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如何讓人成為」人」?
焦點轉變--三觀變革
1關注點的轉變,看一個人從他的附加價值轉變到人存在的本身就是寶貴的,有價值的。
2認識人的天性和權利,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自由需要得到尊重,不是只是知性上的知道,而是真實在生活中超越外在條件去尊重一個人,寶貴的看待一個人。
破除教育的功利化,讓人成為一個自由人,首先要改變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以前中國實在是太窮了,所以我們要發展我們的經濟,的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錢」從而很大的影響人的三觀。當上小學的時候,大人叮囑你好好讀書,將來考一個好大學,畢業後有一個好生活;所以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關心的不是我擅長什麼,我喜歡什麼,而是現在哪個行業好混啊;
大學畢業之後,不管自己的專業學得是什麼,關心的是哪份工作賺錢多啊;甚至結婚也是,我的另一半條件是否優越,可以給我帶來什麼。慢慢地我國的三觀走到一種失去根本的極端,本末倒置。向「前「看齊變成了向「錢「看齊。
很感謝我們的經濟可以發展,人們的生活不斷變好,那之後呢,一個國家的根基應該紮根教育,只有先讓人成真正的人,健康的人,有擔當有遠大抱負的人才能更好的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一個人心裡所裝的所看的真的非常重要。如果是向錢看齊,其實所有的一切,教育,醫院等都會來到腐敗和變質,不在是老師如燭火,仁者醫心,反老師和醫生這樣的職業對於他人而言,不過是一份賺錢養生的工作。所以導致今天很多問題,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來到信任危機。
現在很多的問題發生,是因為人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也找不到自己生活的定位,所以人心浮躁。法律就像在賭各種漏洞,這樣的問題發生了,我們就在樹立一條新的法,但是人的惡若不從心裡根除,還會生出其它的問題。
然而一個人成為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熱愛生活,願意擔當的人,那麼人會有過美好的生活的力量,又怎麼會給社會添亂呢。
學校教育不應只是教人一大堆的理論和技能,而是要讓人成為真正的人,成為有愛和真理的人。既可以寶貴的看待自己和他人,也可以寶貴的使用自己的一生,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人如果每天認可自己的生活,找到讓自己變得又意義有價值的事,誰還會活在空虛中呢。
學校教育的變革
1教育理念變革—教育要以生命教育為根本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愛的教育,愛孩子是教育的開始,老師應當走進孩子的內心的世界,發掘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敬畏每個生命,培養真正的健康的美好的人」。
當學生面臨考試的壓力的時候,學校和老師不是一味督促幫助做題,而是要先疏導學生心裡的壓力和焦慮,讓他們正確的認識考試。考試不過是一階段某個領域的測評,然後根據測評總結過去,計劃未來。
不是考不好就心情低落,覺得我不行,中國人看待問題的視角很容易極端化,很容易一個事情沒有做好就上升到整個人的價值,全盤的否定自己,不是很分明的去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局限。
在成長懵懂和困惑的年紀,學校教育和老師需要更好的引導孩子做事的動機,做事的動機決定人一生的意義和幸福感,同樣在做一件事情,但是不同的動機決定了它不同的性質。
例如同樣是建造房屋的工匠,有人問他們說:「你在做什麼」,有的人說:「我在建房子」,另一個人說:「我在建造聖殿」。
同樣的你帶著怎樣的心去做事,你所投入的用心程度和精力也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都不是天生懶散,毫無動力,只不過是你還沒有找到你一定要做的事。
所以對於老師的考核標準要綜合化,不僅是專業和技能,更要考察他的綜合素質,成為老師的動機,品行,生活理念等。
學校的科目的變革
要將學校教育真實的貼近人的生活,一個人真正的在社會上立足的和所需要的一切。有一些事是我們人生重大的事情,但是學校不教, 比如婚姻,做人與人生,甚至現在有的人連生活都不知道怎麼生活。
現在很多人對生活沒有熱愛,關係處理情商低,做人失去原則和底線,對社會責任沒有擔當等。人生命的成長成熟不是隨著人年紀和經歷的增多就會變得成熟,學校教育應提供人全方位學習的契機。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合
孩子的成長是方方面面的, 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都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一無所知,家長對學校老師產生誤解,老師覺得班級很難管理,沒有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孩子,這樣問題的發生就是因為老師沒有和家長聯合在一起。聯合的時候事半功倍,不聯合的時候吃力不討好,而且互相埋怨。
所以學校應該每周要有定期的家長學習交流會,一起交流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成長,也反思和學習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成為心靈健康,熱愛生活,有能力的人。
推薦書籍:
跟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
未完待續.....
喜歡
分享
or


TAG:大衛說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