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會找「茬」的人,想升職都難!

不會找「茬」的人,想升職都難!

別誤會,不是讓你挑刺,而是「大家來找茬」。

經常在抖音里看到一個視頻,視頻里只有下面這一段話:

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會影閱響讀。比如當看你完這句話後,才發這現里的字全是都亂的。

讀完再仔細看,發現「真的誒」文字順序是亂的,表達的意思你卻能理解,有沒有感覺這個場景似曾相識?

刨除掉精益求精的精神,還記不記得那些年:

你改了一遍又一遍的文檔和PPT?

你反覆核對,然後又做了好幾次的報表?

被財務強調了好多次,但是又被退回了好多次的發票?

不說這樣會給領導/客戶一種不專業的感覺,很多時候,自己都感覺煩得很:怎麼就這麼馬虎?就差那麼一點點。

但其實有時候,你並不是馬虎。

事出有因


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給參與實驗的人,講一個主人公在天文館打工的故事,裡面內容卻是真假各半。

故事中既含有正確信息,比如:「呵呵,我得穿上某件又大又舊的宇航服。不知道我是不是得扮演什麼人——也許他們想讓我扮演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第一個登月的人?」

還有一些錯誤的信息,比如:「我得先把一些常規天文知識介紹一遍,從太陽系講起,講土星是最大的行星之類的。」正確答案是木星。

過了一會兒,給受試者做一組知識小測驗,更多人能答出來第一個登月的人是誰。卻很容易將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答成土星。

可能有人會說,讀故事也許會忽略一些內容:但就算將故事錄下來,放慢速度去播放;將題干錯的地方標紅;讓人們在讀故事之前,趕緊多看天文類的書,然而都無法徹底糾正這種馬虎,根治這種輕信。

而把所有學術上的內容簡單解釋下來就是:人們天生不善於核對事實。

有法可循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的天性習慣去相信「眼見即為實」、「八九不離十」,於是在工作工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紕漏:初級如發票總是帖不對、重要如提交工作結果里居然還有錯。

然而,當領導/同事給你一項別的糾錯的任務,無論你最終是否說出口,你總能發現其中的問題。這是因為,在接到糾錯任務的第一時間,你的立場、標準,和做任務的人一定不一樣,你不會忽略掉任何一個過程,80%和90%永遠不會等於100%。

給別人糾錯考驗的是你的眼力,給自己找茬才是真正的職場本事。

我們總說,成長在於積累,而縱觀人的一生,無論是自己做老闆,還是公司做職員;無論是新興還是歷史悠久的行業,你不得不承認,職場是人最大的成長實踐地。大多數人將在職場中度過30年以上的時間。回想一下你自己經歷的好領導,是不是都有一雙特會「找茬」的眼睛。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如何識別你周圍的牛人」的文章,列出的第一項就是「元認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學會如何積攢經歷,總結自己的表現,並能從其中發現問題,然後知道如何優化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找茬」能力的學術表達,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起初在職場中也許未必順風順水,但一定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

此外,多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總是能讓你先人一步發現問題的根源,比如對於化學系的學生來講,他們比外語系的學生更容易發現「水中2個氦原子,還有幾個氧原子」的毛病。

凡事都怕矯枉過正,「找茬」絕不是要你吹毛求疵,而是讓自己能跳出已被圈住的思維圈子,這時再去回望你的成果,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也不必以同樣的標準對待旁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升職。

本文圖片來源於pexel

更多重磅資訊,盡在新天支付

關注『新天智付』服務號,這是個常發福利的寶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天支付 的精彩文章:

TAG:新天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