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銀行區塊鏈實力綜合排名,顛覆與被顛覆正在上演

全球銀行區塊鏈實力綜合排名,顛覆與被顛覆正在上演

前言

過去幾年間,互聯網金融浪潮在全球範圍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模式,銀行業被動轉型,傳統銀行在與金融科技公司的較量中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而今,區塊鏈技術的興起正在進一步衝擊銀行業。區塊鏈安全、透明及不可篡改的特性能使銀行業務「去中心化」,實現實時數字化的交易。通過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

區塊鏈給了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從同一起點出發的新機會,是銀行彎道超車的契機,全球領先銀行的布局正在加速。IBM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將有 91% 的銀行投資區塊鏈解決方案。

本篇中,區塊鏈酋長(id: cmcmbc)將集中盤點世界各國銀行的區塊鏈布局,展望銀行業在區塊鏈技術驅動下的變革趨勢。

一、銀行業擁抱區塊鏈的三種主要姿勢

(1)強強聯合:組建聯盟,制訂行業標準

具體操作:領先銀行組成聯盟,合力打造區塊鏈技術開發的行業標準,共享資源和成果。

優勢:a.通過監管機構的提前參與來把握髮展先機,規避風險。b. 效率更高、範圍更廣、更有行業號召力,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快速落地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典型案例1:R3區塊鏈聯盟

區塊鏈創業公司R3CEV在2015年成立R3區塊鏈聯盟至今已吸引了全球40多家巨頭銀行的參與,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滙豐銀行等。除銀行外,該聯盟還吸納了非銀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

另外幾家以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等成員為主的區塊鏈聯盟還包括IBM的Linux基金會發起的開源項目Hyperledger、中國的ChinaLedger等。

圖片轉自本翼資本

典型案例2:多功能結算幣(The Utility Settlement Coin)

2017年8月,幾家全球最大銀行宣布推進USC,被看作是傳統銀行自己發起的一場區塊鏈革命。通過 USC各大銀行可以進行不同貨幣在不同銀行間存款的平等兌換,從而為央行發行加密貨幣做準備。

(2)廣泛撒網:通過投資等方式參與不同項目發展

與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銀行在技術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通過投資等方式參與到不同項目的發展中,可以更快速的跟進技術發展和迭代。

(3)內部驅動:結合自身業務場景推進技術應用

銀行針對自身業務應用場景,自建技術團隊研發探索。

二、世界各國銀行的區塊鏈布局

2016年以來,全球各國銀行在區塊鏈業務上的布局不斷加快。從地域上來看,歐洲因存在區域一體化的政經同盟而具備技術推廣應用上的天然優勢,美國在技術方面也走在前列。中國近一年多也密集上線銀行區塊鏈應用。

酋長通過分析技術和資金投入、產出成果、創新性等維度,對各國銀行區塊鏈業務水平進行綜合評分:

美國:

據「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顯示,美國銀行的專利申請位列全球第二,美國第一。美國銀行已經申請或獲得了至少43項區塊鏈專利,成為主要銀行和科技公司中,擁有區塊鏈專利最多的公司。

美國近期公布的一項專利申請顯示,美國銀行可能正在考慮用區塊鏈替代其現有的一些數據共享系統,這種區塊鏈如果能得以實施,將安全地記錄並驗證個人和商業數據,確保只有授權方才能訪問。

該文件建議使用這種區塊鏈來將現有數據存儲平台整合成單一安全網路,通過減少用戶數據的存儲點來提高效率。

英國:

自2016年以來,英國滙豐銀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概念驗證(PoC)測試,並於近期宣布即將在實時交易中測試區塊鏈技術。除此之外,滙豐銀行還與美國銀行等合作搭建一個基於Hyperledger協議的區塊鏈應用程序,旨在複製銀行、出口商和進口商之間的信用證交易流程。

西班牙:

西班牙銀行業巨頭BBVA近期宣布成為第一家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貸款的全球性銀行。從談判條款到簽署協議,整個貸款流程都通過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技術向銀行和貸款方通報了進展情況。

BBVA表示,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將貸款談判時間從「數天」縮短至「數小時」。

西班牙國際銀行在2018年推出了一款由瑞波公司分散式賬本驅動的移動應用,在員工內部試點18個月後,該應用將在西班牙、巴西、英國和波蘭四國相繼推出,支持四國之間的西班牙國際銀行賬戶的即時轉賬匯款,未來將在全歐推廣。

荷蘭、瑞士:

今年3月,荷蘭銀行業巨頭ING運用金融科技初創公司HQLAx的抵押貸款應用,在R3 Corda分散式賬本平台上進行了2500萬歐元的流動資產交易,交易方是瑞士銀行巨頭瑞信。

ING實際上在去年11月就通過修改一種名為「零知識證明(zero knowledge proofs)」的密碼學領域技術引起了轟動。金融機構對於向競爭對手透露過多數據這件事非常謹慎,而「零知識證明」正迎合了這樣一種需要。它可以證明一個數字是處在在一定範圍內的,而不會確切地說明這個數字具體是多少,這樣可以用來保護隱藏交易的具體數值,但同時它仍然允許相關方的賬戶中有足夠的資金來結算這筆交易。

中國:

自區塊鏈被寫入我國「十三五」規劃以來,國內多家銀行也加緊以多種方式積極介入區塊鏈技術。酋長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國內已有10餘家銀行上線了區塊鏈應用,包括使用區塊鏈技術開展票據業務、跨境業務及驗證用戶身份等,區塊鏈技術被應用到扶貧、國際貿易、住房租賃平台、電商供應鏈、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領域。

印度:

印度銀行業巨頭ICICI 在 2016 年成功完成了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貿易融資跨境交易,目前正在推進這項區塊鏈貿易融資計劃。上個月,ICICI宣布已邀請了 250 多家企業加入進來,利用 ICICI 的區塊鏈平台進行國內和國際貿易融資交易,這些公司已經在區塊鏈應用程序上進行登記,並在跨境匯款中使用該技術支付員工工資、向國內原材料供應商支付貨款等。

德國:

德國證券交易銀行VPE目前正在和柏林加密貨幣新創公司solariBank合作,為旗下機構投資方和專業客戶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

韓國:

韓國央行在2016年2月就發布了研究報告,顯示其正在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甚至在自己研究區塊鏈技術。

韓國銀行業巨頭Nonghyup是R3區塊鏈聯盟的一員,在R3的幫助下大力研發區塊鏈技術,並與金融科技公司建立新的合作關係。

今年2月,韓國友利銀行測試美國初創企業RiPPle的區塊鏈技術,旨在簡化海外匯款流程。

加拿大:

路透去年九月報道,加拿大皇家銀行已經將分散式賬本技術整合到現有的系統里,用於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跨境支付業務,銀行可以實時監控付款。

俄羅斯:

俄羅斯對於區塊鏈技術同樣熱情,已經發出「互聯網屬於美國人,但區塊鏈將屬於我們」的宣言。上個星期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央行正在準備明年將國內銀行結算系統SPFS遷移到區塊鏈上。同時,俄羅斯擬議的加密貨幣監管措施或將在今年七月生效,而且該國各種區塊鏈技術應用申請也越來越多。

三、區塊鏈潛力變現的關鍵——全球協作

區塊鏈技術將給銀行業帶來無法忽視的革命性變化,將重塑全球金融體系。區塊鏈技術節省掉的時間和成本,對銀行業務既有幫助,也有威脅。例如,顯著降低銀行跨境交易的時間和成本也會影響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尤其是在瑞士等銀行35%以上的收入來自跨境交易的國家,區塊鏈技術的崛起和發展,對銀行業有著顯著的衝擊。

從這個角度來說,全球銀行業對區塊鏈技術的熱衷,稱得上是一種防禦式出擊。傳統銀行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學到的經驗讓它們無法對區塊鏈技術無動於衷,而是主動出擊快速布局。

但將區塊鏈潛力變現最關鍵的因素是銀行之間的協作努力,以創建支持全球支付所必需的網路,從而改變銀行進行交易的方式。顯而易見,這實現起來非常困難。

正如埃森哲在一份區塊鏈技術調研報告中引用的一個受訪者論點:「只有每個人都使用這項技術,這項技術才會奏效。必須是所有人,否則它就什麼也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Playboi Carti》同名專輯
誰說去香港就只有買買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