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歷史|改變中國歷史的四場沙塵暴
原標題:另眼看歷史|改變中國歷史的四場沙塵暴
歷史是什麼?
傳說又是什麼?
是紫陌紅塵中的十丈軟香?
是烽煙邊塞外的一曲胡笳?
是御座丹墀下的爾虞我詐?
他,究竟是一個不苟言笑的白鬍子老爺爺?
她,還是一個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歷史與傳說;真實與故事
它們的邊界又在哪裡?
三生「另眼看」系列專題,用另類的眼光、冷峻的視角,與您一同扒歷史、說故事。
歷史,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
抑或是必然中有偶然?
今天,當我們哼唱起朝代歌「盤古開天地;中華立根基;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百家起……」似乎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
其實,這期間只要有一個小小的偏差,我們所看到的歷史,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
「天有不測風雲」。今天,小編就要和您聊聊難測的天氣——沙塵暴,對於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01
涿鹿之戰
我們都差點成了「蚩尤子孫」
今天的中國人被稱之為「炎黃子孫」,來源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黃帝、炎帝。
但在黃帝一統中原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人敢和他「叫板」的。其中,最彪悍的就是被稱為「九黎之首」的蚩尤。
九黎可能是今天苗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國的東南方。黃帝掌握了話語權之後,把蚩尤形容得像個吃人的魔鬼,說他:
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勇猛無比。
據說,就是這個樣子的……
銅頭鐵臂當然是一種想像,但從側面反映出,蚩尤部落當時很可能已經掌握了冶鐵技術,學會用鐵做兵器了。這在冷兵器時代,簡直比今天掌握了核武器還厲害。
所以,在黃帝和蚩尤的大戰中,操著木棍、石頭打架的黃帝輸得相當徹底。《山海經》《逸周書》上的記載是「九戰九敗」,毫無還手之力,幾乎團滅。
如果是這樣的話,炎黃子孫也就無從談起了,今天的我們或許會自豪地稱自己為「蚩尤子孫」。
涿鹿之戰
涿鹿就在今天的張家口一帶
不過生死存亡之際,黃帝部落開始作弊開外掛,請來了「九天玄女」,在涿鹿之戰中,揚起了漫天的風沙,結果兩支軍隊都在漫天的風沙中不辨東南西北,但是因為黃帝部落擁有「先進武器」指南車,終於衝出了重圍,而蚩尤的軍隊就比較慘了,在漫天黃沙中被黃帝的士兵殺得丟盔卸甲,蚩尤本人也被黃帝斬殺,部落就此滅亡。
黃帝確立了在中原的絕對權威,也就有了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的發端。
02
彭城之戰
如果沒有大漢朝,還會有「漢族」嗎?
彭城之戰
楚漢相爭的故事,一直為歷史愛好者津津樂道。整個過程持續了差不多4年。
期間,基本情況就是——
西楚霸王項羽追著劉邦一路窮追猛打,劉邦軍隊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猶如一隻打不死的小強。
最後在垓下常敗將軍劉邦一仗翻盤,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劉邦則建立了漢朝,也有了中國今天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的由來。
整個過程充滿了戲劇性。
而在劉邦打得多如牛毛的敗仗中,彭城之戰算是敗得最徹底、最迅雷不及掩耳的一場仗。
戰爭發生在公元前205年,也就是楚漢戰爭開會的第二年。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這場戰役中,項羽創造了一項古今軍事史上的奇蹟:他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慘敗的劉邦率軍逃入睢水。士兵為了逃命,會游泳的不會游泳的全往河裡奔,結果「溺死者不計其數」,因為死屍太多,把睢水都堵住了。
然而,就在劉邦快要被項羽全殲的時候,突然從西北方向刮來了一陣大風,飛沙走石,樹木連根拔起,一時間天昏地暗。劉邦趁此機會,僅帶10餘名騎兵突圍而逃。
如果沒有這場沙塵暴,楚漢戰爭大概只要打兩年就可以宣告結束了。自然,也不會有後來劉邦建立漢朝,漢族也就無從談起了。
03
怛羅斯之戰
造紙的核心技術就這麼流失了
中華民族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歷史上,中國的對外戰爭非常罕見。怛羅斯之戰應該算是比較著名的一次。
怛羅斯之戰
怛羅斯之戰發生在唐朝天寶年間,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
這場戰爭是唐王朝與大食(今天阿拉伯)之間的戰爭。
公元750年,唐朝統治者以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和好。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攻佔並血洗石國城池,俘虜石國國王。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國)求救。高仙芝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
在怛羅斯,雙方的軍隊僵持了5天。最後一天,戰場上突然揚起了沙塵,很不幸的是,唐朝軍隊迎風列陣,而大食軍隊背風而列……
結果可想而知。高仙芝率領的兩萬安西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只逃出了不到一千人。
其實,怛羅斯之戰對於唐朝和大食兩國的政治影響並不大。兩國的邊界並沒有因為這一場戰役而有所改變。
之所以說這場被沙塵暴改變的戰爭影響了歷史,是因為在高仙芝率領的軍隊中,有不少是僱傭兵,在當兵之前都是工匠,其中就有一部分——造紙工人。這些工匠出身的士兵被大食俘虜後,就將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帶到了大食,再經由阿拉伯的商隊,傳到了全世界,從而改變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04
山海關之戰
這才有了這麼多「清宮戲」
最後一場被沙塵暴改變的戰役,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山海關大戰。
這場戰爭發生在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吳三桂率領的「關寧軍」及多爾袞統領的「八旗軍」三方之間。
客觀分析三方的兵力。如果吳三桂與多爾袞聯手,李自成戰勝的幾率很小。但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至少也不會潰敗得如此迅速。
當時,多爾袞的八旗兵「應邀」來到山海關外的歡喜嶺。老奸巨猾的多爾袞一開始並沒有馬上投入戰爭,而是存著坐山觀虎鬥的心思。
被逼無奈的吳三桂只能率軍先和農民軍血拚,雙方兩敗俱傷的時候,一場沙塵暴如同預約好了一般及時降臨。
戰爭進入白熱化的時候,突然從海面上突然刮來一陣狂風。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後來清代的史書稱這陣風為「神風」。狂風直對著農民軍方向吹去,吹得士兵無法睜開眼睛。而觀望已久的八旗兵趁機大規模出動。等到沙塵暴過去,農民軍再睜眼一看——眼前來了個大變活人。已經不堪一擊的關寧軍變成了凶神惡煞一樣的辮子軍。這種心理創傷可以現象,戰役的結局也就此註定。
山海關大戰清軍一戰定乾坤,從此開啟了滿清200多年的統治。
文|聞韶


TAG:三生_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