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女兒長得難看還瞎了一隻眼,可又想門當戶對,這下有人倒霉了
俗話說「富家千金不愁嫁」,要是把這幾句話放在和珅頭上則要改為「宰相女兒不愁嫁」了。要知道,以和珅尊貴的地位,乾隆身邊第一紅人的身份,想攀上和珅這門親事的人數都數不過來。可是就有人不稀罕、不給和珅面子,兩家還因此結下了仇。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當時的和珅虛歲才28,不過他在短短的幾年中已經擔任了戶部侍郎、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國史館副總裁,並被賞頭品頂戴。雖然此時的和珅還不能稱之為「二皇帝」,但說他春風得意一點不為過,明眼的人都能看出來這是一支極好的潛力股。
官場得意的和珅也有說不出的苦,因為他有一個女兒讓他很操心。原因是女兒長得丑而且還是瞎了一隻眼,要是放在一般人家,能找個男人嫁了就是天大的幸運。
可是和珅不一樣,他抹不開這樣的臉,堂堂一品大員的千金小姐說什麼也要找個門當戶對的官宦人家。不過這也有難度,哪家公子會看上這樣的女子呢?為此,和珅開始籌划了一個計謀,他看中了時任禮部侍郎德保的公子英和。
德保,進士出身,滿洲正白旗人,屬於皇帝自將的上三旗。歷任順天鄉試副考官、山西學政、工部侍郎、內務府總管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兩廣總督、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等職。他的弟弟觀保也是朝中重臣,因此德保一家在當時的官場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和珅之所以看上德保家的公子,主要是因為他出身上三旗,一旦結親就會形成政治上的聯盟;再者,德保的兒子英和一表人才,他自己和女兒都非常喜歡,要是能招到這樣一個乘龍快婿那絕對有面子。
不過,光是和珅這麼想還不夠,關鍵是德保答應不答應。如果德保不答應,和珅也沒有辦法。於是他便想起了法子,想讓乾隆帝賜婚,如果聖旨一下,那麼德保心裡就是有十萬分不同意,也絕不敢公然抗旨。
這一天,和珅伺候乾隆很賣力,乾隆帝十分高興便問起了和珅的家事。和珅乘著這個機會就把自己想與德保結親的事告訴了乾隆,乾隆聽後很高興,就滿口答應玉成此事,而且還要為他們兩家舉行一個隆重的指婚儀式。
當德保得知了這一消息後,十分為難,自己的兒子絕不能娶一個殘疾的女人當媳婦,哪怕是與和珅翻臉也在所不惜。可是皇上這一關不好過,怎麼辦呢?思來想去,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乾隆的指婚聖旨沒到之前,趕緊找個人家結親。
於是,德保找到了阿思哈,請求他將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阿思哈也不是一般人,他出身滿洲正黃旗,時任漕運總督,也是一方封疆大吏,這樣的背景正好與德保門當戶對。況且,阿思哈對的德保的兒子英和也十分滿意,於是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沒幾天,乾隆帝便召見了德保,並詢問了英和的婚事。德保早有準備,很快就回奏他的兒子已經與阿思哈結成親家了,乾隆帝聽後只好作罷,總不能為了和珅而強行拆散兩位重臣家的婚約吧。而站在一旁的和珅對此很不滿,但也是有苦說不出,這個過節算是結下了。
和珅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女兒長得不好是客觀原因,但他也覺得德保有看不起他的一面。當時的和珅還沒有到權傾朝野的地步,想要報復德保還得從長計議。在此後的幾年中,德保同樣受到乾隆的信任,還一度能與和珅打個平手。
可是幾年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和珅開始站穩了腳跟,並逐漸掌握了大權。在一次祭祀活動中,德保因為犯有小錯被和珅參了一本,德保因此得了一個「交部議處」的處分。不久,德保也抑鬱而亡,和珅總算是報了這一箭之仇。


※清代封疆大吏中,此總督最為特殊,它的仕途前景和威信不如巡撫
※定都天京後,若沒有發生這兩件大事,大清或被洪秀全趕回關外老家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