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英語,該從什麼時間開始?

學英語,該從什麼時間開始?

分享 A?寶寶的家教法

前天我們發了一篇VIPKID的廣告。有些用戶說,看,你們發的廣告太生硬。沒錯,過去半年裡,我們連著發了4次VIPKID的廣告,都是這麼硬。發這個廣告,除了換銀子補貼家用,還有另一個原因,我們覺得VIPKID很好,值得推薦。去年一整年,我女兒每周都會上3個小時VIPKID。

我們推這個廣告,是因為它對孩子們有價值。

早做準備,更好的學英語

有些寶媽留言說,看了廣告好焦慮,原本沒打算這麼早讓寶寶學英語,現在看了廣告,開始計劃怎麼給孩子學英語。

廣告確實讓人焦慮。但如果不儘早給孩子創造英語學習環境,上了小學,孩子跟不上課程進度,那才是真焦慮。

我女兒在公立小學讀1年級。有天放學,她同桌的媽媽問我,「聽說你女兒英語特別好。她在哪學英語?我兒子的英語班不太好,學了半年他上課還跟不上,我打算給他換個地方學。」

一年級里,這樣的家長特別多。每天放學,我女兒的很多同學,都去課外英語班上課。在深圳,孩子們課外學英語是個常態,因為不學,很容易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全國的小學,並不都是一年級開始學英語。但不管是一年級開始學,還是三年級開始學,英語是早晚要學的,躲不過。我不想妖魔化小學英語,但孩子們學得很難是事實。它有個原因。

缺乏英語環境

小學一年級的英語,看上去起點和語文一樣。語文是從認拼音開始,然後學漢字,之後再學文章;英語也差不多,是從認字母開始,然後學單詞,之後再學文章。唯一的區別是,語文講得快,內容多,英文講得慢,內容少。

雖然語文講的內容多,但實際上語文比英語更容易學。語文里講的很多內容,比如漢字,孩子們上學前就聽得懂,也會說。先學會了聽和說,再去學讀跟寫,是很容易的。

日常閱讀里,如果孩子遇到生意,他的潛意識,會把生字和平時口語里相應的發音對號入座。所以閱讀時很容易理解和記憶生詞。所以孩子的閱讀量越大,小學時辭彙量的增長速度就越快。

英語就不一樣了。我們沒有語言環境。公立小學裡,每周只有幾堂英語課。就算每個班,能配上一個外教,每周講一堂外教課,這點語言環境還遠遠不夠用。所以孩子的英語學習,其實和我們當年沒多大區別,依然是死記硬背。

你再看看現在小學英語的學習內容和考試方法:一年級下學期,就需要用英語表演簡單的舞台劇,並且試卷里1/4內容是在考聽力。這比我上初中時學的英語還難。這麼有挑戰的學習,如果不在課外補充語言環境,一定會有孩子掉隊。

就算沒人逼著,英語也該學好

為什麼2001年,教育部改革小學大綱的時候,把英語變成了小學必修課?

因為學外語的好處非常多,並且越早越好,等初中再學就晚了。

你或許會問,學外語,真的那麼重要嗎?

這兩年,人工智慧產品大爆發,新發明的翻譯工具特別多。比如說,咱們國內的科大訊飛,就推出了一款很牛的翻譯機。你對著它說話,它就能瞬間把中文翻譯成英語,或者把英語翻譯成中文。

估計再過十來年,人們不用學外語,只要用這樣的機器,就能和外國人順暢地交流,那還學英語幹嘛?

語言的含義,很容易翻譯,但語言後面的文化,就很難翻譯了。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還是文化的載體。

如果你給孩子讀過中英文雙語繪本,你一定有這樣的體會:英文版讀起來朗朗上口,但中文版讀起來,總是怪怪的。

比如說,很多媽媽都給寶寶讀過《戴高帽子的貓》。它是蘇斯博士的成名作,英文原版讀起來特別有韻律,感覺有點像中文的繞口令,孩子一聽就喜歡。

它的中文版呢?翻譯得已經到了極致,但和原版比起來,韻律感還是差了不少。這就是語言含義後面,那些沒法翻譯的東西。只有孩子聽懂英語,才能感受到另一種文化的美。英文歌,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原本美美的歌詞,只要翻譯過來,立刻就變味。

像這種,沒法翻譯的文化,還有很多,並且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20年前,考上清華北大,算是望子成龍的標準,如今世界就是個大村子,有能力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去常青藤,劍橋,牛津讀個書。都說留學,除了學知識,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也特別重要。但我真不敢想像,一個依賴科大訊飛做翻譯的留學生,怎麼能體會到原汁原味的外國文化。

學好英語,是幫孩子打開一扇門;相反,不學英語,就是在該有門的地方,依然是堵牆。

最重要的是,未來10年,英語成績對升學的影響,應該還是決定性的,學不好,就等於放棄了很多機會

學得越早,就越容易學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敏感期這個詞。學外語,就有敏感期。並且不止一個。

華盛頓大學腦科學家,帕特里夏·庫爾在研究中發現:如果孩子在1歲前,沒聽過某種語言的發音,在1歲之後,他很可能會喪失一部分對這種語言發音細節的辨別能力。比如,1歲前沒聽過英語,1歲後可能就分不清英語中的一些發音。

雖然這種能力通過後天訓練,還可以重新找回來,但這個發現告訴我們,1歲後開始學另一種語言,跟1歲前學雙語有根本的區別。

另一個敏感期,是在7歲之前。美國的另一項研究,對大量美國新移民做了跟蹤實驗。研究發現,7歲以前,沒有完全「浸泡」在英語環境里的新移民,即使再怎麼努力學英語,他們對英語語法的敏感度,永遠都趕不上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後續的相關腦科學實驗證明,7歲後開始學英語的人,大腦對英語的反應,比7歲前學英語的人,會有明顯的遲鈍。

雖然在敏感期之外,孩子也有可能學會流利的英語,但學習的難度更大,並且學成後的水平也有限。想學英語,要趁早。

太早學英語有壞處嗎?

7歲前,用侵入式方法學習英語的,算是雙語孩子。雙語孩子確實有一個明顯的劣勢。算是壞處吧!

有研究發現,雙語兒童,在年齡很小的時候,掌握的辭彙量會比單語兒童少。但研究還發現,在出現這種缺陷的同時,雙語兒童會獲得更高的智商成績,也就是更聰明。並且這種辭彙量少的缺陷,會在12歲前逐漸消失,因此不會影響中考和高考。從長遠來看,學雙語的好處更明顯。

在家,也能創造語言環境

學語言,最好的方法是在「浸泡」在語言環境里。補習班和VIPKID,只是提供語言環境的工具。其實就算沒有它們,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也能在家裡幫寶寶建起英語環境,哪怕你不是英語達人。

之前,有位老用戶在後台問我,她的收入不高,給孩子報VIPKID有壓力,要怎麼辦。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想告訴她,只要她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不用報很貴的補習班,也能自己教會孩子英語。

不過,這裡說到的時間和耐心,絕不是一兩個月,每天個把小時,或者像讀中文繪本那樣的耐心。這些根本不夠用!

我推算了一下,英語水平普通(不能用英語完成生活對話)的家長,要想在家裡給孩子建起英文環境,需要每天花2個小時,並且連續堅持3-5年。這也是個巨大的投入。

如果能堅持下來,不光可以教會孩子英語,家長自己也能變英語達人。雖然這是個巨大的工程,但還是挺值得去努力。

我之前就想把教女兒英語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如果,此刻看文章的你有興趣,又有時間和耐心,我們接下來可以一起試一試。

從下周起,我會把自己教女兒英語的方法,以每周一篇文章的頻率,慢慢整理成文章,陸續分享給你。我們一起試試,我的方法你能不能用得上。

未來,分享兒童成長心理學,還是我的重點。分享英語學習法,算是個小常識。因為在我看來,育兒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成長心理學,講的就是兒童的發展規律。

看了前天的廣告,還沒退訂咱們公眾號的老用戶們,謝謝你們的支持,感謝你們,容忍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投放VIPKID的廣告。我們的廣告文章,以後會很少,並且一定做到對大多數用戶有益。希望我的文章,能讓你感受到,這個公眾號在做的事,更多是為了孩子們快樂的成長。

這裡是七果叔叔的A?寶寶家教頻道,感謝你的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餐餐見 的精彩文章:

我敢打賭,沒有比這個再簡單的小甜品了 15m+

TAG:寶寶餐餐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