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銷水果套路「幫幫我們」打悲情牌透支公眾同情心
打悲情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營銷方式
某網上一些滯銷水果長期濫用這一營銷方式,雖然短期內吸引了眾人眼球,博取消費者同情、方便了果農售果
但從長遠來看,濫用公眾同情心損害的是全體果農形象和整體利益。
在一家電商平台上搜索看到,有不少商家以「愛心助農」「4000萬斤蘋果滯銷」為名銷售水果。
其中一家宣稱售賣臨猗滯銷蘋果的商家售賣蘋果,但發貨地卻顯示為廣東深圳。
在其宣傳頁面中,一名老人用胳膊擦眼睛,手裡攥著幾張10元和5元的紙幣。非常令人動容
有的是大量腐爛或是壞掉的蘋果堆在地上,有的是老年果農手拿蘋果站在果樹旁。
圖片上標示著「果農心急如焚」「欲哭無淚」等字眼。很多的商品評論顯示,買家是沖著助農的宣傳來這買的。
詢問賣家後承認,店鋪地址在深圳,聲稱照片是「讓員工去產地拍的」。
據臨猗縣政府調查,報道所選用視頻、圖片均拍攝於2016年以前,有的還採用「擺拍」方式,刻意營造果農的貧苦形象。此外,為最大限度地博取消費者同情,電商刻意打造臨猗蘋果「丑」的特點,所呈現出來的蘋果都是有果銹疤痕、麻點、黑點、龜裂的次等果,此類蘋果是客商將優質蘋果篩選收購以後餘下的殘次蘋果,僅占很小的比例。
「滯銷大爺」代言多個滯銷水果:蘋果、蘆筍、菠蘿、檸檬……
在一些電商平台中,還有多個商家以「蘋果滯銷」「蘆筍滯銷」「菠蘿滯銷」為博取同情售賣商品
令人訝異的是採用的都是同一名老人的照片作為宣傳圖,其中貓膩不言而喻。
因此,給真正需要幫助的果農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一個需要三思而行、辨別真偽的綜合問題。對於那些虛假宣傳的人,公眾也應該提高自身警惕,在伸出援手之前應充分給予關注,認清事實,不要因為一時情感泛濫辦了壞事,讓虛假、博取同情的商家肆意擴張。與此同時,平台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大虛假宣傳打擊力度,不能任其發展,繼續欺騙社會良知和公眾同情心。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中國5千年中歷史記錄下的幾大千古冤案,堪稱千古奇冤1
※皇帝的女兒為什麼叫「公主」,這個稱謂來源何故?
TAG: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