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條「智軌」試運行:自動駕駛列車或成主流
歡迎關注智能製造網
近日,全球首條「智能軌道快運A1線」在湖南株洲正式啟動試運行,引發了民眾的廣泛關注。為期3個月試運行開啟,意味著「智軌」這一新型軌道交通制式將接受市民的切身體驗,為接下來的規模化商用預熱。
「智軌」的全稱是「智能軌道快運系統」,是中車株洲所自主研製的新型「跨界」軌道交通產品。通過應用中車株洲所成熟的先進軌道交通技術,並融合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優勢,才成功研製出了這一全新智能化軌道交通產品。
如今,談到交通工具的智能化發展,離不開的一個辭彙便是「自動駕駛」。據了解,「智軌」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水平還處於L1等級。不過,研發團隊計劃在年底實現L2等級,並持續提升自動駕駛技術水平。
在技術層面,由於智軌列車行駛場景特殊,周圍的干擾因素較少,通過結合軌道交通信號技術,3年左右即可實現無人駕駛。但是出於公共交通安全性需求,在法律層面或許將保持駕駛員配置,以更好地監管列車運行。
自動駕駛概念的發展以及技術的研發已經持續多年,在汽車領域的落地似乎更受矚目。其實,自動駕駛技術不只能夠應用於汽車,在船舶、飛機、無人機、列車等其他交通工具上的應用也在積極推進當中。
就列車領域而言,2016年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就曾宣布將開發部署自動駕駛列車,並將於2023年之前開通無人駕駛的高速TGV列車;2017年年底,採用自動駕駛技術的北京地鐵燕房線正式開通運營。
向自動駕駛領域縱深發展,成為軌道交通智能化的重要標誌,而中國目前在整體上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本世紀初,中國成功著手建設北斗系統,2010年開始致力自主研發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這些都為中國智能交通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助推下,我國城際鐵路、地鐵、中低速磁懸浮等軌道交通全面進入自動駕駛時代,列車智能化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
2018年3月份,上海首條人駕駛的全自動軌道交通線浦江線正式開始試運營。車輛行駛全程採取全自動駕駛模式,並且車輛喚醒、休眠,進出車庫也全部為無人操作,因而車輛運行區域為全封閉狀態。
此外,為了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正在推動智能京張高鐵建設。4月23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對外發布了京張高鐵工程建設、相關技術研發的階段性成果,所使用智能動車組將於2018年底完成樣車試製組裝,2019年上半年完成調試及試驗驗證。
據介紹,為了建設好智能京張高鐵,鐵路部門積極採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BIM等先進技術,突破智能建造、智能裝備和智能運營關鍵技術,全面提升鐵路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客運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不僅在自動駕駛技術上下功夫,中國鐵路總公司還充分考慮中國元素、奧運精神、百年京張文化傳承,組織優化設計形成了「鷹隼」和「旗魚」頭型方案和「龍鳳呈祥」「瑞雪迎春」兩種智能高鐵外觀塗裝方案。
未來,隨著各項前沿技術的進一步融合應用,列車智能化的發展將愈發普及。屆時,智能列車不僅將更為安全、便利、舒適,而且也將有效提升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最終體現在民眾的乘行體驗提升上來。


※物聯網是一個新的「江湖」
※新零售並非萬金油 做好品質才是王道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