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評:馬哈蒂爾不太可能做中馬關係顛覆者

社評:馬哈蒂爾不太可能做中馬關係顛覆者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領導的反對黨聯盟星期三贏得大選,92歲的馬哈蒂爾將重返總理職位。自1957年獨立以來,以巫統為核心的政黨聯盟一直連續執政,這一次是該國反對黨首次取得勝利。

馬哈蒂爾這兩年曾經批評中資「搶了本地人飯碗」,宣稱馬來西亞「沒有從中國投資中賺得任何好處」。他還表示一旦當選,將重啟南海島礁權利的談判。他的那些表態讓一些人擔心,其當選會使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面臨危險,中馬在南海問題上也可能發生摩擦。

不過中馬關係不太可能出現與馬哈蒂爾做反對派時的言行相對應的大幅度變化。

首先,馬哈蒂爾1981年至2003年任馬來西亞總理,之後離開權力15年,這期間中國的實力大增,馬來西亞同中國保持緊密經濟聯繫變得更為重要。馬哈蒂爾上台後,保持國家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必為任務之首,他完全沒有理由搞壞中馬關係。

二是雖然馬也是南海聲索一方,但隨著南海局勢總體趨緩,馬是南海形勢穩定的受益者。吉隆坡沒有理由在南海問題上扛旗挑頭,那顯然不符合馬的國家利益。

三是馬哈蒂爾之前在位期間,對華總體是友好的。他作為反對黨領袖批評中國,至少有相當一部分動因是來自馬國內政治邏輯,如果不全是由此導致的話。馬哈蒂爾這次出任總理後,奉行友好、穩健對華政策將是大概率的事情。

四是以往的經驗顯示,個別國家經選舉發生政黨輪替後,即使中國投資遇到臨時麻煩,那些麻煩也會逐漸淡化。相關國家與中國正當、互利的合作項目稍經周折後往往會得到延續。

華人在馬來西亞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在東南亞國家中不是個例。「一帶一路」推動了中國投資在馬的增加,這同樣不是東南亞的個例。總體來看,馬來西亞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對華人和對中國投資的態度都相對溫和,馬是東南亞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並不存在在對華問題上激進改變路線的社會基礎。

更多照顧馬來族的利益、抑制華人,這是馬來西亞微妙的老問題。但是準確說,馬的這個問題是其國內政策的長期磨合點,而不是用來指向中國的。在中國早已是馬主要經濟合作夥伴的時候,這個問題更沒有沖著中國出現大爆發的理由。

馬哈蒂爾曾長期執政,這次重返國家權力頂峰,他的豐富經驗很可能會對馬破天荒地實現政黨輪替所造成的衝擊形成某種緩衝。反對派首次上台,往往會燒三把火,馬哈蒂爾即使也可能有類似表現,但以他的年齡和經歷,他也不大會扮演一位顛覆性的「革命者」。

東盟與中國保持良好合作已是大趨勢,有的國家與中國有各種分歧,但管控好這些分歧已經成為那些國家與中國的共識,這方面成功的經驗也在地區內產生了正面影響。看不出馬來西亞對華關係有因為具體原因而「脫軌」的跡象,我們對馬哈蒂爾重新成為總理後的中馬關係有理由保持樂觀的預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全斗煥特赦21年後再被起訴 涉嫌損害光州事件犧牲者及遺屬名譽
繼續反擊美國!中國駐英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大使齊發聲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