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言教不身教 家長有如此 風範 你的孩子會學好!

言教不身教 家長有如此 風範 你的孩子會學好!

視上有一個公益廣告,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感覺應該很受啟發,說得是一位母親給兒子洗完腳送兒子上床睡覺後,又給孩子的奶奶洗腳,孩子看到後很受教育,又起床給母親洗。做父母的就得這樣啊,要想孩子將來能好好報答自己,就得先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才行。」

有的言教不身教。有些家長對孩子管教甚嚴,這不能做,那不能做,而自身卻行為不檢:或經常泡在歌舞廳里,樂而忘返;或沉浸在麻將桌上,晝夜不歸;或陶醉在美酒缸里,整天不醒;或滿口污言穢語,出言不遜等等,家長有如此「風範」,孩子怎能不上行下效呢?

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的機會,但是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的例子。如果你想教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招呼「,那你就自己必須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很嚴厲,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是不能贏得孩子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誠信教育,獨立人格和思想的培養,這些家長個人的表現直接影響孩子。所以除了用例子或故事(不要用說教!)來教導孩子,還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了負面的作法。

在人格的塑造方面,有的家長本身就很迷茫。比如誠信、正義等等,因為現實生活中堅持這些往往會吃虧,許多學生走向社會後也慢慢放棄了這些。所以,我覺得要提醒中國的家長,眼光要放長遠,中國已經走向國際的舞台,要以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判斷生活中的現象,不要做負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輸負面的思想。

父母能多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給以建議,多引導孩子,多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願望。

俗話說: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以認真負責對待工作的態度影響孩子,如在家做事時主動勤快,有條理,臟衣服不亂塞亂放,換下來就洗,上班前總是將房間收拾整齊等,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父母堅持要求,反覆強化,不斷激勵並加以督促引導,就能使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如果一個人不了解社會規範,不知道要尊重別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以理智的態度和別人相處,那麼在他遇到問題時,他只會動手打人,不會據理力爭。在和別人相處時,也只會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曉得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孩子需要大人教導他們各種標準,行為時才能有所依循,並且知道,哪些界限是他不可以跨越的。

有很多人很會說道理,並且也知道,信任、同情、勇敢等美德有多麼重要,但若問到,該怎麼在實際生活中,具體的將這些價值觀教導給孩子時,大家便啞口無言了-這部分確實是最困難的。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父母親及教育工作者一些有效的建議,因為他們經常要實際面對深具攻擊性、冥頑不靈,甚至索求無度的孩子們;這樣的困境經常令他們手足無措。作者在書中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做法,告訴父母該如何利用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向家中的幼兒或青少年解釋,各種價值觀與品德的重要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再好的價值觀也只能淪為抽象、不切實際的東西;沒有父母作為榜樣,對孩子們而言,它們永遠都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空話。

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南京的秦淮河,現在花了100多億元還沒有治理好,而四川的都江堰歷來都保護得很好,根本就不用整治。就像教育孩子,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父母應該以身作則,改變自身觀念,找到一種好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欲速則不達,不能拔苗助長。

一名女孩說,其父母長期打打鬧鬧,沉迷於打麻將賭錢,她對此加以干涉還遭到父母的打罵。賭博本來就錯,對子女動手動腳更是錯上加錯。為人父、為人母者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使孩子健康茁壯成長,就必須做好孩子的榜樣。

我們經常聽見有的父母感嘆:「我們太忙了,哪有時間管孩子。」這些父母中確實有不少人忙於上班、經商、打工,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但也有不少人只是以此為託詞,實際上把時間花在了尋歡作樂上。有的為了錢財不擇手段,有錢後花天酒地,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有的貪贓枉法,貪圖享受,使子女受到不良熏染;還有的只顧眼前利益,讓孩子過早輟學。

要使子女成才,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教育好孩子。「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應做出榜樣,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對各種醜惡現象要態度鮮明地抵制和批判,使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切忌同流合污,麻木不仁。還要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風。父母要修身養性,做道德和作風的楷模,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嚴格自律,吃苦肯干,為社會、為國家多作貢獻,讓子女耳濡目染,弄清做人做事的真諦。要堅持做人的底線,決不能違法犯罪。為人父母者如置法律道德於不顧,干一些缺德違法的事,子女往往會不自覺地去踩法律的紅線。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做父母的其實就犯下了禍害兒女的罪過。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之所以沒有父母想像中那樣聰明,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父母自身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

當孩子乘著想像的翅膀越飛越遠時,父母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為他們打開一扇扇興趣的大門,帶他們去領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與奧秘呢?在生命成長的最初幾年,孩子的成長一天相當於一年,他們就像海綿,給予多少就會吸收多少。當父母自身的蘊藏很貧瘠,父母又怎能去苛求孩子來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實孩子的領悟能力是遠超於你們的想像,他知道怎樣才能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樣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知道怎樣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出來。

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你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首先你們就要先擁有很高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僅僅是知識體系上的完備,還有傳達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有觀念上的自覺。

教育孩子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有時父母應該感謝孩子,因為是他們給了你們再一次學習的機會,讓你們知道自己擁有的知識是多麼地淺顯,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提問,恐怕很多問題你們這一輩子也不會再去深究。因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書籍,去學一些東西,去想一些問題,才有了諸多感想和文字。在與孩子不斷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使我在知識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許多我們平時忽略了的缺點和不足。

對於不同的個體來說,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帶孩子絕不僅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還需要我們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盡相同的,找出一個通用法寶。

所以說只要父母肯用心,通過父母間的交流、通過與孩子的玩耍,通過報刊雜誌等,父母的智慧便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滋生出來,很多東西懂得了叫知識,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很多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在有意無意式的行為中學會的。我們每一位做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吃飯時不要看電視,自己就不應該在吃飯時看電視。父母做不到,沒有任何理由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以前,我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學習,只知道玩。後來,和同事在一起討論時發現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於是,我利用晚上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經過這樣一段時間,孩子不用叫就自覺的去學習,自然而然的就養成習慣了。還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如:睡前洗刷、飯前洗手等等,這些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們自然能跟隨父母做好。

本文由虎山行吖原創,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山行吖 的精彩文章:

要想女兒優秀 家長有這些意識還不夠!更應該了解女孩子的所需!
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 是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責任!

TAG:虎山行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