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執迷於「直出」之怪象

執迷於「直出」之怪象

題圖由哈蘇503CX膠片機拍攝,

使用柯達Potra160彩色負片。

C-41標準沖洗工藝沖洗,

愛普生GTX-980底片掃描儀掃描為tiff格式。

那麼問題來了:這張未經後期電腦調色的照片,是「直出」嗎?

喜歡攝影多年,一路走來看過我國網路論壇上的種種怪象。雖遠談不上可以「教育」大眾,但也算個沾邊從業者和經驗熟手。我想站在我的角度談一談我對「直出」的理解。

什 么 是 「直 出」 怪 象 ?

先看幾組網上論壇的常見對話:

「樓主的照片色調的好冷」

「並沒調圖,我是用K值原片直出的」

「照片P得太假了,真實的根本不是這樣」

「我這都是直出,根本沒P」

「你的色彩真棒,怎麼調的?」

「謝謝,並沒有調哦。這是膠片原圖直出。」

可能是從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開始掌握數碼暗房技術起,「直出」反而成了不少人掛在嘴邊並引以為傲的詞語。

何為「直出」?

眾所周知,攝影的過程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就是按下快門之前那個過程,包括並不限於取景、構圖、用光、色溫,選擇合適的光圈快門與ISO組合等。後期是指按下快門後到圖片最終發布呈現的過程,包括並不限於沖洗顯影、放大、裁剪並二次構圖、調整曝光、調整色彩、銳化或模糊、降噪或增加顆粒感、調整輸出的尺寸和格式,甚至利用PS技術增加或刪去畫面元素以及使用特效等等。

所謂「直出」,就是攝影行為到按下快門那一刻終止,不進行後期,直接使用相機所呈現給你的那張照片

「直出」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出在盲目追捧「直出」,並且以之為傲。

直 出 ≠ 真 實

「你這照片都經過後期加工了吧?不真實」

你怎知經過後期加工就不真實?你如何判斷一台相機直接拍出來的色彩和白平衡就是當時你眼睛看到的?每個品牌的相機都有其獨特的成像風格,更何況每個人對色彩的感知和理解都不一定相同。另外,後期加工是為了得到攝影師想要的風格,表達攝影師想要表達的心情,可以無關真實。

「直出」並不意味著你的圖片沒有被加工潤色,更不代表還原了真實。相機對圖像如何表現本身就有一套自己的演算法,不信你看你相機的JPEG色彩設置,通常都有好幾種風格。既然有不同風格,那又何談沒有後期?事實上,如果你拍的是JPEG格式的照片,按完快門,相機會用機內演算法幫你PS一遍,調整了色彩、銳度等參數讓你看到一張相對討喜的照片。

自己動手調了一張比較「假」的照片。

問題出在過大的動態範圍和過度飽和的色彩。

當然,後期要有度,太過誇張如HDR並不適合表現通常情景,因為人們會對過分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影像有陌生和抵觸感。

膠 片 甚 至 更 倚 重 後 期

「我用膠片,都是直接沖洗掃描並無後期」

膠片就無需後期了嗎?那暗房技術是從哪來的?從一張膠片完成曝光後到呈現在你眼前的所有過程都是後期,並且後期對膠片成像影響之大相比數碼有過之無不及。對膠片最終風格產生影響的過程包括並不限於:沖洗藥水配方、溫度、顯影及定影時長、底片掃描儀的品牌型號,底片掃描儀的參數設置、掃描軟體、甚至暗房操作過程中有沒有漏光等。另外,所有在網上看到的膠片照片,都是數碼化以後的,相當於拿數碼相機對著底片翻拍後再傳到網上。

如果不是自己沖掃,那麼,是沖掃店師傅幫你先做了一遍後期。

「直 出」 不 值 得 炫 耀

為什麼要追求「直出」?理由呢?追求「直出」唯一合理的理由是逼迫自己做十分完美的前期,把一切創作過程結束在按下快門那一刻。

俗話說:「一切不以完美照片為目的的『直出』都是耍流氓。」

上面兩張照片幾乎攝於同一場景,時間略有先後。

分別使用膠片相機「直出」和數碼相機調色後輸出。

你能區分出哪張是「直出」哪張是調色後的嗎?

「直出」一點也不值得炫耀。

在數碼時代,認真掌握後期技能是攝影學習的一部分,只會前期不會後期,不值得驕傲。並且通常:不會後期的人前期往往不咋地。因為很多參數既可以在前期設置也可以在後期設置。比如白平衡、曲線、色彩傾向等。前期和後期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割裂開單獨去看。

有些照片「直出」足以表達作者意圖,那就無需後期很多職業攝影師不做後期不是因為不需要,而是為了出片效率。如果每張照片都去做完美的後期,會累死。這就是為什麼婚紗攝影的精修圖數量是有限的。另外,新聞攝影領域為了追求真實(防止造假),是拒絕攝影師對照片做出較大技術改動的,但即使新聞攝影,也允許後期適當裁剪、調平地平線等。

「直 出」 本 無 錯

執迷於「直出」,實際上是膠片時代攝影習慣的延續。那個時代,由於條件所限,很多沒有暗房可用的攝影師不得不把後期工作交給他人來完成,因此暗房後期並不是大多攝影人掌握的技術。到了數碼時代,這部分攝影人已經習慣於按完快門就拍完,所以十分在意「直出」的表現。

「直出」本無錯,錯在以「直出」為榮,或者以「直出」作為擋箭牌為自己沒有通過後期得到一張更完美照片去開脫。如果攝影者通過天才的用光構圖等前期手段得到了一張令人讚歎的照片,的確值得為之自豪。但後期適當調整使之更完美,豈不更好?

我們讚美照片,和它是「直出」還是後期加工過無關。

最後,還是用做菜來比喻

前期:選食材、處理食材、配料等。

後期:下鍋後使用自己調配的調料把食物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直出:把別人幫你配好的調味料下鍋和食材一起做,熟了直接出鍋。(優秀的相機廠商可能會提供十三香,一般的只提供鹽)

RAW+後期:所有食材都新鮮未經加工,需要通過廚師的處理一步一步把它烹飪成想要的口味。

攝影就像做菜,鹹淡隨你,但千萬別以「我做菜只放鹽」之類的託辭為榮。有的菜只放鹽就很好吃,但那一點也不值得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記途憶 的精彩文章:

No.104 最紅不過倫敦

TAG:圖記途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