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對話趙明:中國球鞋名牌何時能有出頭天?

對話趙明:中國球鞋名牌何時能有出頭天?

誠如標題所言,今天的話題,註定會帶來些許思考和略微的沉重感?

但如上的開場白,想必是你我都始料未及的。活潑的趙明打破了我對國潮主理人的第一印象(#you know,始終覺得他們更多是不苟言笑的),而這一點,也在之後跟趙明的對話有了映照:我是一個比較正能量的人。

第一次知道FOOT INDUSTRY,是在16年。當時他們的產品是Leisurely "WEAVE」 SAKURA,說實話,當時第一反應是「這個和vv的外形還點像哦?」是的,當時的我對國潮品牌也存在著很大的成見,產品質量、設計水準和整體品牌調性都有著成見。始終覺得他們不如國外(#甚至有些嚴重抄襲),「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件事情,像一個種子,在我心裡深深紮根。我想,同時也在很多人的心裡都紮根了。

對於上方觀點,

趙明此圖或許是最好的回應(#包括我本人)?

但是突然有那麼一天,朋友圈發出的國潮品牌的lookbook好像有點不一樣了。具體你問我說哪兒不一樣了?想了半響,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兩點:1、比之前好看了;2、好像變得高級了很多誒?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就是這組片,改變了我的看法

細去看這些產品,從質量到包裝、從設計到細節,你會發現:這幫人真的很用心在做這些事情。這是個人最為直觀的感受,為什麼我們不願意支持國貨呢?

這裡覺得可以小「吹」一波,當時發售「HG」系列後,Jeff Staple ins 甚是欣賞、主動要鞋 ;此款在國內發售900+RMB,在日本其實賣到24500+日元(摺合RMB1420+),而在美國賣到240美元

關於這點,孬孬也和趙明有過探討。最終總結出來是三個字:距離感。「我們了解國內的事情和了解國外的事情途徑不同,因為在國內有人覺得一個品牌很好,過幾天可能就有很多『專家』來分析,各種媒體曝光。導致品牌和消費者沒有距離感,感覺就是『鄰居家的老王』,所以在內心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尊重吧。但是國外品牌我們只能看到他們光鮮艷麗的一面,就像看『別墅區里的保安大哥』,你都覺得他比你家小區的要帥。當年麥當勞進入中國的時候大家也都排隊去吃,那時候叫做』洋快餐』;後來都吃過了又出現負面報道,大家都叫他』洋垃圾』。所以這就是人性吧。」趙明如是說道。

這番話讓人思考甚多,讓自己想到當年高考那會兒。母親希望自己報考家鄉的學校,自己卻總是想著去外省。其實就學校各方面資質來說,當年的那個學校還真的比不了家鄉的。可你就是不願意呆在家,這個就是所謂的「距離感」。人們總是對「觸手可及」的東西假裝看不見,卻在追逐短時間內自己無法觸碰到的「聖物」。這事放到做品牌上來說,也是如此。

「你的材料是哪裡的、工廠哪裡的、人工多少錢,加上淘寶又不花錢,透明度著實很大。」但日本人或者美國人,也未必會如此稀罕那些我們熱衷的品牌。放眼望去,愛裝逼的可能中國人比例還算大的?

這點在此也不做討論了(#廉者自廉,清者自清),我們把重點拉回到FOOT INDUSTRY上,下面這番90後之間的對話希望可以帶給你們些許思考?

liao

tian

shi

jian

1、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和你的品牌吧!

大家好,我是趙明,FOOT INDUSTRY的主理人。目前FOOT INDUSTRY還是一個年輕的品牌,我們每天都在修正之前的錯誤,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2、國內的潮流文化氛圍越來越好了,也大都選擇服飾類目作為自己的首發產品,為什麼你會選擇鞋子類目呢?跟你的專業和興趣有什麼聯繫嗎?

其實我是學服裝設計出身,但是從小到大還是喜歡鞋子多一點,當初做球鞋品牌也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市場沒有的款式。後來來東京學習鞋靴設計,也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

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句solgan是足下工業從創立之初就提出的,你怎樣理解和剖析它?

我是因為Instagram了解到這個世界的,太多新鮮事物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湧入,慢慢的會亂想,所以我選擇刪除一些沒有用的信息,我覺得做人和做品牌一樣,只需要知道自己最想要得到什麼,然後去努力就好,活的簡單一點比較好,同樣品牌也需要簡單,在簡單中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

4、是否可以把它跟日本的潮流文化聯繫上?你知道的,國內的很多品牌都被別有用心的「弄潮兒」利用,覺得我們抄襲啊~沒有個人特色啦,莫名被冠上這樣或者那樣的標籤?

有一定的關係吧,早期的日本品牌主理人在品牌之初也已經確立自己最大的優勢。國內的市場也許剛剛開始,不和諧的聲音有很多,所以我覺得無可厚非,我覺得這就是街頭文化吧,什麼聲音都有,什麼人也都有。

5、也曾經被質疑過吧?那個時候的自己,是怎樣思考的?在意那些流言緋議嗎?

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在被質疑,一開始很不服氣,但是慢慢發現,其實也無所謂,同樣我也質疑過別人。我永遠都是我,他永遠都是他,誰都改變不了誰,現在已經想開了,哈哈。

6、有趣的是,FOOT INDUSTRY的工廠在國內,你自己卻在日本長居。這個原因是什麼?個人原因還是覺得日本的氛圍好?

在出國之前其實已經和家人商量好了,準備定居日本。我的性格不適合在國內待,這一點我必須承認。我比較直接,所以還是來一個比較直接的國家吧,再加上喜歡日本潮流文化,後來又認識梅詠大哥,是他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日本潮流文化,所以更加喜歡這裡吧。

7、現在國內的氛圍也越來越好的,可以說是迎來了首次的小高潮。感覺你跟國內很多主理人關係也很不錯,而設計團隊在日本的國內品牌屈指可數,會不會感到孤獨?這樣的工作狀態的利弊是什麼呢?

孤獨,但是我希望認識更好的品牌和他們做朋友,我也經常回國,所以其實還好。在這邊做設計可能看的更細吧,學習的東西也更加專業,我覺得都是有好處。只要與負責生產的同事溝通準確,沒有太大問題。

8、你覺得你們品牌的特色是什麼?就是那個所謂的態度,是什麼?

我覺得最大的特色就是設計吧,在設計中我們又更加貼近於亞洲人的一些文化、性格和習慣。現在比較流行美式或者東歐的一些潮流文化,我自己的觀察,在亞洲尤其是日本,其實絕大多數人是不太適合,這和我們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的產品會儘可能讓這些人喜歡,所以在下半年的產品中更加能夠體現。

9、從開始到現在,FOOT INDUSTRY的鞋款外觀上來說變化挺大的,我想這跟設計師的心理是息息相關的,能跟我們分享分享這份工作的細節嗎?比如鞋子的製作、生產、創作靈感,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想讀者是很感興趣的(#至少我本人是)。

確實每一年的產品都在改變,這也是我們這個年輕的品牌在成長中的經歷,每一款鞋可能要經歷四到五次的試版過程,有時候也必須要服從工藝的要求捨棄一些自己的想法吧。設計團隊也是在一直總結之前鞋款的問題,然後進行改進和創新。從設計到最終的產品前前後後要經歷一年的過程,所以我們一個決策一年後才能看到結果,也是一種歷練吧。現在就是怕時間不夠用,怕我還沒有完成我所有的想法,我已經沒有機會再做鞋子了。

算是一個對前幾年的總結吧,有很多東西當時設計的時候特別心動,但是在實現的過程中可能不太容易,算是我的經驗積累吧,我覺得那些沒有發售的鞋子「犧牲」是有意義的,對我個人的設計學習也很有幫助。

11、覺得自己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如此年輕就小有成績,你自己對這事兒怎麼看?

我覺得最大的優勢是做人吧,人做好,有自己的底線,事必然能成,各行各業都是這樣,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是一個比較正能量的人吧,所以有什麼問題大家都會幫我,所以走到今天都是大家幫襯。大家並不是說因為我做了FOOT INDUSTRY才和我玩,我覺得哪怕我做其他行業,大家也會幫我。

12、現在很多小朋友也都開始創立品牌了,作為前輩,有沒有什麼想要告訴他們的?

享受孤獨,勿忘初心。

13、最後自我評價下自己品牌吧?哈哈哈...然後說說未來規劃什麼的,好比改變他人什麼的(指得是通過心裡所想,用產品來傳達,希望看到和購買者懂得你想要表達,從而達到認同感)。

未來我們還是以設計出發,做出更多適合亞洲人穿著的產品吧,我們以後也會參加歐洲的時裝周,將亞洲的設計文化推廣出去吧。對於消費我們希望能夠向他們提供符合他們的穿搭產品,使他們能找到自己。世界很大,希望每個人除了穿以外,還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發現更美好的事物。

趙明把這段採訪發回給我的時候,已經夜裡了,白天的他還在拍攝FOOT INDUSTRY 18 aw(#稍後也將為大家獨家首發諜照)。與此同時,穿插採訪的配圖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這次為了更好的呈現我們國人的設計水準,也是邀請到以下幾個品牌一起來玩。在這裡,也做一個簡單的搭配分享。

# style 1

外套:DefocusLAB

灰色衛衣:ATTEMPT

白色T恤:編輯私物

牛仔褲:UMAMIISM

手錶:G-SHOCK

地毯:DAKYAM

# style 2

外套:ROARINGWILD

橙色長袖:ROARINGWILD

短褲:ROARINGWILD

襪子:UNIQLO

雙肩包:ATTEMPT

手錶:G-SHOCK

# style 3

外套:ATTEMPT

格紋襯衫:ROARINGWILD

短褲:ROARINGWILD

襪子:UNIQLO

單肩包:DefocusLAB

手錶:G-SHOCK

# style 4

外套:DefocusLAB

藍色襯衫:DAKYAM

白色T恤:編輯私物

格紋西褲:ATTEMPT

漁夫帽:ROARINGWILD

手錶:G-SHOCK

如果你對國潮有所了解的話,也能看出門道來。這次孬孬找來的這幾個品牌,他們的主理人有些和趙明是好朋友,有些是個人很喜歡的品牌,而他們有著的共同點是:中國的品牌,且一年比一年更優秀(當然,還有很多很優秀的品牌來不及這次的合作,很希望在之後的專題中能有切磋的機會)。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來點個題:何時能有出頭天?

這個問題回答之前,想提出另一個問題:怎樣才算出頭?品牌做到多大才算大?如果把從無到有的過程算進去,FOOT INDUSTRY應該已經出頭了。但你要拿到更大的舞台去說、去比較,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莫名cue到李寧,笑)。未來未知且精彩,誰又知道它能發展到哪步呢?

只是很希望看到這樣的一幕:設計師用心設計,消費者理性消費;外國人看到中國人設計的產品時,會由衷的豎起大拇指。如此和諧且正能量的場景,為什麼我們不能給多些包容和時間?倘若當真瞧不上?沒關係,「我永遠都是我,他永遠都是他」,看不上是吧?給我憋著(#畢竟他們的產品照舊出,懂得的人自然會買單)!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FOOT INDUSTRY 18 aw部分諜照

等下...

各位...

你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趙老闆直接甩給我下面這段話,

大家把握機會了哈!

攝影/造型:孬孬

模特:努爾

品牌鳴謝:ATTEMPT/DAKYAM/DefocusLAB/

ROARINGWILD/UMAMIISM/G-SHOCK

近期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ZE潮流生活 的精彩文章:

還有人記得 Number ine 嗎?
代言人吳磊化身「時空履店」店長

TAG:SIZE潮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