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的不冤,三宗罪樣樣難活
原標題:韓信死的不冤,三宗罪樣樣難活
韓信死的不冤,三宗罪樣樣難活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長期以來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是劉邦及其老婆呂后卸磨殺驢,是兔死狗烹的不仁之舉;有人認為韓信數次觸犯劉邦及新建王朝的皇權利益,因而是罪有應得。不過,更多的學者願意支持後一種說法。
理由有三:
首先,韓信自恃有功,乘人之危,請劉邦封自己假王。漢高祖四年,平定了齊地後,韓信派人對劉邦說:「齊人性格奸詐多變,齊地又南臨楚地,民風強悍,是一個容易出現反覆的地方,如果不設立一個王來鎮守的話,恐怕大局難以穩定,請求封我為假王。」這個時候,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日夜盼望韓信能夠帶領軍隊前來救援,聽了韓信使者的這一番話,劉邦不由得火冒三丈,當即破口大罵:「我困在這裡,早晚盼他來幫助我,他竟然想自立為王?」身旁的張良和陳平怕因為這個事情惡化了劉邦和韓信的關係,當即拉住劉邦,悄悄諫言說:「現在我們處於劣勢,恐怕阻止不了韓信稱王。不如順水推舟……」劉邦大悟,又改口說:「大丈夫要當就當個真王,何必當什麼假王。真是豈有此理啊!」隨即,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在這個時候要求封王,明顯就有要挾的意思。乘人之危、要挾尊上,莫要說一代梟雄劉邦了,就是平常人物,也會非常忌恨這種卑劣行徑的。
其次,韓信招降納叛,割據一方。項羽死後,楚將鍾離昧投奔韓信。鍾離昧和韓信是舊時的故交好友,所以韓信就答應了鍾離昧的投降請求,並將其收留在自己身邊。劉邦知道這件事以後,命令韓信叫出鍾離昧,但是韓信這個人非常重情義,不想在朋友危難的時候出賣朋友,就不肯交人。可以說韓信在這個問題犯了私情大於國法的大錯誤。私交雖然情深義重,但是把昔日對陣的敵人收羅在自己身邊,又不顧君臣綱常和國家法度肆意庇護,這不是一個明事理的人所做的正確選擇。即使韓信要保全朋友之義,也可以在奉命交出鍾離昧之後,再設法向劉邦求情,這樣也顧全了劉邦的顏面和法令,估計劉邦也會看在韓信的面子上網開一面,下令特赦。
最後,韓信挑動和支持陳豨謀反。陳豨是邊關守將,手握重兵。韓信在朝廷失意的時候,沒有選擇韜光養晦、明哲保身,而是秘密聯絡陳豨準備謀反。根據計劃,當劉邦出征討伐陳豨的時候,韓信偽造詔書,放出牢房裡的囚徒,組織一支敢死隊去襲擊呂后和太子。結果,這個計劃被韓信的堂弟告發了。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韓信已經可以說是死定了。所以,就有了後來呂后設計騙韓信入宮,然後將其斬殺的事。
通過這三件事,一代開國功臣就逐漸蛻變為了只計較個人得失利益,不顧及大局,鬧分裂、謀叛亂的奸賊逆臣,劉邦焉能不除之而後快?
(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TAG:何哥聊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