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抑鬱了怎麼辦?有佛法就有辦法!
作為人類的勝利
「在面對負面情緒的時候,如果向它妥協,被它征服而選擇極端的方式來面對,那我不僅被它徹底打敗了,還成為了它的幫凶。相反,只要我還活著,就能和它堅持下去。如果我勝利了,也是作為一個人類的勝利。」
「作為人類的一員,我想我應該向你表示感謝。」
文/聖玄法師
師父問:「和誰打電話呢。」
「一個同學,以前您見過,抑鬱了。」
「文藝青年每到冬天颳風下雨總有點抑鬱。」
「這回是真的,前陣子遺書都寫好了……後來堅持做心理諮詢,總算恢復了。」
這是和我最親近的人得了抑鬱症的一段經歷,我請教了心理學專業的好友,買了幾本這方面的書籍,慢慢對心理疾病有了些許模糊的認識。
原本以為網上調侃的那樣「現在人沒得個抑鬱症都不敢出門」,後來才知道,心理問題比較普遍,要達到神經症性的心理衝突並不多。確實,幾乎完全不能工作、閱讀、社交這樣的情況,在身邊的人看來,是無奈的,但這一切,就這樣發生。
好在他雖在低谷之中,卻有著康復的願望,有時候同學們也會和他聚一聚,聊一聊最近的事情,家人會陪著他出去旅遊……
看到書里對心理問題的種種介紹,不由得反觀自己,其實自己很多時候心情也會抑鬱,或者莫名焦慮起來,乃至於在修行之中,越急越用不上功夫,越用不上功夫就越急,死死盯著自己的心結,越想控制,就越慌,心結也就越大,不自覺地把這些感受添柴加火,似乎陷入了苦悶的死角。
其實有時候也會請教師父,師父咧咧嘴,「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想想師父的話,靜坐時的氣息也通暢了許多,其間種種妄想也會翻騰生起,但輕鬆看著它們,輕易就能覺察,所有的感受都如是無常,喜悅的、亢奮的、焦躁的、抑鬱的都不過是念頭的起伏,只是一個念頭而已,既不強大也不卑瑣,就像海潮里一個普通的浪花轉瞬即逝。
最需要也最有效的,是看清楚。
有一次,一位同學跟我分享他的家庭故事。
他的父親總是一副氣鼓鼓的樣子,誰都不敢惹他。不論是在單位里還是在家中,誰敢質疑他的權威,都會引來他的怒視、呵斥甚至是咆哮。從小自己只要考試不好,就容易被父親拳打腳踢。
有一天,他發現自己那個看起來很粗暴、威嚴的父親其實非常弱小,他害怕別人不能夠去認同他,就用「脾氣」來武裝起自己,通過對身邊人的「干預」乃至是「控制」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只要稍有抵牾,就很容易演變成更大的暴力!而且他將自尊建立在了孩子的身上,似乎孩子成為一個被肯定的人,他才有面子。
同學看到自己的父親因為恐懼而傷害著身邊的人,不由得對他又生氣又可憐。當意識到這一點,他發現自己為什麼總是害怕父親,突然用很哀愁的語氣說:「我們全家都在逃避生活!」
「生活禪!」我突然想到了這三個字。我們的師公凈慧老和尚提出生活禪,他講過一句話——「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面對煩惱,我們也需要去善待它,善待它的方式當然不是去壓抑住它,而是去觀察它,不論是慾望還是嗔惱,我們先慢慢去觀察它。然後用我們這顆面對生活心去善待它們。
佛法講「諸法眾緣生唯識現」,所以善用其心,創造因緣,有佛法就有辦法。
翻一翻佛教的經論,發現抑鬱症乃至神經症皆是嗔心所攝,忿、恨、惱、害、嫉等小隨煩惱,亦表現為憤怒、憂傷、抗拒、損惱、嫉妒種種心理狀態。
如果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慈心、慈愛不夠,不相信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景。放下恐懼被否認的心態,包容自己,包容身邊的人,而無嗔的慈愛心,即是預防和對治心理衝突最直接的良藥。
每當打開手機,《慈經》悠揚的旋律與和雅的念誦總能瞬間就撫平了我的憂慮,「願我無敵意,無危險,願我無精神的痛苦,願我無身體的痛苦,願我保持快樂……」
慢慢地,跟隨著經文的流淌,一切都融化於心田靜謐的祝福,在午後稀疏的陽光下,似乎世界都柔軟下來,就好像清新的漫畫般。
慈心的力量給冬天帶來一分暖意,感覺每一個毛孔都舒坦了,窗前的水仙也次第綻開,同學也恢復了許多,電話那頭的聲音變得逐漸健談起來。
溫煦的夕陽從窗子里射進樸素地大殿,木魚聲「咚、咚、咚……」相續不斷,心裡也安寧許多。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