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我們更多的可能性去接納真實的自己

給我們更多的可能性去接納真實的自己

聽見下雨的聲音

 聽見下雨的聲音 電影原聲帶

魏如昀 

00:00/04:39

01

因為喜歡講話,旁油們愛找我聊天。最喜歡聽八卦,最怕被問建議,尤其是轉專業的建議,感覺總應該有那麼一句最貼切的話,說不出來。而且剝離「過來人」身份,不幫別人做決定真是個很難把控的度。

比如,同樣每年填報志願的時候,總有高中學弟學妹來諮詢南審,大體可以反映兩個事實,一是曾經的我太愛刷空間了;第二件事,來問的高考都涼了。如果不是鐵了心的要來,都只會轉一個推送合集和人才培養方案。因為,我他媽當年也是填志願的時候才知道南審,我媽給我填了南審兜底的啊!

——「南京熟人多,要不我來南審怎麼樣」「你來就打斷你的狗腿」,最後老狗去了同濟

——「學姐,我報南審行不行?」「滾」,最後老馬去了南郵

——「我媽讓我學會計」「哦」,最後老李去人大學了醫。。。

但也有沒勸住的,比如好魚,一個辯論的招牌,屁顛屁顛就來了,現在校隊的團寵(呵,女人)。

在我高三的時候,前任主席(去了南大)發了一條狀態,大意是和在北大、哈佛讀了一年本科的同學們聚餐,深深感受到了這一年裡被他們甩開的差距。兩年後,劉慶超學長用同樣的話企圖點醒我:「不要再提高中多輝煌了,本科四年和那些考上名校的同學拉開的差距,以後要花十年甚至二十年去追。」我一直覺得,這兩句話都太矯情。

直到中傳博士學姐給我參考了她本科二年級寫出來的結課論文,直到高中辯論隊選拔被大家吊打的旁油已經發了三篇SCI,直到我擠破頭拿到的實習機會,對另一位實習生來說,只是下課和專業課老師提了一句報社名稱……

不想俗氣地借用艾米麗狄金森的詩,只想說一句,wcnm。

02

又一個轉專業的季節到了。

麥可思曾經對部分高校的2015級、2016級本科新生進行調研,發現有八分之一的本科生有轉專業的意願。

2015級、2016級大學新生中有意轉專業的比例

2015級、2016級大學新生為什麼要轉專業

數據來源:麥可思研究

喜歡按錄取分給專業分好壞,加上金融財經類專業自帶「賺大錢高逼格」的光環,大部分學生的大一都是在要不要轉和轉什麼的糾結中度過的。

南審的轉專業細則大家都清楚,就不湊字數了,粗暴地總結一下約摸就是「績點高」。曾經有篇文章,題目是「在南審,你有*次機會轉到更喜歡的專業」,大一的時候這文章能把我看得轉發收藏,現在結合下自己的經歷再看,題目應該是這樣的「在南審,你有*次機會轉到(你爸媽/親戚朋友/身邊同學)更喜歡的專業」,文章沒毛病,有毛病的是我

和多數人一樣,我第一次轉專業是因為之前成績好的人聽說都轉了」而去轉,因為人云亦云,大家都說那個專業比我現在的專業好而去轉,完全忽視對於「專業好」的定義理解會有主觀上的偏差。

03

我看,所有事情做好了就是悅己,做不好就是虐己

老師們的記者手札看多了,就不那麼喜歡做歲月靜好的推送了。前不久剛辭職的一位老師曾經說每一次採訪都是一次演技的較量,一次情商的交鋒。而諮詢轉專業這件事,不怕彼此坦誠,就怕輩分高的給輩分低的演出一部花好月圓。

也別覺得這樣做不厚道,因為來問別人要如何選擇的,其實心裡早就有了選擇,為了不背鍋,順著你話里透出來的意願描述下你可能遇到的最好情況,這是人之常情啊寶貝。尤其是你說出「彌補高考/填志願的遺憾」這種話,(卧槽那豈不是考研也是在彌補遺憾)。可是,誰他媽沒幾個遺憾呢。

也是在最近的交流里,我才發現,班上的同學或多或少在大一的時候,都感覺到「啊,有點自卑」。包括我。傳統意義上來說,我們是那批拿著不太好看的分數進南審的人。

高考查分看到分數涼了,沒讓我覺得很難受,只不過是回校領分數條的時候連班主任的眼睛都不敢看。高考成績完全是最後一學期的真實反映,怪不了任何人,是浮躁的我咎由自取。

大學報到前,新生群里一些高分專業新生的迷之優越感。開學後,各種組織面試上,學長姐對部分專業的學生「高看一眼」,加上各種講座推送宣傳,更讓我們有種「邊緣感」,被「專業蔑視」的感覺十分讓人尷尬。大家都還沒有從「分數決定一切」的觀念里畢業,那個時候的我,感覺自己念文學院是一件有點難受的事情。

於是,大一績點四點多的我,選擇了轉專業。有過糾結嗎?有過,不僅有過糾結,還有一段非常被個人情感左右的失敗諮詢。那個時候張婉學姐跟我說了好多,建議我慎重考慮,而我,還是在爸媽「轉了專業就給你換手機,不轉你就繼續用你的16G」的威逼利誘下,提交了申請,並且「一本正經」地解釋:「我有提前了解過的可以轉的審計、會計、財管、金融這些專業的。」

然後呢,我換了手機,也在智商被數學凌虐得體無完膚之後,換了個腦子。補微積分倒沒什麼,因為根哥在高中彷彿。。。早就給我們講完了。但是,在翹了一節概率論和欣怡出去配了個眼鏡之後,我tm再也沒有跟上過老師的進度,俏麗嗎啊,期末還是靠著在淘寶上買網課肝的。

專業上渾渾噩噩基本可以概括我大二上的狀態,吃著老本加上同學的筆記,惡補期末還能僥倖在會計學院的獎學金評選時撿個三等獎的漏,也有過「這樣混混也還行」的想法。

後來,我沒有通過悄咪咪的努力攻克數學的難關,而是悄咪咪地投遞簡歷,開始了在某報的實習,最誇張的一段時間裡,連續五個星期每周都去不同的城市采資料。

終於,我在自己最喜歡的報紙上發了很多文章,在官微上有了很好的閱讀量,也從「大家都說好難而我考了100」的第一排釘子戶,變成了企圖通過師生情拉一拉總評的「混日子的人」,甚至有時候會發現,何止師生情,師生戀都不夠。

干自己喜歡的事,輕鬆快樂也容易出成就。可是,不喜歡的事干不好,也是一件賊能體現出我自我放棄和意志薄弱的事情。

所以,不是這個制度有病,是我有病。

不知在卷子上寫過多少次「結合國情」「因地制宜」,結果還是有不自量力的病,看別人好的我也很想要壓根不考慮自己合適不合適的病,歸根結底啊,焦慮的病。

大二非常偶然的一天,ZWQ學弟跟我說,他從金融轉到法學院了,當時我覺得,卧槽,牛逼!翻來覆去睡不著,想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在想到【愛博作業因為長時間未保存被清零需要重做,我會暴躁到摔滑鼠】和【調查稿被老師打回來推翻重寫到第七次,我仍然能厚著臉皮去問為什麼要改哪裡不好怎麼改】,就撐不住睡了。

命運個玄乎的東西,第二天,ZD問我能不能給一位老師的公眾號一些建議,我說好啊好啊。然後,我遇到了姜sir,並鼓起萬分勇氣說出「我想轉回來」。

其實路並不順暢,最難的不是家長那關,雖然爸媽到現在還是覺得「你為什麼要學這個不掙錢的專業」,經過各種羅列舉證,拆解對方辯友論點,加上南周老師的電話助攻,我還是拿到了家長同意書。

最難的是說服自己不要介意別人的目光和評價,他們會說「學不下去才轉回去」,一定程度上來看,這句話是真的,我數學是真的差,也是真的放棄了自己不擅長的東西,這就是我的缺陷。一句,術業有專攻做自己喜歡的事,安慰下自己好了。

終於大二的某個周末,劉為仙女作為第一個得知我轉回漢國教的人,說了「你這個麻煩的女人」,並大度地讓我繼續和她的同桌緣分。

想想當時轉了專業,立馬把新生群里的備註改掉、不談論原專業,這些舉動現在看起來真是非常幼稚且想抽自己。因為數學差連反抗都沒有就想著得過且過,也是非常沒有擔當。

說好聽了,叫兜兜轉轉找到了自己的熱愛。說難聽了,每種選擇都是對另一個選擇所帶來的最壞結果的逃避。揭開那些欲蓋彌彰遮遮掩掩的部分,真的會對自己很失望。但其實新聞專業的書也是第一次接觸,也比原專業就學這個的人缺了很多,有提前經歷過了那個思想煎熬的階段,能對未來少一點無謂的幻想,也會更踏實一點。

其實,文學院也有425分上復旦,初試第一上北大的學姐,還有兩個學術好還唱作俱佳的老王,有專屬考研教室,任課老師熟悉每一個學生(我最多一節課被提問了五次,連翹課自我放縱的機會都沒有啊)。

在無數次衝動犯錯之後,我不再是那個因為一篇信源缺失的文章就把作者掛在朋友圈裡錘的愣頭青,也不會因為無中生有的誹謗就難過焦躁,基本能做到少說錯話不說大話。這真的離不開各位老師對我不拋棄不放棄的幫助、包容和鼓勵,真心感恩。

每次看到說「一定要轉特色專業審會金」的大一新生,就很想問問他們,到底對這些專業了解多少。當然也會少部分人是真心喜歡這些專業的,但多數人並不明確自己的真實意圖。(包括當年的自己也是,希望每一個選擇轉或不轉的學弟學妹,都不要繞我這樣的彎路。)

幸運的是,從進入大學開始,你有機會學著自己走路。學著走路一定比在地上爬痛苦,因為你會摔倒,一直摔倒,膝蓋流血,全身淤青。你會懷念在地上爬的日子,你會覺得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直到你被人痛打,被人踐踏,卻只能全部承受的那一刻,你才會知道,我想走我自己的路。

對於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來說,生活才剛剛開始,我們還有無數次試探生活的可能。轉專業只是特定時間段的一種選擇,而生活留給我們的可能,還有更多。

最後,一張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是我小溫婉呀 的精彩文章:

TAG:是我小溫婉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