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昭陽舊圃:松林里種蘑菇 山坡上養雞鴨 產業發展有特色!

昭陽舊圃:松林里種蘑菇 山坡上養雞鴨 產業發展有特色!

松林里種蘑菇,山坡上養雞鴨。2016年以來,在舊圃鎮黨委政府的支持鼓勵下,後海村兩委積極引進企業,通過種植、養殖合作社掛鉤貧困戶的方式,依託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綠色產業,促農增收,使全村林下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舊圃鎮後海村大埡口有7000多畝山林,從2016年開始,當地村民雷燦陽就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這裡發展林下種養殖,他也讓這裡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雷燦陽是後海村26組村民,幾年前,他在外打拚,學到了一些種養殖技術。2016年,他回鄉創業,並在村兩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發展起了林下經濟。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片松林已經被充分利用起來了。在這個松毛下面栽種的就是赤松茸,經過一年的試種目前已經成功了,而且已經初具規模。

燦陽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雷燦陽說:「我是當地的村民,看到一片片的松林,我們就想來搞林下種植,這個想法,也得到黨委政府和後海村兩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就成立了這個合作社。現在,規模種植赤松茸有20餘畝,土雞養了1萬餘只,帶動了當地40多戶貧困戶。」

燦陽養殖合作社自2016年12月成立以來,共流轉土地1000餘畝,採用綠色無污染的種養方式養殖一萬多隻林下土雞、種植20多畝赤松茸,預計年純收入80多萬元。合作社的成立不僅讓原來滿山荒地的雷家梁子大埡口有了生機,還讓當地群眾通過流轉土地有了收入。現在,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協調下,合作社已經初具規模,市場上對合作社的產品需求量也很大,下一步在做大做強合作社的同時還將致力於群眾脫貧增收。

現在, 合作社流轉了40多戶貧困戶的土地,同時還讓100多人參加務工,為當地脫貧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後海村村民雷陽洪介紹說:他家有八畝多地,都入股到了合作社參加分紅。另外他常年在這裡務工,每個月有2400元,一年還是有二萬六七的收入。再加上種地養豬,一年還是有3萬餘元的純收入,兩個孫子上學都沒有問題了。

據了解,舊圃鎮後海村因區域位置和自然條件等原因,產業結構單一,發展不均衡,貧困人口多。近年來,舊圃鎮黨委政府以及後海村兩委因地制宜,帶領當地群眾發展綠色種植養殖業,促農增收。

後海村村主任劉玉平說,這個合作社是村集體加公司加農戶,每年的養殖種植的年產值能達到350萬元,純利潤能達到50萬元,其中30萬拿來分紅,群眾以土地來入股,這30萬是用來分紅的。另外,村民在裡面打工,每天70到80元,發展合作社對群眾脫貧致富是沒有問題的。後海村的林子還有7000多畝,有5000多畝發展林下經濟。今後,還打算把林下經濟發展起來,讓群眾脫貧致富打下基礎。

編後語

從綠色資源到綠色產業再到綠色經濟,經過近兩年的摸索,雷燦陽把一片山林變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而舊圃鎮後海村也走出了一條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帶領群眾綠色脫貧的發展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昭通 的精彩文章:

陳忠平拍攝的記憶昭通
新華社:烏蒙山的「春芽」!

TAG:微昭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