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稱帝後,為何孫權和劉備要跟著稱帝?無非一點原因
大家都知道在漢末群雄里,袁術勢力最廣,實力最強武將賢良最多,威望也最高,因此一個"代漢者當塗高也"就讓他成了皇帝。
這帝位一坐是不要緊,但是關鍵得其他人同意啊。漢帝還在位,起碼精神標杆還在,因此袁術瞬間成了出頭鳥,被人第一個崩了,想想也很可惜哈。
袁術前車之鑒,其他人即便有心稱帝,也是無力出頭。就算是實力最強的曹操也止步於漢臣王位,不過具體曹操為何不稱帝,實難估量。
就這樣一直維持到曹丕稱帝。
曹丕稱帝不是單方面稱帝,而是漢帝三次禪讓,曹丕三次推辭,魏才正式代漢。
因此可見,即便大家都知道三讓三辭有多虛假,但是也符合古法堯舜禹的禪讓,曹丕比袁術聰明多了。
這邊曹丕稱帝消息一出來,劉備可不幹了。他一直以來為之奮鬥終身的目標就是打敗曹操,去到漢帝旁邊。
現在目標沒了一半,那就自己稱帝吧,起碼另一半目標還在,還能在為此奮鬥終生。
而且劉備自稱漢帝,定國號為漢。如果說曹丕是禪讓,那劉備就是這是接手漢朝的政治資源。
兩個人都沒有毛病。
但是孫權就不一樣了。
東吳孫氏,先是自稱漢臣,曹丕稱帝後又歸順。這樣一來,在立場上就有點偏頗。
對孫權而言,劉備的政權就像一個老上司,曹丕的政權就像一個新上司。因為北方有強大的曹丕存在,孫權和劉備必須聯手抗曹,所以在曹丕和劉備稱帝後,孫權暫時沒辦法稱帝。
可是孫權一直沒有放棄。
一直以來,孫權都在努力。定年號黃龍,嘉禾,赤烏,神鳳,這些可都是祥瑞。這就提現了孫權一直想要找祥瑞來實現自己的政治地位。
但是孫權心中還是有一道跨不過的梗。
但是當劉備集全國之力攻打東吳,最後曹丕病逝。孫權正式擺脫了老上司和新上司。
於是孫權終於稱帝。


※三國英雄人才從多,為何偏偏後人只把關公敬為神?無非五個原因
※清朝雍正時期的「耗羨歸公」制度是什麼?聽我慢慢道來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