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院14樓窗外,掛著一個大男人!他痛哭的瞬間,讓所有人沉默了…

醫院14樓窗外,掛著一個大男人!他痛哭的瞬間,讓所有人沉默了…

5月7日下午3點

杭州一家醫院的一幕

讓樓下所有人驚呆了

在一棟樓的14樓窗外

掛著一個大男人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讓他傷心到想輕生呢

民警來了之後,男子情緒十分激動,大聲喊到「不要過來,不要過來」。

後來,在大家的勸說下,男子痛哭起來。

眾人終於等到機會上前,透過推窗的一絲縫隙,緊緊拉住了他的手。輔警隊員敲碎了相鄰窗戶的玻璃,大家一把把男子拉了回來。

原來,爬到窗外的男子叫小方(化名),今年30歲,來自重慶,一周前查出患有多種重病,5月7日當天,他又來到這家醫院複診。

複診的結果,證實小方的確患有重病,無法接受的他,一時之間有了輕生的念頭。

醫院的走廊

的確是看盡人生百態的地方

有的人讀著檢查報告

兩眼放出驚喜的光芒

有的人走出病房

卻挨著牆默默地哭了

···

這位腫瘤醫生患癌的經歷

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中領悟

人們總是這樣

健康還在的時候

總覺得疾病離自己好遠好遠

是一位婦科醫生患癌後

自己的切身經歷

網路圖片,圖文無關

多人聽聞醫生患病或離世,總是很吃驚:他不是醫生嗎?

是的,我在好幾個夜班後都沒有休息,湊了幾天假回老家看望父母。 他們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我很是放心不下,一早就帶著他們到醫院體檢。

做B 超的醫生是我老同學,她一邊用探頭在母親的腹部掃著,一邊和我抱怨工作太過繁忙。

她拍拍母親的肩膀,「阿姨,您身體不錯,沒什麼毛病。」看她此時不忙,我也順帶做個 B 超。我有膽結石十幾年了,時斷時續地痛,痛的時候吃點葯,不痛就懶得管了,已經多年沒做過全面體檢了。當探頭觸及到我膽囊的時候,老同學的眉頭一下皺起來了,「膽囊有一個三厘米的實性包塊,有血流信號,不太好啊,趕緊手術吧。」

後來,我做了一系列相關檢查,核磁、CT、腫瘤標記物,都指向惡性腫瘤...

健康中國攝影大賽作品 呂誠 攝

手術後才明白

我為魚肉,毫無尊嚴!

手術那天,家人送我到手術室電梯口,我突然覺得很恐懼,躺在冰冷的手術床上,醫生和護士談笑風生。我在這個手術室工作了三十年,周圍的環境無比熟悉,可是此時我卻覺得陌生和恐懼。

我越來越冷,渾身不自覺地開始哆嗦。我一絲不掛地躺在床上,備皮,插尿管,插胃管。當胃管從喉嚨插進去的時候,又干又痛,雖然醫生操作極其輕柔小心,但我還是覺得萬般無助,我為魚肉,毫無尊嚴。

麻醉師問我,「還好吧?」然後就把面罩給我戴上了。我睡著了,睡得很香很沉,等我醒來的時候已經下午兩點了。

睜開眼睛那一刻,伴隨著的是一陣陣劇痛。摸了一下肚子,腹帶,引流袋,我知道自己真的是癌了。

此時顧不得悲傷害怕,就是痛,五臟六腑撕裂般的痛,按一下鎮痛棒疼痛稍微緩解一些,然後我就昏昏睡去了。

健康中國攝影大賽作品 邵布勒 攝

患癌後才相信

醫生「殺人」三句話!

最痛的三天終於熬過去了,我下地了。我雙膝酸軟無力,只能將全部重心都壓在老伴身上,艱難前行。走一步一身汗,傷口隨著腳步的移動一下一下地抻著,那種痛只讓人感覺生不如死。

之前,我也是這麼近乎殘忍地要求術後病人儘早下地的,面對怕痛不願意下地的患者,我總是一番長篇大論,「您遲遲不下床容易粘連不易於恢復,還有可能造成傷口感染,如果再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就更麻煩了,咬咬牙,下來走走。」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醫生有三大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有人說醫生「殺人」的三句話,「不好」、「晚了」、「早幹什麼去了」。之前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總覺得有些誇大其詞,不以為然,現在我信了。

化療後才知道

骨頭就像被螞蟻咬!

術後我選擇了化療,對化療的痛苦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我見過病人捧著馬桶哇哇地吐直到吐出膽汁,我見過二十歲的小姑娘幾天之內就掉光了滿頭的秀髮,我也見過拔掉針頭寧可放棄生命也不願意受化療之苦的。

我提前買好了假髮,從心理上,身體上,做好了一切準備,迎接新一輪的戰鬥。

液體輸入體內後各種不舒服的癥狀就出現了,我渾身酸軟,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翻個身都困難無比,每個骨頭縫裡好像有萬隻螞蟻咬噬一樣,痛不可言。

然後就是冷,好像瞬間掉到了冰窟窿里一樣寒徹骨頭,之後就是高燒,燒到迷迷糊糊。幾天之後,待那些藥物代謝掉後,我的身體才又恢復一些。可是第二個療程又開始了。

康復後才明白

我要重新思考生命!

慢慢的我正逐漸康復,突如其來的疾病打亂了我原來的生活步伐,讓我慢下來了,給我時間我讓思考生命,沉澱人生。

我對家庭付出很少,將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我沒有給女兒開過家長會,沒帶她去過公園,我的生活全部被工作佔滿了,對於家庭我滿心虧欠。

我自詡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醫生,我經手的所有病人從入院的查體到出院後的回訪,我都親力親為,我記不得多少次打電話喊回來體檢報告有問題而本人毫不在意的腫瘤患者。

而今,站在一個患者的角度上思考我的職業生涯,我又覺得我似乎可以做得更多更好。雖然我對病人盡到了百分之百的責任,但是我眼中看到的是他們的病,而很少關注作為他們的內心世界。

我在乎手術範圍是否夠,淋巴是否剔除到位,是否出現併發症,但是很少設身處地考慮過病人的感受和他們的情緒。

身體的傷痛肉眼看得見,我們可以及時處理。而患者內心的痛苦和悲傷,我們因為看不到所以忽略,因為不影響對技術的評判,所以我們漠視。

這位醫生說

她患癌後和普通人一樣

經歷了肉體苦痛

精神折磨和經濟壓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樣

等到失去健康之後

才倍感珍惜

半島都市報微信(ID:bandaobao)綜合錢江晚報、健康時報

編輯:陳小小/金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島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90後姑娘化身「天堂使者」,一家三代曾在殯儀館工作
上天入地,顏值爆表!半島記者帶您提前領略11號線沿線風光

TAG:半島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