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策臨死並不想傳位孫權,他早有預選方案,只是不敢明言

孫策臨死並不想傳位孫權,他早有預選方案,只是不敢明言

東漢末年,諸侯爭霸,最終只剩下魏蜀吳三國。在這三國之中,無論是魏國的奠基者曹操,還是蜀漢的開創者劉備,都是當時響噹噹的英雄人物。唯有固守東吳的孫權,似乎只是個守成的二代目,既沒有什麼突出的軍事功績,也沒有顯赫的個人成就。孫權的存在感之所以如此之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並非東吳的開創者。

眾所周知,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在得到玉璽後返回家鄉的途中,遭到了荊州刺史劉表的襲擊身亡。其長子孫策率領部眾投靠袁術,方得以存活下來。後來,孫策為了重新振興自家在江東的基業,便以玉璽作為抵押,從袁術那裡借到三千兵馬,聚集了周瑜、張昭等一干能人,這才奮力打下了江東六郡,重新成為了諸侯。而那時的孫權,還只是個少不經事的孩子。

後來袁術在壽春稱帝,孫策第一個與之斷絕了關係,並與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結盟。公元200年,河北袁紹發起官渡之戰,孫策亦想趁機襲擊許都,迎奉天子。無奈卻被江東的仇家刺傷,再加上休養不當,沒過多久便身亡了。在臨死之前,孫策先是找來周瑜、張昭等江東重臣托以後事,而後這才將位置讓給了弟弟孫權。講到這裡,人們就會問了,他孫策明明已有了兒子,為什麼非要傳位給孫權呢?

世人皆知,兒子肯定要比弟弟的血緣更近,當父母的首先要考慮的也是將一切留給兒子。孫策自然也不例外。其實在當時,他也並非沒有考慮過傳位給兒子,而且對於孫權能否勝任也沒有什麼把握。據《張昭傳》記載,當年孫策對孫權能否勝任江東主君一事頗為擔憂,並專門找來了張昭,告訴他如果孫權不能勝任,則可以取而代之。這個情節雖和後來的劉備白帝城託孤十分相似,也很明顯是孫策收買人心的話語,但也足以說明了他對孫權並不放心。

既然傳給孫權不是因為他的能力確實強悍,而且還都得要周瑜、張昭等人的輔佐,為什麼不直接傳給自己的兒子呢?這點在孫策對孫權的話中似乎能夠尋得答案,但也正是從這些話中,讓我們聽出了他的無奈。

根據有關資料,孫策當時對孫權是這麼說的:「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這話雖然說得很對稱,但誰人都知道前半部分是寫實,而後半部分是虛誇。孫權當時寸功未立,更處於群雄環伺的紛亂年代,他孫策如何就知道他能保守江東呢?他之所以這麼說,雖是出於鼓勵的目的,卻也表明了自己的無奈。

他本想傳位給兒子,讓周瑜等心腹進行輔佐。怎奈卻讓他發現了弟弟孫權行事狠辣的作風。熟知孫權秉性的朋友們都知道,孫權從小便顯露了逐鹿天下的野心,並十分善於籠絡人心,培養死士。作為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長兄,孫策深知孫權不會甘於久居人下,也深知孫權在權謀爭鬥方面的陰狠和能力。所以他為了避免自己辛苦打下的江東基業在日後陷入紛亂,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妻兒老小,他只能傳位給孫權。

至於他為什麼特意囑託張昭等人在日後可以取而代之,就是怕孫權過於熱衷權力鬥爭,而置江東基業而不顧,方提示那些老臣加以提防。其實他也深知就算孫權真的不稱職,張昭、周瑜等人也不會自立,而會擁立他的兒子為主君。所以,孫策臨終的託孤之言,既是保全江東的肺腑之言,卻也暗藏著對孫權的提防之心。他早就想好了替代孫權的預選方案,只是礙於時局不敢明說罷了。

【特別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喜歡歷史人文故事的朋友歡迎點擊上方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三國這十個武將在演義里還是很低調的,但三國殺里卻被吹上了天!
三國:為什麼說曹操撮合孫劉聯盟?原因竟然這樣,太驚人了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