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家不做KPI的公司上市了……

一家不做KPI的公司上市了……

八年磨一劍

一朝露鋒芒

01

初創之苦

據悉,小米創辦初期雷軍就設定一個彈性工資制度,一共分三個等級:工資+股票、70%工資+股票、生活費+股票。員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但三個等級之間股票數量之間會相差很多。

結果,15%的人選擇原來的工資,70%的人選擇70%的工資,還有15%的人選生活費。

最後,那些不顧家人反對,為了夢想,只拿基本生活費的人,都實現了財富自由。而選擇了高工資的人後來都後悔了。

02

功成之喜

前幾日,眾所周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最快將於6月獲批上市,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不由想起,2015年的兩會上雷軍曾說:「小米五年內不會考慮上市。」

我想了想,做企業,最大的確定性,就是它的不確定性!

和此前傳的雷軍持股小米70%以上不同,本次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雷軍持有約31.4%的股份。

按照目前業界普遍預估的1000億美元市值計算,小米上市後,雷軍的身家將達314億美元(可進福布斯富豪榜全球30強),超過王健林,直逼李嘉誠。據招股書,5500名員工分得500億股權,人均近1000萬,上市半年後解禁。

幾家歡喜幾家愁。同時,質疑聲也出來了。

3

小米為什麼選擇今年上市?

新聞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口徑:

一個說小米2017年經營利潤122.15億元,

一個說小米2017年虧損439億元,

這到底是為什麼?

小米在招股書中表示:在營業紀錄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集團分別產生虧損人民幣76億元、利潤人民幣4.916億元及虧損人民幣439億元。

這牽涉到一個問題——公允價值損益。之前小米融資出讓的優先股,隨著小米公司的不斷增值而增值,這些增值的部分在財務裡面就記為了虧損。比如說,一開始優先股是1塊,現在公允價值為10塊,持股人要求兌換,那公司就有9塊錢的損失計入到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一旦上市後,這部分權益會變成普通股,虧損也就沒有了。

小米經歷了A-E輪融資,最後一輪的估值是450億美元。目前小米期望上市的估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之前融資的這些優先股增值部分佔到了全部虧損的多少,也不太好算。需要指出的是還有一部分虧損是分給員工的股權。

小米在達到全國第一的2015年銷售額是668億元,2016年僅684億元,基本無增長。2017年則為1146億元,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這也是為什麼小米著急在今年上市的核心原因,因為這種增長能否持續存疑,小米自己在招股書里也坦承「我們無法保證我們日後能賺取利潤」。

4

小米真的能撐起市值1000億美元嗎?

數據告訴你:目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體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同時,還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 IoT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此外,還擁有1.9億 MIUI月活躍用戶,並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創新的互聯網服務。

5

反感小米的飢餓營銷?

首先,風口上的豬為啥不會掉下來?你想過嗎?真實情況是小米自己製造了風口,發現了消費者的痛點並擊中痛點。

其次,你有沒有深思過為什麼小米的飢餓營銷能夠一直奏效?為什麼只有小米?而不是別家?

或許,從產品構架上可以給你滿意的答覆。奏效的一個基點是同期產品中的優勢,產品有一定的勢能形成自身壁壘,即藉助自身產品的性能、硬體、設計的獨特優勢形成爆品,實現缺貨的飢餓營銷局面,提升產品的稀缺度和關注度,從而產生流量,再藉助流量鋪貨。

6

小米上市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8年時間實現中國互聯網的創業夢,正如雷軍的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一文所說: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從8個聯合創始人到今天街頭隨處可見的小米人,我們知道小米不止步於技術,還推崇大膽創新的文化。從手機工藝、屏幕和晶元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贏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 ;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 創新精神無一不滲透在小米蓬勃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最後

致敬小米

人因夢想而偉大

沒去追逐房地產業

而是踏踏實實搞製造業

雖九死而不悔

但今大業已成

他們

無疑是當代中國的脊樑

蜜蜂君想對HR小夥伴們說

雖然

無法比鄰

但是

我們可以堅持

成長進階

蜜蜂年卡就是你最好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蜜蜂學堂 的精彩文章:

95後,我為什麼不選擇華為?

TAG:蜜蜂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