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in City Hangchou
在中國各地的風土謠諺中,元朝奧敦周卿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算是至今最耳熟能詳的了,隨著G20峰會在杭州的召開,這個人間天堂漸漸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回我們在介紹的時候不再需要說「A city near Shanghai」。
杭州,在你心裡是什麼樣的?煙雨蒙蒙?斷橋飛雪?是白娘子與許仙的千年詠嘆,還是梁祝化蝶的絕唱?除了富有底蘊的歷史,美麗的風景,杭州人間天堂的稱號不僅僅來自富春山居般的存在,美食也是吸睛所在。
(一)魚頭宴
G20宴席上的各種精美餐點成了每個外地朋友帶圖來諮詢的「賣家秀」。且不說眼花繚亂各類菜肴,單純的聊聊盛行於民間的料理。千島湖,一個near Hangchou的小鎮,提及時國人腦海里立即展現的除了那個「有點甜」的農夫山泉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存活於水庫下游的胖頭魚。
千島湖的主要源水為安徽境內的新安江及其支流,匯水來自安徽徽州的歙縣、休寧、屯溪、績溪,以及祁門和黃山區的南部。現已發現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等多處,五龍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古迹,小塘塢的西周至春秋文化遺址,水碓的春秋戰國至晉代的文化遺址;還有蜜山島的骨塔、蜜山庵,尹山庵等古代寺廟建築,以及葉公墓、鄭允中墓等古墓葬。一直是個兼具風景與人文的地域。《家有喜事2009》就曾在此地取景。這樣一方水土,植被豐富,魚類繁多,水產的烹飪自然更不在話下。而胖頭魚,則格外有名。
對於這種魚的烹飪,有遠近聞名的「乾隆魚頭」,亦有時尚潮人追捧的「雙色剁椒魚頭」,但,在食材可獲得最新鮮的杭州,人們習慣性的尊重食材本身的魅力,不添加過多的配料只是將它製作成了一碗「白湯魚頭」。常言道,最簡單也最困難,看似平常無奇的,卻帶給我了不一樣的驚喜,湯濃味醇,有如初戀般的清香四溢;魚肉軟嫩,油潤順滑;一把香菜不多不少,唇齒留香。
本人覺得每個人的味蕾、胃記憶的區別以及人生經歷的迥異,同一道菜在不同人的嘴裡是不同的際遇,而這類不偏不倚的菜肴,恰巧是最能銘記於心,且能喚醒每個人的胃得,在佳肴前先來一碗,確實美不勝收的。
廣東人叫暖胃湯,雖杭州沒有這種傳統,但隨著外來文化的流入,這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地方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而這碗「白湯」不知道是否算先行的使者讓食客也漸漸的打開心扉,敞開胃口將一系列美味囊括在記憶寶庫中。
(二)小龍蝦
杭州應該也算是吃貨的天堂,借有現在各地文化的湧入,原本不屬於杭州的美食,也能在層出不窮的大小食店找到別的特產且滋味兒還不輸其出生地。天下吃貨的都一樣,對於美食的嗅覺總是靈敏,不論何時何地都有辦法找到自己喜歡的吃食,而小龍蝦,是我最鍾愛的食物且沒有之一。
小龍蝦本是江蘇美食,但卻在遙遠的北方扎了根,據說北京簋街上通宵達旦,燈火通明,絡繹不絕的食客追捧著它,
江蘇盱眙的淡水龍蝦,鮮活挺拔的,洗凈後立馬下油鍋炸,120度以上的油溫足以將龍蝦的角角落落都消滅乾淨,然後整整的放在邊上備用。接下來就看大廚獻計了,麻辣、十三香、蒜香又或者富有創意的泡菜味兒,權看客官的喜好了。
麻辣小龍蝦,花椒跟辣椒是主要的調味的,順著油,絲絲扣入蝦殼內,滲入蝦肉中,剝掉脆殼不費吹灰之力,入口鮮美嫩滑,回味悠長,嘴不停手也停不下來,還沒有吃完就著急剝下一個,典型的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
十三香,是江蘇特有的味道,配料十三香,聽說是數十種中草藥混合再輔以辣椒、花椒、蔥姜蒜鹽糖、洋蔥、青椒等材料燒制而成。因為配料的豐富,麻、辣、鮮、香、甜、嫩、酥匯聚於口中,滿口層次跌宕起伏。
至於泡菜並不是韓國人的專利,世界各地都有它的影子,其中涪陵榨菜、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並稱為世界三大泡菜,而已製作妥貼的泡菜有豐富的乳酸菌,可幫助消化。泡菜的酸爽加上龍蝦的肥嫩,估計只有用火星上的語言才能形容那種碰撞的美妙。想像一下,端上來的瞬間,撲鼻而來的酸辣味刺激著味蕾分泌口水,沒撥之前就先咽口水;撥了裹著湯汁且被炸過的蝦殼,裸露出紅里透白的嬌艷欲滴,沒吃眼已饞;一口下去,彷彿經歷四季般的甘旨肥濃。現在碼著字,光著回味就已經唾沫漫溢,不住吞咽口水。
人都說及時行樂,在我看來吃也算一種,雖然要保持身材,但是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留下什麼憾事,那麼就是吃完努力運動唄,別讓體重成了「嘴下」的障礙,畢竟人生苦短。


TAG:我愛黃辣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