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字幾千元一幅,你敢買嗎?
書藝咀華咀嚼書法藝術之英華!
有個書法人,營銷搞得不錯,在網路上有一定名氣。字賣得不便宜,看樣子生意也可以,還辦的有書法培訓班。但是,他的字實在不敢恭維。我們先看看作品說話:
這是他的行書作品。此人主要寫行書。看這字透露出來的老幹部氣息,此人年齡應該不小了。但人家還比較「前衛」,PS(或美圖)玩得挺溜,做出來的裝裱效果比店裡師傅裝得更華麗。如果說這一幅字,還看不出什麼,我們就再來看看其他作品:
這字行外人乍一看,是不是感覺還不錯啊?飄逸而不失工整,挺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所以才能有市場。如果作為普通書法愛好者,這字也算可以了,自己在家寫寫,送送親朋好友,怡情雅緻,倒也無可厚非。但是,既然這字已經走向了市場,且作價不菲,書者還開辦了書法培訓班,那麼,我們今天就不能站在書法愛好者的角度去審視了,我們對他的要求應該「高一些」,甚至「苛刻一些」。
這字比一般的江湖字好一點,但本質上還是江湖字。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從技法上講,這字沒有什麼傳統功夫,用筆上「為所欲為」,結體上完全是硬筆字的結體。如果說這字還有一點功夫、還能吸引人一點的話,那也全是今人的東西,毫無古意。比如,可能受到過田英章或周慧珺行書的影響,但明顯學得不夠,既沒有田的流暢,更沒有周的渾厚與遒勁。可以說,這字根本沒有怎麼臨帖,純粹是自己估摸著去寫的。
我們再對「是」字作一個對比。在結體上,米芾等4位書家的是字,中宮都比較緊,但是仔細看,下半部的「疋」(權且代用),還是留有一定空隙,如紅圈所標示的。中宮整體上緊,但又保留了一定的空白,使整個字更加協調。而再看右下方的是字,中宮可以說是雜亂無章,以至於紅圈只能標得很小,也就是沒留什麼空間,這樣整個字完全失重了,最後一個捺筆是典型的留不住筆。還有「日」字的橫折,米芾用轉,其他3位都用折,也都沒有「妄生圭角」,而右下方的日的折筆,卻是典型的「妄生圭角」,節外生枝。從用筆技術上講,王羲之和趙孟頫最「炫技」,下半部寫得很複雜,但每一筆都交代清楚,真正是需要功夫的;反觀右下方的字,下半部寫得也比較複雜,但交代不清,隨心所欲,毫無章法。
其他的字不作一一分析了。只要是有一點傳統功夫的書法人,一眼就能看出毛病。除了行書,此人還寫寫隸書,我們也來看看:
這隸書,完全是「自書自畫」,讓筆者想起過去同樣沒有臨帖的時候,寫出來的字與之類似:看著像是隸書,蠶頭雁尾都有,結體中規中矩,但實際上經不起看。比如「服」字的幾個豎畫,用筆很生怯,沒有中鋒的力度。「人民幣」三個字的雁尾,也全都留不住筆。這隸書,連入門都沒有。
但就是這樣的字,居然在其官方網店中賣幾千元一幅,筆者也曾在某書法群中見過此人推廣作品。也不知道都是那些人在買這樣的作品。更要命的,憑著這種字,還敢開書法培訓班,不怕誤人子弟嗎?這種字,應該多花功夫臨帖,而不是急於創作與變現。
書法作品進入市場是一件挺難的事。一個人要想賣字,得下多大功夫啊。這種字,我是不敢買。這字掛在家裡,連起碼的欣賞價值都沒有,更別說收藏價值了。即使在市場經濟社會,書法人仍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你「敬畏」書法,書法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價值,否則,最終不過是徒耗光陰、坑了外行、流毒社會。


TAG:書藝咀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