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非常不想被送去一個地方,沒想到去了後,竟然成了皇后
原標題:宮女非常不想被送去一個地方,沒想到去了後,竟然成了皇后
命運有時候真的非常捉弄人。漢初有個宮女,想去一個諸侯王的封地,向太監送禮。但因為送輕了,太監把她安排到另一個地方。卻是這樣反而成就了她一段傳奇。
這個宮女叫竇漪房。
竇漪房出生於清河郡的平民良家。由於戰亂不斷,家中無以為繼,她的父親只能以釣魚糊口,但不幸墜入深潭而亡。不久,竇漪房母親也撒手人寰,留下竇漪房和她的兩個兄弟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病重去世,惠帝劉盈繼位,太后呂雉自此開始把持朝政。
(竇漪房,網路配圖)
也就在這時候,年僅13歲的竇漪房,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宮成為了一名宮女。她的兩個弟弟,她從此就不知道他們下落了。
竇漪房由於她性情溫順,聰慧伶俐,因此被呂雉留在身邊,做了貼身小宮女。
不久,呂雉為了監督分封的諸侯王,將身邊的宮女,以五人為一個單位,賞賜給諸侯王們。竇漪房也在其中。
當時,清河郡隸屬於趙國,也就是劉邦三子劉如意的封地。
竇漪房想到如果能到趙國,便有機會打聽兩個兄弟的下落。於是,她暗中賄賂負責分配宮女的太監,請求將她送到趙國去。
可能是竇漪房送禮太輕,沒能給太監留下印象。總之,太監在分派宮女的時候,陰差陽錯將她送到了代國,也就是劉邦四子劉恆的封地。
竇漪房得知後,傷心不已。但已成定局,只得和另四名宮女一起,走上了通往代國的道路。
(前往代國,漢磚圖)
竇漪房沒想到,此去後,會遇到改變她一生命運的男人——劉恆。
劉恆初見竇漪房,便被她的氣質和美貌所吸引。自她入宮後,劉恆便對代王妃不理不睬,專寵她一人。不久,竇漪房便生下長女劉嫖,隨後又生下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儘管竇漪房獨得劉恆寵愛,但她並未恃寵而驕,依然為人和順,事事克己復禮,對待薄王太后和代王妃都恭敬有禮。因此在劉恆的後宮中,她的聲譽很好。
竇漪房得夫君寵愛又有兒女,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只是好運的開始。
公元前180年,呂雉病逝。在陳平和周勃等朝臣的擁立下,劉恆繼位稱帝,是為漢文帝。
周勃等大臣在劉恆繼位後,紛紛請奏他早立太子。
劉恆的的王妃早已病逝,而她留下的四個嫡出的兒子,也相繼因病去世。後宮之中,只有竇漪房的兩個兒子。於是,劉恆便將長子劉啟立為太子。
(漢文帝畫像)
既然兒子被立為太子,那生母自然要「母以子貴」。在薄太后的主張下,竇漪房完成了從小宮女到皇太后的蛻變。
竇漪房成為中宮之主後,因她是窮苦出身,忘不了窮人的艱難。於是,她向劉恆建議,那些生活無著的人,應該賜給他們衣服、食物、棉絮和肉等。
劉恆很贊成竇漪房的主張,趕緊實施。如此一來,天下老百姓紛紛誇讚竇漪房是賢德的皇后。
不久,便有一個自稱是皇后親弟弟的人來到皇宮認親。
(漢代人的生活)
經過盤問,此人正是失散多年的弟弟竇少君。兩人相見,竇漪房大喜過望。不久,又找到了失散的哥哥竇長君。竇漪房終於在有生之年找到了兩個兄弟,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竇長君兩兄弟的到來,讓劉恆很高興,特意將他們留在京城,讓他們陪同竇漪房,又分了房院和土地給他們。
朝中大臣認為竇長君兩兄弟出身低微,又沒文化,若是日後再發生呂氏外戚干政的局面,就不好收拾了。於是紛紛奏言,應該請有德行的老師住在他們旁邊,一方面好好管教他們,一方面也起監督作用。
劉恆認為這樣對小舅子不好,遲遲不肯答應。
竇漪房聽說後,力勸劉恆。說大臣們的顧慮非常好,再說自己的兄弟,也的確沒讀過什麼書,正需要請個老師,好好給他們上上課。
竇長君和竇少君也理解竇漪房的秉性,他們「由些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從沒有給竇漪房製造過一點麻煩。
竇漪房就這樣平安地做了23年皇后。劉啟繼位後,她又做了16年皇太后,直到漢武帝時她才與世長辭。
幸虧她送禮送輕了,要是去了劉如意的趙國,那結局是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
(參考史料:《漢書·外戚傳》《漢書·文帝紀》)


※一太監做了一件事,朱元璋把他打死,打死後才發現,此太監救了他
※袁紹最重要的謀士田豐,出了那麼多好主意,為何得不到袁紹重用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