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來的我們分道揚鑣,也忘不了那一屜粘豆包

後來的我們分道揚鑣,也忘不了那一屜粘豆包

後來

我還是沒學會如何去愛

而你 也終於消失在茫茫人海

——真實的《後來的我們》

後來

不管是因為文案海報,還是因為導演是劉若英,或是片名同名曲的演繹樂團五月天,最近朋友圈都是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和影評。

電影里井柏然和周冬雨飾演了一對北漂的情侶,在春運火車邂逅,從此開始了十年的愛恨糾葛。

井柏然飾演的林見清是一個北漂IT男,他正直熱忱熱情衝動,大學畢業的夢想就是留在北京,為此他和同學一起在電腦城駐紮發展,同學陸續逃離了北京,他留下來了。

而到最後,他也說不出來留下來到底是因為夢想還是愛情,他愛情的牽絆就是周冬雨飾演的方小曉。

小曉是更艱苦的北漂,很多人詬病她一心想嫁有錢人,我卻很同情她。她沒有念什麼書,父親早逝,母親也只活在電話里,這樣的環境讓她練就了一身爽朗世故的本領,在偌大的北京自我掙扎。

她最大的夢想,就是留在北京有自己的家,而基於前面提到的因素,她把希望寄託於嫁給一個北京人身上。

無疑,她一次次不遇良人,屢次受傷。

以至於,這兩位主角剛開始,一個有愛慕不敢言愛,一個潛心尋覓麵包愛情。

林見清只能默默守護救濟一次次無家可歸的小曉。

倆人交好卻不動別的心思。

當小曉知道林見清的心意,第一反應就是逃離。

但是當她知道見清出事了,還是替他回家看了林父,也為他帶來了父親做到特產。

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決定跟他一起,不管大房子,不管北京戶口,不管不顧只要愛就行。

他們住在小隔板房裡,吃泡麵也很美味;

有個小破沙發就像是有自己的家一樣;

在通道擺地攤,在寒冬捨不得打車回家堅持等公交……

只是這麼相愛共苦,最後還是分開了。

很多人分析主角分開的原因,其實誰都說不清他們為什麼會分開吧?

就連故事的當事人都不知道。

就像小曉離開後,見清的遊戲火了,他也成功了,他買了房終於衣錦還鄉,他覺得小曉一定會回到自己身邊。

在爭吵中,他說道:「我真的不懂你」

是啊,他不懂,從來沒懂過。

也許男生永遠不懂,一個女孩子拋下自己追逐的東西跟著自己,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堅持。

以至於明知不是還是喊出了那句:「你不就是因為我沒錢么?」

小曉說:「既然你認為我當時不願意和你一起過苦日子,你又怎麼確定我願意跟你過現在你想要的生活呢?」

是啊,離開和相愛一樣;

一樣的不明所以,一樣的義無反顧,無法回頭。

不了了之的愛情,是大家進影院的初衷,然而也許是電影本身改編自導演小故事《過年·回家》吧,親情線喧賓奪主,成了大家心口的烙印。相比男女主角的起伏愛情,田壯壯導演飾演的林父才是冬日冰雪中的一抹暖陽。

他的出場是在林見清回家後的廚房裡,見清端著碗吃父親做到飯菜一邊抱怨說每年都是那幾樣菜,沒有什麼新鮮的。緊接著又問有沒有粘豆包,父親揭開鍋里的蒸籠說哪一年少了你的粘豆包。

而後來,不管見清和小曉怎麼爭吵,都有回家吃飯,吃父親做的粘豆包。

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樣的桌子,年夜飯上的人卻逐年減少,最後只剩下父親一個。

這樣的構圖,這樣的光線,這樣的老者,眼淚不自覺就落了下來。

他們在北京被生活磨得日漸成熟世故了,父親在老家也逐漸蒼老了健康。

見清的男性大咧,在與父親相處中的矛盾頗多。他教爸爸使用遙控器彆扭不耐煩;在同學聚會丟臉後,抱怨老家破舊,父親也只是包容了他的小自尊,仍然為他準備著親手做的各種食物。這可能是中國父子相處的「傳統」吧,關心說不出,愛也說不出,都匯聚在一頓頓年飯中,濃縮在你從小到大吃的粘豆包里。

林父去世之前,看不太清的他給小曉寫了封信,字裡行間都是關懷與擔心:

小曉,又快過年了,剛剛蒸了兩屜粘豆包,起鍋的時候,噓著了眼睛。

今年還是給你留了一屜,我老和你們說,吃什麼還是家裡好,那些外賣能好吃嗎?一直想給你寄點好吃的,又不好問見清。

這些年他好像突然長大了,我知道那都是因為你。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可能都得等到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得到。

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像我老了,眼睛瞎了,見清也總說我什麼都不懂,那年在火車站,我還以為我握住的是你的手,卻發現那不是你。我就明白,就算你倆走不到一塊,我們也會是一家人,小曉,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而在出租房裡的小曉早已淚流滿面,她終於向北京投降了,收拾行李準備回老家了;

只是那裡再也沒有勝似父親的林父做到年夜飯和粘豆包了。

電影的最後,見清在北京的廚房忙碌,做的就是粘豆包。

不管以前怎麼嫌棄,怎麼吃厭煩了,此刻他的內心最想念的仍然是父親的粘豆包。

說回電影吧,電影改編自導演,也就是劉若英的散文故事《過年回家》,故事我讀過,本身的主線就是父親展開的親情線。也許為了迎合市場迎合觀眾,硬是豐滿了原本帶過了愛情線,倒顯得有些刻意了。

倔強的文藝女青年,也向市場向資本作出了妥協。

其實原本的親情主線,或許更動人,至少觀眾現在記住的就是這一點。

電影的充滿了劉若英的風格,雖然是處女執導作品但依然有著她的風格。

黑白設定的切換,是因為沒有了戀人,世界就失去了色彩。這是得有多文藝才會將這個理念從遊戲貫穿到電影剪輯中啊!這種切換,竟然沒讓人覺得違和。

至於有的台詞,額,應該是現編的吧,感覺是從阿信的詞里硬拽出來的,比如「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如果有五迷,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

很多人詬病這部電影,我想如果不是劉若英執導的,應該不會有如此爭議吧!畢竟,中國電影市場的青春片,額,一言難盡。

PS:

劉若英是我的文藝女神 說不清的原由 就是不舍輕言

末尾放一張電影原版故事收錄的書籍圖片

電影不完美 人也不完美 你我皆如是

Ending is no end……

用音樂文字守護

自我靈魂

一枝筆

Sharing & Communicat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7三少 的精彩文章:

TAG:十7三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