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為「減負」的毒雞湯

名為「減負」的毒雞湯

人生在世,所謂的負擔,到底是什麼?是小學課本太難了嗎?是作業太多,玩樂太少嗎?是考試成績不好,被父母家長責罵嗎?想要避免這樣的負擔,確實很容易。只要蹺課逃學,只要不做作業,只要不在乎成績,這些負擔你都可以無視。

然而真正的難題是:然後呢?然後又要怎麼辦?當孩子長大成人,面對漫天飛漲的高額房價,他該如何減負?當你的孩子長大成人,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他該如何減負?當你的孩子回首往事,他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他又該如何減負?

只要這些負擔存在一天,所謂的「減負」,無一不是在自欺欺人。你們只是把承受負擔的日期,稍稍往後拖延了一下而已。等孩子18歲了才發現,過去那些「減掉的負擔」,突然在長大成人的那一天,全都積累到一起來兌現。就像你整個學期都不做作業,你以為「減負」了,卻在最後一天里逼你一次性補全,這豈不是更加可怕的事情?

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茁壯成長,能夠信賴父母,能夠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度過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不用被繁重的課業所煩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在歡聲笑語中成長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優秀青年。然後,在他踏上社會的那一天,突然就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正如歷史上某一位著名的皇帝,他也希望天下百姓能夠吃飽穿暖,聽說有人吃不上糧食,他還會關切的問一句:「何不食肉糜?」

這些希望,說出來很容易,難的是,如何把童話故事變成現實?是的,中國人已經被「考試」這種制度,壓抑了數千年。為了「應試」而催生的教育,確實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應試教育所能夠提供的,其實是給你一個在社會上「保底」的機會。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人連高中文憑都沒有,很可能連基本的生存也成為問題。那些名人權貴(全職在家的演員,自己開幼兒園的土豪……),他們鄙視主流,因為他們不需要「保底」,不需要通過順應主流的方式來「保底」。但是普通人捫心自問一下,諸位有這個條件嗎?

同樣的道理,若拿歐美國家來舉例,更加是一種無稽之談。發達國家不需要「保底」,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社會資源足夠充足,足夠養活這些底層人群。即便失業、流浪、不產生任何社會價值,也可以依靠社會保障,得過且過的活下去。甚至於,還誕生出諸多專吃福利的社會蛀蟲。

過去網民都沒見過世面,公知們胡吹幾句歐美的生活,孩子們如何如何輕鬆、如何如何幸福,很多人還當真了。可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走出國門,如今大家都懂了,燈塔國才不是什麼天堂。美國的公立教育非常之水,有抱負的孩子都不得不通過各種課外資源來充實自己。昂貴的重點高校和普通的公立高校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普通人上不起重點私立,只能在無憂無慮的「減負」學校中成長為一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成為精英階層的打工仔。

最後精英階層再來一句:「最可怕的是比你有錢的人比你努力。」 ——所謂階級固化,就是這麼一個玩法。

其實,還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例子,我們臨近的日本,便是一個很好的前車之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社會對於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也產生過質疑,日本政府於1976年開始實施「寬鬆教育」。但是日本的「減負」帶來了什麼呢?考試不重要,成績不重要,一個孩子的品質不能用分數來衡量……既然成績這樣的硬指標都不重要了,那麼在教育過程中的注水與偷懶,又怎麼能夠輕易辨別出來呢?

結果便是,公立教育的水準大幅滑坡,有追求有抱負的學生,只有去私立學校汲取額外的知識。公立減負,私立卻沒有。各種私立高中迅速崛起,以優渥的成績為依仗,收取高昂的學費昂貴。根據日本文部省官方調查顯示,日本中學生上課外補習學校的比例從1976年的38.0%上升到1985年的44.5%乃至1993年的59.5%。小學生上課外補習學校的比例也從12.0%到16.5%再到23.6%,節節攀升。(此處數據引用自:日本揮手訣別「寬鬆教育」,原作者:田於筱/光明日報)。

2016年5月10日,時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宣布,日本將實行「去寬鬆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宣告了日本「減負」教育的徹底終結。

日本減負的結果,帶來的是教育資源的極度不均。——咦,這一集好像看著非常眼熟,確定不是發生在天朝嗎?公立減負,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甚至於,只是一種明目張胆的壓力轉移。公立學校減少了資金投入,降低了教學質量,而家長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金錢與時間,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私立補習班去。長此以往,由貧富差距造就的教育資源的差距,只會更加擴張成不可逾越的鴻溝。

寒門子弟們,本已輸在起跑線上,現在如果連跑道都給你撤了,還美其名曰:「讓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樣的減負,你們真的願意嗎?

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孩子缺乏辨別能力,更是需要成年人來幫忙甄別,鼓勵好的天性,摒除壞的天性。「我的孩子可以不優秀。」真是好一碗抱團取暖的毒雞湯。我請問一句,你又怎麼知道,你的孩子不想變得優秀?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人生可以選擇優秀,也可以選擇平凡。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不是玩泥巴的小孩可以為自己未來70年的餘生,隨隨便便決定的事情。

當孩子們長大成年的時候,當他們明白了現實世界的一切,才能真正做出為自己負責的選擇。等到了那個時候,讓他們擁有選擇的權利,那便是父母的職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丙等星 的精彩文章:

TAG:丙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