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剛剛!廈門全城拉響防空警報,鼓浪嶼上的這處廈大房產或與其直接相關!

剛剛!廈門全城拉響防空警報,鼓浪嶼上的這處廈大房產或與其直接相關!

GIF

就在剛剛,一陣防空警報划過廈門上空,刺耳的嘯叫打破了城市的寧靜。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廈門地區並沒有要打仗,今天的防空警報有其特殊的意義。

80年前的今天——1938年5月10日,侵華日軍發動了對廈門的攻勢,此後廈門淪陷,廈門人民被日寇鐵蹄蹂躪長達七年之久。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了銘記這段歷史,每年5月10日,廈門市都會試鳴防空警報,以增強全體市民的國防觀念和人防意識。

這段烽火的歲月,帶著之前近百年的中國屈辱歷史,都和鼓浪嶼鹿礁路24、26和28號(原日本領事館)這處院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鼓浪嶼日本帝國主義領事館,始建於1897年,1928年增建警察署和宿舍兩幢紅磚樓,始成今日建制。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其資產由當時的國民政府接收,劃撥給廈門大學所有,作為教工宿舍使用。

現已騰退住戶,接受全面保護維修,以做人文藝術高等研究院的辦公教學場所。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小夏的腳步,一同走回那段風雨飄搖的日子,探尋你也可能陌生的廈門故事。

01

寸中國土,築東洋樓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擴張道路,殖民野心逐漸暴露出來。19世紀70年代,日本向廈門派駐領事,籌劃設立領事館,但領事一職一直由上海、福州領事兼理。直到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後,1896年,滿清當局與日本訂立所謂《公立文憑》,允許日本在廈門設立「專管租界」,日本政府才開始籌建領事館新館。

日本領事館鳥瞰

1898年,鹿礁路26號日本領事館正式落成。該館以拱券寬廊仿英式住宅為基調,使用夕陽雙柱桁架與中國傳統坡頂相折衷,女牆和廊沿壓條下均採用閩南土陶燒制的花瓶為裝飾,面積600平方米,兩層結構,樓下辦公,樓上住人。

日本警察署

警察署地下監獄

1928年,日本政府又在領事館旁增建了兩幢紅磚樓,一作警察署,一作宿舍。警察署的地下室是監獄,這裡曾關押了大量普通民眾和抗日誌士。他們在這裡被嚴刑拷打,監獄的牆壁上還留有當時被囚禁在這裡的中國人刻下的文字。

刻在監獄牆壁上的抗日標語

1936年,日本領事館被升格為總領事館,七七事變後該館曾短暫關閉,至1938年廈門淪陷後復開。之後,日軍將總領館遷至廈門島內,鼓浪嶼舊館作官邸用,直至1945年廈門光復後被劃給廈門大學

02

分贓不均,陰謀難逞

內田康哉

早在擴張之初,日本當局就妄圖與其他列強一起瓜分在廈門的利益。1896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公立文憑》,允許其在廈門設立「專管租界」。1897年,時任日本署理公使,後來臭名昭著的「焦土政策」推行者內田康哉,向清政府提出「將廈門和鼓浪嶼划出22萬坪土地,作為『專管租界』」的要求。

廈門虎頭山(今海軍醫院附近)

兩年後,日本駐廈領事上野專一要求在廈門划出鼓浪嶼三分之一及虎頭山一帶約40萬平方米的土地,妄圖作為日本的專管租界。這一行為與歐美列強多國共治的訴求相衝突,引起了他們的反對。美國、德國和英國領事先後赴衙門拜會興泉永道道台惲祖祁,反對日本一國獨佔,向清政府施壓。

在列強淫威和國內民眾的激烈反抗下,鼓浪嶼專管租界一事未能成行,只虎頭山腳以北4萬坪土地成為日本租界。但日本當局在虎頭山下準備插旗劃界時,被當地居民打得抱頭鼠竄,在愛國官民的一致努力下,此事最後不了了之,虎頭山租界從未進入實質運行,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在廈門強劃專管租界的陰謀徹底破產。

然而,這一事件僅僅是列強瓜分中國的小插曲,日本一國受挫並未阻止帝國主義對中國主權的進一步侵蝕。

《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中文本

1902年1月10日,日本領事上野專一、英國領事滿思禮、美國領事費思洛、德國代理領事古阿明、法國代理領事杜理芳、西班牙和丹麥代理領事郁禮、荷蘭領事兼瑞典和挪威副領事高士威等,會同清政府代表,在日本領事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從此,清政府對這片土地的所有權名存實亡,帝國主義列強剝奪了清政府對鼓浪嶼的行政管理權,鼓浪嶼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國中之國。

03

全面侵華,狼子野心

日軍入侵廈門市區

1938年5月10日,日軍數十艘戰艦、30多架飛機、3000多名士兵進攻廈門,中國駐島守軍和壯士義勇隊英勇抵抗,阻擊日軍長達四天,但終因寡不敵眾,5月13日,廈門淪陷。

日軍佔領胡里山炮台

隨著日本野心的一天天膨脹,1939年,日軍要挾租界管理機構——鼓浪嶼工部局簽訂了《鼓浪嶼租界協定》《取締反日行動協定》和《執行反日行動之取締協定》三份文件。自此開始,日本警察署大肆搜查鼓浪嶼上的各教會學校、書店和住宅,隨意抓捕中國人,強迫納稅,鼓浪嶼逐步為日本掌控。

鼓浪嶼淪陷後日軍湧進領事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日,日軍分三路登上鼓浪嶼,將島上人員集中到博愛醫院,宣布大東亞聖戰開始,對英、美、荷宣戰。至此,鼓浪嶼淪陷,廈門島和鼓浪嶼完全成為日軍勢力範圍。

日軍在鼓浪嶼日光岩上

廈門淪陷期間,日軍對我軍民及城市建築進行了瘋狂的屠殺和破壞。僅五通海灘一地就白骨累累。1971年政府曾對此地進行現場挖掘,親歷者說,日寇在這海灘埋掉的死者,少說也有幾千人。鼓浪嶼上的民居遭受轟炸,廈門大學成為廢墟,廈門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五通海灘發掘現場

04

英雄中華,不畏強暴

邪惡的日寇不能阻擋英勇的中華兒女,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抗爭從來沒有停歇。

日本所謂「專管租界」的一部分

早在1899年,日本設立專管租界的陰謀就遭到了廈門人民的堅決抵制。漁戶罷海,商人罷市,表達自己的抗議。鼓浪嶼居民表示,若鼓浪嶼作為日本租界,則數千居民將「相率阻撓」

興泉永道道台惲祖祁以此為契機,結合列強之間分贓不均的矛盾,利用英美等國牽制日本,使日本的陰謀難以得逞。最後惱羞成怒的日本當局向總理衙門施壓,撤掉了惲祖祁道台的職務。

1900年8月,日本領事館自導自演了東本願寺的焚燒事件,並以此為借口,派軍隊強行登陸,企圖獨佔廈門。鎮守胡里山炮台的官兵掉轉炮口,對準鼓浪嶼上的日本領事館和日本軍艦,並宣稱日本若不撤兵,便立即開炮將領事館炸平。最後在官兵的英勇抵抗和列強的調停下,日軍撤兵,事件平息。

日軍「若竹」號

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10月3日,日軍企圖攻佔廈門,但再次折在了胡里山炮台下。進口克虜伯大炮重傷日艦「若竹」號(一說擊沉),致其中彈起火,逃之夭夭。日軍第一次進攻廈門的計劃破產。捷報傳出,校主陳嘉庚先生來電祝捷,表示這次大捷「全僑感奮」,並稱「中央抗戰決心,舉國擁護,最後勝利必屬於我」。

有關陳嘉庚祝捷的報道

戰爭的鐵蹄踏不破中華的領土,

正義必勝是歷史的選擇。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敵偽資產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接收,日本領事館連同警察署、宿舍一起被劃給廈門大學,作教工宿舍使用。

歲月無痕,送走代代靈魂,只有這座小院仍佇立在風風雨雨和日出日落中。如今,整修工作在緊張地進行,在不久的將來又會與世人見面。

紛亂的歷史雖已遠去,

國家的苦難卻不能遺忘。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銘記國恥,強我中華。

廈門大學

圖文:郭宸

資料和部分圖片來自:

何丙仲《鼓浪嶼公共租界》

龔潔《鼓浪嶼建築》

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

廈門大學圖書館

廈門博物館

責任編輯:郭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大學 的精彩文章:

叮咚,請給我一份大杯去冰七分甜的「生活」

TAG:廈門大學 |