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社評:李克強訪日,中日走出相互戰略消耗

社評:李克強訪日,中日走出相互戰略消耗

李克強總理赴日本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正式訪問日本,翻開了中日韓合作和中日關係新的一頁。日方非常重視李克強此訪,媒體評論如潮。對中日關係實現轉折並且保持比較好的改善趨勢,雙方輿論的樂觀都在增加。

與此同時,謹慎也是眾多評論的一個特點。人們普遍注意到中日關係仍存在諸多問題和不穩定因素,認為這一關係去年以來的向好變化在形成趨勢的同時仍有脆弱性,需要雙方認真維護。

對來之不易的中日關係改善,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中日輿論不應掉入雙方誰更希望改善關係,誰更有求於誰的思維。事實是,過去七八年兩國關係的高度緊張讓雙方都蒙受了外交損失,增加了兩國在各自其他主要外交方向上的成本。改善中日關係符合雙方的利益,誰更急於做這種改善是無益的討論,有可能造成誤導。

第二,中日要處理好圍繞中國崛起而產生的各種效應。日方要避免採取會被廣泛認為是遏制、牽制中國崛起的行動,尊重中國作為大國隨著經濟發展增加國防力量的權利。中方則應體諒日本被中國力量超越的複雜心態,不主動用言行去強化它。兩國要盡量減少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敏感與中國對日方各種反應的敏感交叉刺激,避免對對方行為的過度解讀。

第三,要切實加強對現有分歧的管控,隨時考慮己方言行對對方可能造成的困擾。雙方要圍繞一些難點加強溝通,建立規則或者默契,堅決避免某個具體摩擦釋放出破壞兩國關係全局的能量。

第四,兩國官方要承擔起引領民間友好互視的責任。事實證明,營造中日友好氣氛靠民間打頭陣是不牢靠的,由於歷史積怨深,兩國輿論場很容易「一點就著」。北京和東京需要不斷展示官方的友好姿態,鞏固強化中日友好的輿論氛圍,形成強大引導力。

第五,要擴大中日的文化交流。與中美和中韓文化交流相比,中日近年來的文化交往無疑落後了,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日本影視節目流行中國的情形相比,這一落後更加明顯。文化交流少了,相互即使有好感,也會變得又淡又淺。而中日恢復、擴大文化交流的市場化條件相當多。

東亞社會流傳著一種看法:鄰居難相處,國家間遠交近攻很正常。中日都應徹底摒棄這種舊認識,走出傳統地緣政治思維,認真探索實踐這兩個重要鄰國的共贏之道。

要看到,社會規模的巨大差距決定了中國的綜合力量肯定會超越日本,但是日本的發達與精緻構成了它獨特的力量源泉。一衣帶水的這兩個國家有戰略上互補的巨大潛力,相互不容對方將造成兩國的重大錯誤,化彼此消耗為互相借力對兩國建立積極有效的周邊外交格局都是決定性的一環。

沒有誰能逼北京和東京對抗,但是如果中日在兩國關係中放縱各自的情緒,那麼外界可以從事挑撥的機會和方式都不缺。而且,世界上真為中日對峙而惋惜的國家恐怕很少,看熱鬧的是多數,從中牟利的亦不乏有之。因此,推動中日關係朝著不斷擴大友好合作的方向前進,是兩國最理性和最有智慧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持續亮劍警告!解放軍舟山軍演亮兩款新式武器 震懾「台獨」
俄專家:中俄應建立自己的經濟體系以抵禦西方施壓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