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op 7 AirPod的替代品:2018年最佳真無線藍牙耳機

Top 7 AirPod的替代品:2018年最佳真無線藍牙耳機

自從Apple 蘋果公司發表AirPods 之後,全世界各地便開始流行真無線藍牙耳機。現在到處都能看見真無線耳機。但他們的音質實際聽起來如何?這些耳機值得花高價購買嗎?以下將是你所需要知道的內容。

無線藍牙耳機vs. 真無線藍牙耳機

如果「真無線」對你來說,聽起來很像是銷售術語,我們跟你心有靈犀。無論你稱他們為「真無線」、「完全無線」,還是「無線藍牙耳機」,這種耳機與傳統無線耳機的重要差別就在於耳機彼此之間完全沒有連接的線材。真無線耳機的設計在2016年開始發跡,Apple AirPods 的出現則使得真無線的設計快速普及,但真無線耳機有其設計限制、操作複雜,以及電池壽命不足等問題,在當時市面上許許多多的真無線耳機或多或少都有上述問題,因此並沒有所謂的真正贏家。但從那以後,這個領域已逐漸成熟發展,終於有一些傑出產品出現,像是Bose SoundSport Free 真無線耳機。

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副藍牙耳機陪你健身鍛煉,而且毫不介意耳機線在你的脖子後方擺動,那我建議你可以馬上停止閱讀這篇文章,然後去看看我們做的最佳無線耳機評測。你不僅可以找到更多價格實惠、高 cp 的耳機,還可以在一個發展相對完善的領域中進行選擇,無線藍牙耳機不像真無線耳機現在正經歷早期發展的痛苦。不過說真的,只有真無線耳機才能達到生理意義上的真正解放。

請記住這點。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購買真無線藍牙耳機時,應該要考慮的幾個關鍵指標吧!

耳機控制

如果一個控制鍵同時有多個複雜的操作功能,那當你只是想要拿出耳機,或只是稍做調整時,可能會常常不小心按到暫停、跳到下一首,或是叫出語音助理等功能。我們測試的大多數耳機都沒有太多的空間,因此大部分耳機的外部面板都會被拿來做控制鍵的功能。

在真無線耳機的發展初期,市場上發展出兩種完全相反的耳機控制模式。Bragi Dash 真無線耳機提供了多種方式來輕按操作,甚至使用感測器,以便將頭部運動用於手勢控制。所以有很多操作手勢要記住,而且常常不小心按錯導致「擦槍走火」。蘋果對耳機控制的應對方式則相當不同。AirPods 無法調整曲目、音量控制,但是雙擊耳機可以呼叫Siri,或是播放/暫停音樂,雖然兩者無法同時做到,不過這點卻讓AirPods 的操作方式成為我們測試過的所有真無線耳機中,操作最簡單(同時也是功能最有限)的藍牙耳機。

而Bose 和 B&O Play 的新款機型則試圖在可操作性和耳機設計之間達到平衡。Bose使用實際的觸壓按鈕來控制播放、通話以及調整曲目和音量;B&O Play則聰明地將控制功能平均在兩個耳機之間分散開來,例如:輕敲左耳會跳回上一首曲目;而輕敲右耳則會跳到下一首。雖然在點擊前需要一些時間思考,但讓控制功能平均分散在兩個耳機之間,使得耳機操作變得更直觀、簡單。雖然耳機控制的設計變得越來越有創意且更加使用者友善,但要趕上傳統的無線耳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耳機的電池壽命如何?

電池壽命是真無線耳機的致命弱點。目前測量過的最佳電池續航力(請記住電力的實際結果會隨著音量大小而有所不同)就屬JLab Epic Air 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的7小時來得最長。幾乎所有真無線耳機的電力範圍都落在3 到5小時左右。因為當你需要分別給兩個耳機進行供電時,便會迅速消耗耳機電力。

(幾乎)所有這種真無線設計的耳機都存在必然的共通解決方案,那就是提供充電盒。不使用耳機時,這些充電盒都能妥善保護耳機,並同時為它們進行充電。絕大多數的充電盒都能額外為耳機提供兩次完全充滿的電力,所以你可以隨時隨地為耳機充電。真無線耳機的電力問題不是不可能會改善,總有一天電力問題將不再是真無線耳機的罩門。

如果我搞丟了其中一支耳機呢?

這個問題可以理解,這點是許多潛在的真無線耳機使用者很關心的一件事。讓我們來減輕你的恐懼,經過一年多的測試,我們可以保證你很難丟失其中一支耳機。首先,我們測試過的每一副真無線耳機都有著絕佳的入耳式配戴穩定性,同時不會犧牲其舒適度。大多數的真無線耳機都比傳統的入耳式耳機來得更大,同時仍然能夠維持輕巧感受,這點讓真無線耳機在運動時(或其他任何時間)不見的機率變得相當低。

至於沒有使用耳機時,沒有收納好,這件事似乎也不太可能會發生。充電盒與用戶體驗有著密切關係,就像你掛斷電話,或是在看完電視節目之後,關閉電視機一樣,你會自然而然去找充電盒把耳機放進去,並為其充電。換句話說:更有可能情況是你把整個充電盒加耳機給一起搞丟,而不是單單搞丟其中一支耳機。

不過,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搞得,真的不小心搞丟了一支耳機。很多公司,像Apple 會很樂意以一個低於整副全新耳機的價格為你提供新的一支耳機。如果搞丟耳機很像是你會做的事,那麼你應該研究一下你感興趣的耳機是否提供這項服務。

耳機容易配對嗎?

如果你有Apple 設備,那你可能找不到比Apple AirPods 更簡單的配對方式了,基本上,當你第二次打開AirPods,他就會為你完成所有工作。早期我們測試的其他真無線耳機產品在配對階段都不太成功—通常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進行配對,就好像它們是同一個產品這點很難處理。但是最近B&O Play、Bose,還有Jaybird 發表的真無線耳機已經為配對方式找到合適的解答,看起來真無線耳機無比複雜的配對過程將成為過去式。

健身房友善設計

令人驚訝的是,很多真無線耳機都可以在健身房使用,甚至還可以弄濕,就算這些耳機內部都有一個暴露的金屬觸點也無所謂。Bragi Dash 的銷售文案甚至是一名運動員在游泳池使用耳機的照片,這點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但大部分的真無線耳機都僅能做到初步的防水功能。

如果耐用性以及真正的防水設計是你挑選的主要考慮,那你要嘛是犧牲一些易用性,要嘛就選擇傳統的頸帶式無線耳機。到目前為止,大部份附有健身app,或是心率監控的耳機都落在頸帶式/有線領域。

附有Apps應用程序的耳機

我們測試過許多真無線耳機(像是Bose SoundSport Free 以及B&O Play Beoplay E8)都使用製造商設計的應用程序來控制各種參數和初始設定。Bose 的app的控制參數較簡潔樸實,你可以設定自動關閉定時器,禁用語音提示,還可控制音樂播放;Beoplay 的app則有更多功能,像是用戶可調整EQ設定和環境模式(用於聆聽周圍空間的環境音);還有像Samsung Gear IconX 這樣的選擇,可以與多個健身app進行交流。

準備好花錢吧

我們的編輯精選真無線耳機(150到250美元)與傳統的頸帶式無線耳機(大概從40美元到150美元左右的價格)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真無線耳機的基本價格大約落在125美元左右,高檔一點的真無線耳機要價則高達200美元,甚至300美元。換句話說,真無線耳機並不便宜,至少在此領域還在發展的第一年不是說非常平價,所以基本上你可以預期會需要支付一筆早期技術採用所衍生出的溢價(early adopter premium)。

未來我們將持續測試更多新上市發表的真無線耳機,但在此你將可以看到迄今為止我們所測試過,評分最高的耳機。以下是我們的推薦:

【精 選 真 無 線 耳 機 推 薦】

Bose SoundSport Free真無線耳道式耳機

得分:4/5 編輯精選

重點摘要:以重低音為主的Bose SoundSport Free 真無線耳機價格十分昂貴,但在這日益增長的真無線耳機領域中,它的設計和操作細節比其他任何一款都要好。

JLab Epic Air 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

得分:4/5 編輯精選

重點摘要: JLab Epic Air 真無線藍牙耳機傳遞出強而有力的重低音效果,是一款對健身族群友善的運動耳機,而且擁有真無線耳機領域中,最長效的電池壽命。

B&OPlay Beoplay E8 真無線入耳式耳機

得分:4/5

重點摘要:這款 B&O Play Beoplay E8 真無線入耳式耳機提供高質量的藍牙音頻以及可讓你進行個人EQ偏好設定的app應用程序,但價格有些過高。

Jaybird Run 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

得分:4/5

重點摘要:Jaybird Run 戴起來很舒適,是款健身友善的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音質清晰且有著稍多的低頻響應。

Apple AirPods

得分:3.5/5

重點摘要:Apple AirPods 對無線音頻入耳式耳機來說是一大突破,但它更多的重點是在其創新及功能,而不在音頻表現。

BragiDash 真無線耳機

得分:3.5/5

重點摘要:有著多種等級的創新產品,Bragi Dash是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且可同時作為健身追蹤教練。

Samsung Gear IconX 真無線藍牙運動耳機

重點摘要:Samsung Gear IconX是一款完全無線的藍牙耳機,具有穩定優良的音響質量,還可追蹤運動訓練。

Yevo 1 真無線藍牙耳機

得分:3/5

重點摘要:Yevo 1是一款好看,但價格過高的真無線耳機,且幾乎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文章來源:https://www.pcmag.com/article/357097/the-best-true-wireless-headphones

原文出處:PCmag

原文作者:Tim Gideon

翻譯:IRONGPIG

關注中國音響網微信號:chinaaudi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音響網 的精彩文章:

聽現場與音響耳機聆聽

TAG:中國音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