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莆田話里有《詩經》

莆田話里有《詩經》

莆田話里有《詩經》

文丨朱祖厚

本文發表於《莆田作家》,微信號:ptzj2014

蒹葭

 經典古詩兒歌精選

雅樂詩唱 

00:00/02:09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位列儒家六經之首。《詩經》既是詩歌,又是一部西周和春秋時代的百科全書。這些詩歌產生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布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莆田先民自中原搬遷而來,人們常說莆田話是古中原文化和語言的活化石。莆田人讀《詩經》,能夠從中讀到莆田話所保存的《詩經》語詞。

1《周南·關關雎鳩》: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莆田話:參差(莆田話讀:cān cō)不齊。芼,莆田話讀mō,意思是把散在地上桌上或水中的東西用五指弄起來。小孩子吃東西常常「用手芼」或者「五指芼」。

2《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為絺為綌。先說絺和綌。把葛加工為纖維,可以織成夏布。細夏布比較薄,叫絺,普通話讀chī,莆田話讀痴tī;粗夏布比較厚,叫做綌,普通話讀音為xì(音隙),莆田話與激和隙同音)。《宋書》:寒待綿纊,暑待絺綌。莆田話說「薄絺絺」,意思是薄如絺;說「厚綌綌」,讀音如「厚激激」,意思是厚如綌。濩huò,煮,莆田話讀戶。濩的另外一個意思:屋檐水往下流的樣子。我懷疑莆田話說「汗流湖啊湖」應該是「汗流濩啊濩」。莆田人過去有時「吃湖飯」。煮的是稀飯,用笊籬(普通話讀如「照籬」,莆田話讀如「蔗籬」)把飯粒撈起來成為乾飯,稱為「湖飯」。我猜想,正式應該叫「濩飯」。還有罱溝泥,莆田話叫「湖溝土」,我想應該也是「濩溝土」。汗水的流下,撈飯,撈溝泥,這些動作共同特點是水如屋檐水往下流。

3《周南·卷耳》:陟(讀至,登高)彼崔嵬,我馬虺隤。虺隤(huī tuí),腿軟的病。在此詩中是腿軟到幾乎支持不住的意思。莆田話變音了,聽起來有點像「虺虺」。我們常說:我今天爬山爬啊huī huí。

4《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椓,把尖物垂直往地里打下去。普通話讀zhuó,莆田話讀如監督的「督」。

5《周南·芣苢》采采芣苢(fúyǐ,車前草),薄言捋之。薄字,《詩經》里有20多處用作語助詞,沒有實際意思,還經常「薄言」二字連用。莆田人說「你今天薄去哪裡?」;「薄講他用功,他確實用功。」捋,普通話讀luō,用手握著條狀物,順著移動、撫摩。莆田話讀luá(音很短促):捋起褲腳;捋稻穗。

6 《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詩句里意思是高而錯綜。莆田話讀kiào ngiáo時,意思是蓬鬆而不平整,不容易壓實因而不容易擺整齊或不容易捆綁結實。莆田話翹翹,還可以是:不平整,不成一個平面,莆田話讀kiáo kiáo。莆田話說:這塊板翹翹。

7《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忡忡,普通話讀chōngchōng。莆田話說:心肝頭忡啊忡(讀如:鍾啊鍾)。

8 《邶風·簡兮》:左手執龠,右手秉翟。龠(yuè)是一種管狀吹樂器。莆田話讀音與「粿」相同,還有用於量米的「米龠」,《唐·通典》: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過去燒火時用來通風鼓火的竹管叫火龠。織布時卷紗線要用際龠和緯龠。前者大得多。緯龠裝在梭子里。莆田話有個諺語叫:下頜下找際龠。際龠是用來纏繞織布的紗線的。女人常常把際龠夾在脖子下,卻到處找際龠,就像我們常常戴著眼鏡到處找眼鏡。

9《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古時上衣稱為衣,下裙稱為裳,裳讀如嘗,上下衣合稱作衣裳(yī cháng)。不少後鼻音韻母ang字在莆田話里韻母變成「瑤」:箱,蔣,醬,涼,娘,羊,楊,唱,搶,等等。所以衣裳二字莆田話聽起來似「衣娘」或「衣遼」。普通話讀衣裳為 yīshang時,是衣服的通稱:身上衣裳口中食。但是,衣服莆田話讀如「衣胡」。

10《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棲遲,有多種意思。在本詩句里意思為:游息。莆田話變音為「棲棲」,兩字都讀陽平,如「凄凄」二字的陽平音,意思是:飄泊失意。《國語辭典》:李賀《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陸游《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歎。

11 《豳風·七月》《七月》晝爾於茅,宵爾索綯。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繩子。莆田捆稻子用的草繩子叫「稻索」。雜貨商店裡有出售「綯索」。 綯與陶同音。《國語辭典》綯,繩索。

12《大雅·盪》: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奰,怒也。奰屓[bì xì],氣盛發力的樣子。莆田話常作「奰力」。嬰兒睡覺累了常常會「奰力」。

13《小雅·天保》:「禴祠烝嘗,於公先王。」禴yuè:夏祭。祠,春祭。春天欠缺祭祀用的食物,祭祀時就多說好話,所以《說文解字》說:春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古人依據詞字而造祠字!烝,冬祭,讀如蒸。嘗:秋祭,嘗新谷也。嘗是ang韻,後鼻音字,莆田話讀如箱字的陽平音。烝嘗二字常連用,表示祭祀。舊時宗族有公田,名叫烝嘗田,莆田話聽起來像「秦朝田」或「錢糧田」,所收田租用於宗族祭祀開支。殷商及之前都按季節順序說「嘗烝」,孔穎達《禮記正義》也是把烝嘗二字倒過來用,意思不變:黃目(黃銅酒樽,樽上刻有二目為飾),嘗烝所用。莆田話也把祭祀叫做「嘗烝」,聽起來像「箱līng」。人們常說「嘗烝做忌」。

14《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國語辭典》:「僛僛qīqī,形容人姿勢傾斜不能自正。」南宋·向子諲《菩薩蠻》:飛來雙白鷺。屢作僛僛舞。莆田話保留這個僛字:僛頭,頭僛僛,坐僛僛,走路僛啊僛。

15 莆田人說泉水從泉眼涌動著不斷流出來,叫做「水[biu]啊[biu]出(來)。《小雅·采菽》:觱沸檻泉,言采其芹。《毛傳》:「觱沸,泉出貌。」莆田話音[biu]是由「觱沸」(bì fèi )」二字連讀而成。

16《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又恐又懼的,只有我和你。女,意思是你。莆田話仍然保留古代「女」作為「你」這個意思。

17《大雅·烝民》:征夫捷捷,每懷靡及。《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莆田話說:腳手捷啦捷(腳手敏捷),嘴捷啦捷(口舌敏捷)。《康熙字典》釋捷捷為敏捷,就是引用《詩經》這兩句。

18 莆田人常常友好地罵孩子或貓狗吃東西為「屍啦」。把食物放在貓狗跟前,說:「屍啦,去吃!」母親常常對幼兒說「屍啦吃嘎一胸前」,意思是說「你怎麼吃得胸前都是飯粒?」人們常常對朋友或孩子說「屍啦飽(飽)」,意思相當於:「吃飽了撐的」,自找苦吃(或者活該);或是相當於:「吃飽了沒事幹」,去做無意義的事。這個屍字在《詩經》里用了十七次。周朝祭祀時,請活人代表神接受人們的祭祀,在人和神之間溝通,這個活人就叫做「屍」。如果由卿士(當官的人)擔任屍,就稱為「公屍」。《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屍載起。鼓鍾送屍,神保聿歸。」字面翻譯:神靈都醉了,大屍站起來。鳴鐘給屍送行,祖宗神靈上歸程。《大雅·鳧鷖》:鳧鷖在沙,公屍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餚既嘉。公屍燕飲,福祿來為。這是說周王以豐嘉酒肴宴請招待祖宗和公屍,公屍則高興地來宴飲並助祖宗神靈降賜福祿。

19《魯頌·泮水》順彼長道,屈此群醜。長道就是長路。莆田俗語:劉賈走長道。意為短事長做。

20《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灼灼,莆田話讀音近似「脫脫」。被沸水燙傷,莆田人叫「給沸水汋」。三國時期著名經學家孫炎說:「礿,新菜可汋。」周朝時夏祭稱為禴(yuè),也叫礿(yuè)。被火灼傷,莆田話說「給火灼」。一個人愛出風頭,我們說他「灼灼」,「灼到都無毛了」。莆田人說某人「大超灼」,很出色的意思。《漢魏六朝文》才高銅爵,詞富雲台,彬彬,超超灼灼,以斯勝善。

這真是:莆田話里有《詩經》,《詩經》里有莆田話。相比之下,莆田話在《楚辭》里的痕迹就比較少。

-END-

△作者簡介:朱祖厚,中學高級英語教師,莆田黃石人,1950年出生,2010年從莆田四中退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莆田作家 的精彩文章:

如是我聞叔公曰

TAG:莆田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