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水禾溪,這個鮮為人知的傳統古村落,人稱小鳳凰
微信號:bainian02
心中想去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也能抵達
圖文:若有所思
「一彎清水默默地流淌著,
流過了千年風雨,
流過了千年滄桑。
村頭茶園款款、
梯田層層,
村尾青山綿延。」
——水鄉.禾溪村
福建寧德周寧禾溪村,這名稱,還是我第一次聽說。
住在周寧縣的民宿「風谷山居」那幾日,和客棧老闆聊天,才得知在周寧縣西北部三十多公里處,有這樣一個中國傳統古村落。
想著三十公里不算遠,作為古鎮控的我,豈能錯過!客棧老闆據說禾溪村的那條路在修路,很熱心的幫我打了個電話問了下情況,說只要不是大巴,小車能進去。
於是第二天睡醒了,就出發了。
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把我帶去那個鮮為人知的古村落。
昨夜決定去了之後,上網查一下遊記,想看看有哪些最佳攝影點。發現對於禾溪村的攻略極少,為數不多的幾篇,照片拍的太渣。
去往禾溪村的那條山路,落花滿地。忍不住停下車凹個造型。三十公里,開開停停,一個小時後才到達禾溪村。
一眼驚艷,遇見這個古香古色,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雨後安靜的模樣。
一條湫溪穿村而過,溪面上有一座木拱廊橋—三仙橋,是我國已知現存建造年代最古老的木拱廊橋。
三仙橋建於1467年,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這座橋為瓦木結構木拱廊橋,寬5.6米,全長27.3米。橋中央設立神龕,供奉楊、柳、倪三仙姑。
橋上坐著村裡的老人,也不嘮嗑,只是靜靜地坐著。
我們大概是今天這個古村裡,唯一的一波遊客。
木拱廊橋的地面,那些陳舊的木板,經歷了五六百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從這裡走出去,歸來的有幾個?
從橋上望出去,湫溪旁,掛了一長串紅燈籠,想像著天色漸暗時的情景。
看著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一副快要倒塌的樣子,也有很多房子被翻建了,很不和諧,覺得很可惜。
一彎清水默默地流淌著,流過了千年風雨,流過了千年滄桑。村頭茶園款款、梯田層層,村尾青山綿延。
在這個安靜的沒有遊客的小村莊走走停停,那些破舊的明清老宅,惹我一聲聲嘆息。
這裡有一座古炮樓,依舊有著戰火的痕迹,還有一座百歲亭,守著很多人的願望,靜靜地沉默在時光里。
禾溪畔上的古宅大都為許氏先人所蓋,村民也多姓許。
民居以砌石為基、干打壘黃土成牆,古民居多為明代建築和仿明代的清朝建築。
這裡的建築很有意思,房屋為穿斗式懸山頂土木結構,三進四扇兩透組成的封閉式天井院,以「火牆包棟」圍成的院落充分體現封閉丘安的意識。
可是這樣的建築,採光通風都非常的差,不太適合居住。
因為沒有吃午飯就開車來了,逛了一大圈飢腸轆轆,居然找不到一家可以果腹的小店,就別說咖啡館啥的了。
好不容易問了幾個人,找到一家農家樂,還是人家家裡面。村婦熱情的為我煮了一碗雞蛋面,滿滿的一大碗,上面一個金黃的荷包蛋。
坐在她家裡的餐桌上,看院子里幾個村民聚在一起打牌打發著時光,流著鼻涕的孩子獨自玩耍著。
村中的另一道風景———禾溪小學,在「三仙橋」邊的斜坡上。沿斜坡而上,可達禾溪小學。
這是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國民中心小學之一,始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現為禾溪鄉村文博館。
曲徑長堤,草木芳菲。只是這山間的古村落,該何去何從。
那些破舊的明代建築,如果沒有修繕,不知道下一次我再回來時,會不會不復存在了?
帶著惋惜離開安靜的禾溪村,那條山間小路上,一場大雨滂沱,彷彿是為了呼應我的惋惜。
關於作者: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
知名旅遊撰稿人/環球旅行家
新浪微博:若有所思CS
喜歡就不要離開,關注旅行日誌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
你的分享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TAG:若有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