市,一直到1923年,土耳其才將首都從伊斯坦布爾遷至安卡拉。

拿破崙曾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爾,不知他是否真的作過如此的評價,不管別人信不信,老茶客也由衷地認同這種說法。

除了拿破崙大帝,似乎法蘭西的文人騷客們都格外地青睞這座城市,Gustave Flaubert(居絲塔芙·福樓拜)、Theophile Gautier(泰奧菲爾·戈蒂埃)以及浪漫主義詩人內瓦爾等都對伊斯坦布爾有過不同的評價。

伊斯坦布爾古城建於七座山丘之上,如同七子之歌,腳下的這片土地記錄下多少的征服與佔領、抵禦與反抗的故事,經過老城區,隨處可以見到飽含歲月痕迹的斷壁殘垣,腦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冷兵器時代攻城掠地的野蠻和血腥,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間的衝突,往往最終付之於戰爭這種終極的方式,千帆過盡,塵埃落定,一切重歸於平靜。

伊斯坦布爾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城市之一,在新千年的夕陽下依然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縱使土耳其已然是一個非常世俗化的國家,宗教在這個城市的力量依舊是如此的強大,放眼所見,隨處都可以看到伊斯蘭清真寺的穹頂建築和高聳的宣禮塔,凌晨或是傍晚的誦經聲似乎永遠在天空中飄蕩。

聖索菲亞大教堂

嚴格地說,老茶客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由於學習、工作的原因,二十多年來,參觀過世界各地不少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大教堂,遠遠超過曾經到訪過的佛教廟宇,也閱讀過不同版本的聖經故事,對舊約、新約的了解也比佛經的知識要更深入。

伊斯坦布爾這個歐亞地理上的交匯點,歷史上東西文化在這裡發生過激烈的碰撞,留下了無數的珍貴古迹和遺址。

伊斯坦布爾的古城區叫做蘇丹艾哈曼德區,這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絕大部分的著名景點都集中在這一片區,聖索菲亞大教堂便成了老茶客的首訪之地。

這座公元330年由君士坦丁大帝開建,查士丁尼大帝於公元六世紀續建完成的石砌建築,氣勢非凡。直到17世紀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完成之前,這座雄偉的建築在很長時間內都佔據了世界最大教堂的榜首位置,一座聖索菲亞大教堂,也是土耳其漫長歷史的忠實見證。

剛剛在室外,老茶客還感受到炎熱高溫,一旦進入教堂內,頓時感到高不可攀的穹頂下、恢弘大氣的大理石柱廊間透出陣陣清涼。公元1453年,隨著奧斯曼帝國成為這座城市的主人,默罕默德二世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之改成了索菲亞清真寺,要是一心藉此向天下百姓昭告其文治武功的查士丁尼大帝身後有知,不曉得要作何感想?

聖索菲亞的主體仍是教堂的結構,但是四周卻矗立起高聳的清真寺尖塔,高大的穹頂和氣勢恢宏的大理石柱子給人強烈的震撼,內壁用彩色的大理石和色彩斑斕的馬賽克裝飾,從門窗透進的自然清新空氣和光線給略顯幽暗的教堂營造了一種迷幻的氣氛。

抬頭仰望,既有傳統的基督教畫像,也有用阿拉伯文書寫的伊斯蘭教經文,兩者神奇地融為一體。讓老茶客近距離體會到上帝耶穌和真主安拉都曾在這裡受到過不同時代民眾的頂禮膜拜,記錄了腳下這片土地飽經風桑的歷史,東西方文明遭遇過如此近距離的激烈碰撞。

1934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和諧共處,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這裡改造成為一所開放的博物館,從此失去了純粹的宗教意義。

記得2012年老茶客去到東北的哈爾濱旅遊,期間也參觀過一座赫赫有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無獨有偶,也同樣被改建成一所博物館。

蘇丹艾哈曼德清真寺

與聖索菲亞大教堂咫尺之遙的便是蘇丹艾哈曼德清真寺,被視為土耳其的國家清真寺,外面自然的光線透過200多個小窗照到寺內四周藍白兩色的伊茲尼克瓷磚上,略微幽暗的環境下反射形成柔和、靜謐卻略顯神秘的藍色,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藍色清真寺

過道的兩旁設有連排的水龍頭,供朝覲者凈身之用,人們脫鞋進入殿堂,穆斯林們從正門進入,非穆斯林觀光客則從側門進入,女人們還得用紗巾蒙住頭部,更換成合適的服飾才能計入,諾大的大廳內鋪著紅黃色的艷麗地毯,因為遊客參觀是在禮拜的間隙,所以裡面顯得比較空曠,但大家彼此交談時都盡量不發出喧嘩聲,以免破壞了這一份平靜和莊重。

身臨其境的老茶客倒是沒有宗教層面的感受,更多地是從欣賞和了解異域風情的角度出發,室內遊客不多,在鋪滿地毯的大廳內好奇地來回走動,隨處觀看。

藍色清真寺外四周六根高聳入雲的尖塔與眾不同,筆直屹立的塔尖有種直衝雲霄的氣勢,這裡還有一個特別的插曲,據說除了伊斯蘭教的聖城麥加,任何地方都不能使用六根尖塔,但由於當時建築師的誤解,遂有了逾矩之作,無心插柳之舉,讓這座藍色清真寺更顯獨特。

老皇宮

位於伊斯坦布爾歐洲部分的金角灣邊,可以俯瞰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馬爾馬拉海的托普卡普宮,又稱老皇宮,之所以叫做老皇宮,是因為1465年—1853年之間,這裡一直是默罕默德二世以來歷代奧斯曼蘇丹的居住和辦公場所,而在1853年之後,則開始啟用新的皇宮--多爾瑪巴赫切宮。

托普卡普宮的時代正處於奧斯曼帝國的鼎盛時期,四周有五公里的圍牆環繞,據導遊介紹說,自外向內依次有帝王之門、崇敬門、吉兆門之類等一共七座城門,其中有一座城門面對索菲亞大教堂方向,皇宮內有一個一個的庭院,越往裡走,越加私密,在某處庭院內的臨海點,還可極目遠眺風光旖旎的海景和飛架的橋樑。

整個皇宮氣勢十分雄偉,局部來看又十分細膩,裡面圖案紛繁複雜讓人眼花繚亂,大體分為內宮、帝國大殿、覲見大殿、圖書館、陳列室等不同的區域,如今已經成為一座博物館,保留了眾多的歷史建築遺迹,收藏了無數的文物國寶。

其中囊括了來自中國不同朝代的絲綢、青花瓷器,不僅數量龐大,質量上乘,無疑是少有的珍品,可見當年奧斯曼帝國的強盛和富庶。

托普卡普宮本身也成了建築藝術的寶庫,因為時間不多,採取走馬看花式的遊覽,無法完整地了解整個老皇宮的全貌,便有了一種盲人摸象的感覺。

雖是管中窺豹,但土耳其曾經的繁華與輝煌卻是可見一斑,不語的歷史見證了這個國家的起落,城中古迹向路人細細述說著那些被遺忘的故事。

(未完待續……)

# 駐外路漫漫,你在我身旁 #

瞎扯 | 主播| 熱點 |故事| 招聘 | 語言 | 警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駐外之家【駐外翻譯】功能現已全面開啟,趕緊進入主頁體驗吧

駐外之家群主-小L

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的華人微信社群歡迎加入。

如需進群 請掃碼添加群主邀請

歡迎駐外小夥伴添加駐外小幫手小L申請入群,和大家一起愉快玩耍!群規嚴格,亂入者踢~

值得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駐外之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客套話在國外?歪果仁表示差點就信了
女孩,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TAG:駐外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